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8年18个诺贝尔奖背后的真相:日本的可怕之处!-娱有理

18年18个诺贝尔奖背后的真相:日本的可怕之处!-娱有理

昨天刚出来的新闻:范冰冰阴阳合同事件落下帷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她只需要补缴税款、罚款、滞纳金等,总计8亿多元,就安全了!
而令我们更加不爽的一个消息是,又有日本人获诺贝尔科学奖。
可以说,近些年来,沉默的日本,这个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低调的令人难以置信,只有在诺贝尔奖的季节,我们才发现它又又又在科技方面进步了!

凭借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的贡献,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与他的美国同行詹姆斯·艾利森,分享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由此,进入新世纪以来,已有18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其实,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从2013年开始,就几乎被日本人垄断了。连续三年获奖。在这方面,日本是当今无愧的独占鳌头小莉影像馆。进入21世纪后,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人数仅次于美国,世界排名第二位。
对于“小日本”,我们一向是不服气的,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中国人现在所有的梦想,日本人几十年前就实现了:法治国家、廉洁政府;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等世界一流大奖;174个国家免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第一的良好治安;食品安全;环境优美无污染;医疗健康世界第一;老人长寿世界第一;人均产值是中国的30多倍……
所以,我们要全面超越日本,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
知耻而后勇,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日本真的失去了二十几年吗?那它为何又顶尖人才辈出?日本人做对了什么?

1.
最近这些年来,我们一谈起日本,第一反应就是因当年的房地产崩溃而成为“没落的发达国家”,他们过去的二十几年,是“失去的二十几年”,经济严重衰退,崩溃在即。
但是,今天日本人再获诺贝尔奖,或给这种观点重重一击:日本并不是真的举步维艰,所谓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几年,一定意义上,也是他们科技创新的二十几年,是日本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的二十几年,是日本完成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苦练内功的二十几年。
二十几年前,日本房地产的泡沫破灭,但日本人所采取的是与俄罗斯完全不同的两种策略。
一个国家的房价暴涨,理论上最终可以把全世界都买下来,但这显然是荒谬的。所以日本果断刺破泡沫,开启强大的创新模式,着力发展高科技。
那么,日本这些年来的成果怎样呢?先来个总体概况:根据2015国际权威研究机构《汤森路透》发表了新的一年全球企业创新排名TOP100,全球创新企业TOP100 :日本40家;美国35家;法国10家;德国4家;瑞士3家。
在创新排名方面,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国第一名,2014年之后被日本超越。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4个指标名列世界前茅:
1.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2. 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3. 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4. 日本的专利授权率竟然高达80%,可见其专利申请的质量。
当今世界,谁拥有最先进的科技,谁就握着最锋利的武器。而诺贝尔奖,正是日本手中拿着的闪着寒芒的刀。
毫无讳言,即使有争议,诺贝尔奖仍然代表着人类最高智慧。
如果将诺贝尔奖看成现代密钥,它可以让我们来重新认识真实的日本。
实际上,除了中国舆论反复在宣传日本“失去的20年”,日本人也喜欢“唱衰”自己。
面对唱衰论,日本国内不但没有反击和恐慌,反而应声附和。
上世纪八十年代,哈佛学者沃格尔(EzraF.Vogel婺剧花头台,中文名: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时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日本的媒体民众却不是欢呼,而是质疑:我们没有那么好,我们还有很多不足,欧美人为什么不讲我们的缺点?欧美人这样麻痹我们,背后有什么阴谋?
日本影视界和出版界更是接连推出了一系列的忧患反省之作《日本沉没》《日本即将崩溃》《日本的危机》《日本的挑战》《日本的劣势》等等。
这是日本传承下来的“耻文化”,没有做好一件事,是自己的羞耻,与他人无关,唱是唱不衰一个国家的。
其实日本一直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体系,而大部分国家只是它的下游接盘侠。以最核心的“芯片”技术为例,这个产业涉及的十大设备生产商中基地疑云 ,美国企业4家,日本企业5家。
冷兵器的时代已经过去,科技是日本的现代刀锋。
它是国之重器,这是日本人看得非常长远的一件事。
当我们在抢购城市房子制造GDP的时候,日本已经在全球收购顶尖科技公司。
当我们还在为孩子的学费苦苦奔波时,日本大学校园里已经行走着诺奖得主。


2.
简单来说,日本人拿诺贝尔奖拿到手软,除了政府高度重视支持之外,还有基础研究的累积;知识的长期积累与重视人才的大量培养密不可分。
诺贝尔科学奖主要颁发给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始创新性成果,而基础研究成果从出现到获得高度认可通常需要相当长时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来,全球诺奖得主取得诺奖研究成果的平均年龄是37.1岁,而他们获奖时平均年龄是59岁,从出成果到得奖平均等待22年。
本次获奖的本庶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免疫抗体,他的主要成果是1992年获得的,从出成果到得诺奖等待了26年。
因此,那些追热点、快出成果的急功近利式研究也许会有很多论文发表,但可能永远获不了诺奖。
早在1995年,日本国会就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其后制定了多个5年计划。日本试图通过这些战略举措,将日本建设成为伟大的科技国家。
2001年3月,在第二基本计划(2001-2005年)里,日本明确提出“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
另一个数据是,从2005年到2015年,日本这十年的科研经费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居发达国家首位,而2016年美国为2.8%,约4650亿美元。日本比美国投入比重还要高!
一个事实是,在日本,科学家的待遇,远远高于政治家,哪怕一段时间内没有科研成果,科学家也不用担心丢掉饭碗,也不用费尽心机找各种发票来报销。
日本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重点科研项目经费无上限。换句话说,科学家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在研究过程中即使一段时间内没出成果,不必担心丢掉饭碗;也不必担心考核;评优等因素的干扰;一门心思投入研究就好。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在日本的小伙伴们细心观察过没有,日本的纸币从1000日元到10000日元,印有的从来不是国家领导,而是生物学家、平民作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可见日本人民路子非同一般。相当敬重有真才实学的人!

3.
当然,你要是以为日本搞科研如此厉害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的敬佩的话,那你就太天真了!
其实,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一环。日本之所以出了如此多牛哄哄的科学家,更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尊崇自然的教育,让孩子真正“赢在了起跑线”。
从小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自己种菜收获;利用废旧报纸牛奶盒子等自制玩具;自己整理物品;老师和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更多的是扮演了一个引导者和旁观者的角色。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大隅良典总结自己的探索经历,有一段话充满了画面感——
“小时候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夏天喜欢在小河里捞鱼、捕萤火虫、采集昆虫,手持网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筑紫、野芹菜、木通、杨梅、野草莓,能够感受自然的四季变迁林慧仪。”
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奖者江崎玲于奈也曾说过,“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也曾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

从小接触自然;保持独立自主;保持阅读的习惯;有一颗满满的好奇心和独创精神。想必这些是日本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因素丹东老葛,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他们获得了今后人生里巨大的成功。
而那些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一股脑跟风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的家长们,是不是也该反思,究竟怎样的选择和道路才能使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正和那句鸡汤一样,“有时候,慢才是快。”

正是因为地位崇高,不为生计所困,所谓的研究,也只是人生爱好,所以,日本科学家从不为资金所困,相反,他们都十分支持教育事业。
比如此次获奖的本庶佑教授,在获知得奖的第二天,就在在记者招待会上决定,把诺贝尔奖金约1亿1500万日元全额赠送给母校京都大学,用于支援年轻研究者的研究工作。

简而言之,这个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却不断地涌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这背后离不开对科学的尊重,对教育的重视的背景。
一句话,日本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耐得住寂寞的精神,确实值得学习。真正献身科学的科学家,是没时间追逐名利的。但社会能给他们名誉,地位,财富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怎么吸引年轻人去做研究?
国家投入、科研环境、国民教育、民族性格种种因素,扭成一股巨大的绳结,将日本的科学水平提升到了国际数一数二的地位。

4.
日本房地产的崩溃,与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红利,充分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从来靠的不是房地产,而是靠科技!
可以说,每一个诺奖得主的背后,就是一个高科技的产业。每一个高科技产业的背后,都是一个超级大脑。透过诺贝尔奖,而不是房地产,我们才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本。
在日本诺贝尔奖十八罗汉的背后,是日本在芯片、机械、医学、新能源、机器人、环境处理等领域都具有自己的核心力量,未来势必有很多先发优势。
?半导体芯片
这也是大国重器,一说到芯片就是国人的痛,但不得不面对事实。
半导体芯片需要19种必须的材料橘梨纱第一部,具备极高的技术壁垒。日本企业在硅晶圆、合成半导体晶圆、光罩、光刻胶、药业、靶材料、保护涂膜、引线架、陶瓷板、塑料板、TAB、COF、焊线、封装材料等14种重要材料方面均占有50%及以上的份额,日本半导体材料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长期保持着绝对优势。
在这个领域的日本诺奖权威有:
江崎玲于奈,因在量子穿隧效应的实验中发现半导体获得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白川英树,因导电性高分子的发现与发展获得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白川英树
?光学
光学仍然是世界范围内顶尖的科学领地,这一块日本走在最前列。
世界先进光学玻璃制造商有日本保谷光学Hoya,日本小原光学Ohara,日本住田光学Sumita,德国肖特光学Schott。其中日本住田光学Sumita保有精密模压而成的光学玻璃的,世界最高折射率,世界最低成形熔点,世界最多品种数量记录。日本住田光学的光学玻璃无论在制造工艺,还是在产品种类上全面领先其他同行。
在这个领域的日本诺奖权威有:
赤崎勇,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野浩武帝重生,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村修,二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野浩
?超级计算机
世界最快生命科学专用超级计算机已由riken完成开发,于2014年第一季度在riken位于神户市的生命系统研究中心正式投入运转。如果只考虑运算性能的话,它的计算速度将达到京超算的近百倍,并毫无疑问从ibm手中夺回最高性能创药专用超算的头把交椅。
在这个领域的日本诺奖权威有:
汤川秀树,因介子存在的预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梶田隆章,因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获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高湛和陆贞。

梶田隆章
?超高精度机床
超高精度机床和材料学并为工业之母,如果说我们拥有“中国制造”,那日本其实拥有“世界制造”。
世界最高精度机床主轴来自日本精工。美国F22猛禽战机就用日本机床:SNK(新日本工机)的5轴龙镗铣。全球超精密加工领域中精度最高的母机,来自于日本捷太科特。全球70%的精密机床都搭载着由日本Metrol研制的全自动对刀仪。在任何尖端工业机械上都不可缺的传动部件来自日本的HDS。

汤川秀树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未来50年的全球大力发展的产业。目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基本掌握在日本手中。
机器人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典ABB、德国库卡。工业机器人有三大核心技术其实也就是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控制器(控制技术),减速机,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一线厂家包括:发那科(Fanuc 日本)、安川(Yaskawa 日本)、ABB(瑞士)、库卡(KUKA 德国)。 二线厂商包括Comau(意大利)、OTC(Daihen旗下 日本)、川崎(Kawasaki 日本)、那智不二越(Nachi-Fujikoshi 日本)、松下(Panasonic 日本)等等。

中村修二
?顶尖精密仪器
美日德基本垄断,其中美国10家,日本6家,德国4家,英国2家。仪器指医疗、科研设备等,比如:显微镜、光谱仪、引力波探测器、拉曼成像仪、测量仪等等。美日都是诺贝尔奖大国,日本从2000年开始基本每年一个诺贝尔奖,其中之一就是离不开其高端仪器的制造使用。

赤崎勇
?全球碳纤维
碳纤维在新世纪和未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端军事、工业、生活、汽车、飞机等等都离不开。碳纤维技术基本被日本东丽、东邦、三菱丽阳垄断,目前中国T800还不能完美量产,东丽目前已经在玩T1100G了。波音,空客是东丽的常客。空客在2010-2025期间要从东丽进口价值21-32亿的碳纤维材料,波音也一样。

江崎玲于奈
?全球工程器械
就工程器械而言,世界排名依次是卡特彼勒(美国)第一、小松(日本)第二、terex(美国)第三、日立(日本)第四,中国徐工进入前十。
历史上最大(8100tm)的量产记录的动臂塔吊(动臂自升式起重机)是日本IHI株式会社生产的运搬机械。日本IHI也在本世纪初为自己的吴工厂造过一台起重力矩达到近20000tm(65m-300t)的巨无霸,不过仅此一台不量产。

小柴昌俊
?发电用燃气机轮
在发电用燃气机轮是三菱重工(日本)、日立(日本)、西门子(德国)的天下,世界最高热效率发电用燃气轮机就来自日本三菱重工的M701J,该型号发电用燃气轮机热转换效率比M501J再次提升了0.2%,刷新了世界记录。
三菱重工的M701J,拥有单机470兆瓦,GTCC联合循环680兆瓦的容量,它的热转换效率比M501J再次提升了0.2%,再次刷新了世界记录。2016我国东方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三菱日立的燃气机轮,是世界上投运的最先进F级,H级燃机。

利根川进
以上例子只是浮光掠影,实则日本在67个核心科技领域领先。
从这几年的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其实早就抛弃已经沦为低端制造业的家电之类产业,转变为全力投入BtoB,新材料,人工智能,医疗,生物,新能源,物联网,机器人,高科技硬件,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等新兴领域。
事实就是,我们沉迷于唱衰日本的时候,他们正在为未来100年投资。
有数据表明,2050年,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将成为全球第一。届时,300万台产业机器人24小时工作,就相当于增加了900万劳动人口飞猪电影院,而支付给每台机器人的“月薪”仅为1.7万日元。我们放开二胎带来的人口竞争力,能比机器人更强大吗?这是个疑问。
最终,国家实力的PK,主要依靠的还是科学家大脑的正面交锋,是诺贝尔奖得主的智慧沉淀,是技术话语的远见卓识,是产业链的长期布局。
总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伍朝辉,季天笙想要进步,必须要正视别人的成功。我们目前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发展,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这样我们才可以缩小差距,才能超越别人……


THE END
精选好物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赞 哦!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10 2019 02 28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