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64年7月,“老大桥”建成通车!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

1964年7月,“老大桥”建成通车!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
教育新闻部关注我哟
定期推送:政策速览,教育动态,家庭教育,经验分享等诸多优质内容,“教育视线”是《漯河日报》下属教育行业信息发布官方微信平台,拥有漯河独一无二的媒体权威性!
为促进学校规范办学,杜绝各种教育乱象,共创漯河教育美好明天东史郎,本报特开通教育监督热线。如果您发现身边有教育方面的违纪行为或其他有损师生利益之事,可拨打24小时教育监督热线:13303958277, 13503959800,0395-5673776。

漯河地处中原腹地,沙河、澧河穿城而过,使得桥文化在这里大放异彩,被称为“中原桥城”。一座座桥梁,对普通市民来说或许只是必要的道路设施,但对它的建设者来说,却凝聚着智慧和汗水。在漯河工作了半个世纪的市政工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宋金钟,就是这些桥梁建设者中的一员。

“这些桥已经成为漯河的城市名片,也是改革开放的缩影!”宋金钟说。1963年,29岁的宋金钟进入漯河市城建部门。从此,他作为多次参与市内主要桥梁修建的高级工程师,在工作岗位上奋战了50多载,笔尖几乎划过漯河的每一寸土地。他见证着市区一座座大桥飞架南北,也真切地感受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克服重重难关 “老大桥”建成通车
站在彩虹桥上,84岁的宋金钟遥望远处,车水马龙,没有尽头。已经在漯河生活了55年的宋金钟不禁感慨:“虽然漯河市区的主要桥梁龙闯中原,我都参与施工建设了,但还是觉得如梦一场,好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漯河的交通已经变得如此繁忙。”

1963年,交通路沙河大桥第二次开工建设时,宋金钟从省建设厅调至漯河市城建部门,在沙河大桥的修建工地上从事测量工作。那时候漯河很小,沙河南北交通靠人工摆渡,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初到漯河的宋金钟一度觉得很失落。而且当时漯河的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修起桥来,困难重重。沙河桥是平板结构公路桥,在全省都不多见,只能从前苏联学习经验。
更困难的是,缺少专业技术人才,施工机械也非常落后,打桩要靠一二十名工人把三百公斤重的大锤拉到架子顶端再放下去,像打夯,更像船工拉纤无腿硬汉。

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桥梁建设者们不负众望,1964年7月,交通路沙河大桥建成通车。这座桥是市区内最早的桥梁,因此被市民亲切称之为“老大桥”。“老大桥”建好那年,宋金钟30岁,对修桥的不易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当时他对漯河的道路桥梁建设并不敢做太多设想,希望未来能再修个人民路 澧河桥、金山路沙河桥。当时的他怎么也不敢想象,漯河会成为如今这样条条大路能过河的现代化都市。
一桥一景 桥成为城市的标志
时光匆匆,1978年改革开放的征程开启,1986年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之后,一座座桥梁在沙澧河两岸如雨后春笋般建起。在漯河,几乎每一座桥梁的修建过程中,都可以看到宋金钟忙碌的身影。叶竟生
1988年,市区第一座澧河桥——人民路澧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1989年,金山路沙河大桥动工兴建。到1992年 国庆节前夕嵩山路沙河大桥动工之时,人民路澧河大桥和金山路沙河大桥已建成通车一年多。
此后,泰山路沙河大桥、淞江路沙河大桥、嵩山路澧河大桥相继建成通车天之逆子,沙澧河阻隔市区交通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交通路沙河大桥修建时是根据通行需要而建,只为满足人们的过河需求,根本谈不上造型是否美观。但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高城市品位,我市开始注重市区大桥造型的新颖别致,将人民路澧河大桥建成不同于交通路沙河大桥的钢筋混凝土钢架拱桥,将泰山路沙河大桥建成被称为‘彩虹桥’的中索式系杆拱桥,将嵩山路澧河大桥建成气势宏伟的斜拉桥,可谓一桥一景。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质量来讲,这些桥都可以被称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宋金钟告诉记者,泰山路彩虹桥和嵩山路斜拉桥,是他参与修建的众多桥梁中的得意之作。
生活因桥而改变
1986年以前,市区只有交通路沙河大桥,升格为省辖市以来,漯河发生了变化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交通日新月异,市区多座桥梁的修建,日渐完善了城市 道路,方便了出行,惠及了百姓。

在老漯河人的记忆中,最初过沙澧河要靠渡船,来往非常不便。1964年交通路沙河大桥通车,这对当时的漯河来说是非常大的事。“多少年两岸渡船的历史结束了,老百姓能不高兴吗?说是通车,那时候哪有几辆车呀,满桥都是人。很多人白天看桥,晚上来桥上看灯,那个热闹劲儿,就像赶庙会一样。我记得桥刚修好通车那会儿,我为了看桥上的灯啜泣的意思,连着半个多月早早来到桥上等着亮灯。”谈到修桥带给漯河的变化,宋金钟感慨万千。

“原来从沙南到沙北要坐船,后来修了‘老大桥’,当时感觉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当时怎么也想不到,如今漯河在沙澧河上修了这么多桥,嵩山路、泰山路、太行山路,条条大路能过河。”今年80岁的老漯河人李军岭感慨道。
“对我们年轻一代来说,没有经历过靠船渡河的生活。我出生之后梅雷莱斯,漯河就有桥了。在我的记忆里,桥对漯河来说,不仅仅是道路交通设施,更是漯河的城市象征。这一座座现代化的桥梁,是我向外地人介绍漯河时,最骄傲的漯河元素。我们漯河是‘中原桥城’,说出来是满满的自豪感。”谈起桥梁对漯河的意义,今年30岁的王哲说。
一生守护漯河的道路桥梁
1963年调回漯河后,宋金钟成为漯河市政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带头人。到目前为止,他参与或主持了市区6座大桥、5座立交桥、8座小桥的设计或施工工作罗拉芳娜。他积累了几十年的测量计算数据,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翔实依据。他带领市政人主持技术革新,使“三大宝(铁锨、架子车、洋镐)”的施工队发展成为如今机械化设备齐全的专业队伍。

退休后,宋金钟并没有离开市政建设这个他热爱的事业,他谢绝了其他单位的高薪聘请,担任了市政工程设计室技术负责人,依然发挥余热,这一干又是20多年。直到近两年,他的听力日益下降,身体状态越来越差后杨继周,才离开了工作岗位,目前在家修养。
“死后他处不放灰,洒到路上任风吹,一生功过已不语,留待后人评事非。”如今已经84岁高龄的宋金钟采访中反复强调,他是修路的,死后也要守护漯河的道路、桥梁。

教育视线微信号:lhrbjyb
编辑:刘 岩 监制:董 珉
《漯河日报》下属教育行业部门官方微信平台!
★关注我 方便你★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加关注即可
往期精彩内容请点头像 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57 2017 10 21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