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总裁虐爱老子留給古中國人的印記-天漢文明

老子留給古中國人的印記-天漢文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春秋時楚國苦縣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曾任周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問禮。主張“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成為道家創始者。后見周衰,乃西出函關,隱去,莫知所終。有《老子》。一說即太史儋,或老萊子。
《漢語大詞典》:朝元
唐 初,追號 老子 李耳 為太上玄元皇帝。 唐 白居易 《尋郭道士不遇》詩:“郡中乞假來相訪,洞裏朝元去不逢。” 前蜀 韋莊 《玉眞觀尋趙尊師不遇》詩:“羽客朝元晝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 宋 張孝祥 《望江南·南岳銓德觀作》詞:“朝元去,深殿扣瑤鐘。”
《漢語大詞典》:老子
《晉書·天文志中》:“老子四星及周伯、王蓬絮、芮各一,錯乎五緯之間。”《晉書·天文志中》:“老子星色淳白,然所見之國,為飢為凶,為善為惡,為喜為怒。”
《漢語大詞典》:靑牛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於是 老子 廼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司馬貞 索隱引 漢 劉向 《列仙傳》:“ 老子 西遊, 關 令 尹喜 望見有紫氣浮 關 ,而 老子 果乘靑牛而過也。”後因以“靑牛”為神仙道士之坐騎。《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故 越州 千秋觀 道士 賀知章 ……以暮齒辭祿,再見款誠,願追二老之蹤,克遂 四明 之客。允葉初志,脫落朝衣,駕靑牛而不還,狎白衣而長往。”
《漢語大詞典》:柱史
(1).“ 柱下史 ”的省稱。代指 老子 。《後漢書·張衡傳》:“庶前訓之可鑽,聊朝隱乎柱史。” 李賢 注引 應劭 曰:“ 老子 為 周 柱下史,朝隱終身無患。” 清 康乃心 《送李虞臣任寶昌令》詩:“ 華獄 仙人地, 函關 柱史家。”
(2).“ 柱下史 ”的省稱。指御史。 唐 嚴維 《剡中贈張卿侍御》詩:“早列月卿位,新參柱史班。” 唐 韓翃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營》詩:“少年兼柱史,東至舊 徐州 。总裁虐爱” 清 史震林 《西靑散記》卷一:“職非柱史,惡故當隱,苟聞善而疑之,闕其事焉。”
(3).“ 柱下史 ”的省稱。亦借指侍郎等朝官。 唐 劉商 《題楊侍郎新亭》詩:“ 毘陵 過柱史,簡易在茅茨。”
(4).“ 柱下史 ”的省稱。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柱史北一星曰女史。”
《漢語大詞典》:紫極
唐 代重道教,尊奉 老子 為 玄元皇帝 。 唐玄宗 時於兩京( 長安 及 洛陽 )及諸州置 玄元皇帝 廟。京師號 玄元宮 ,諸州號 紫極宮 。
《漢語大詞典》:元元
唐 追崇 老子 為 玄元皇帝 ,故稱。 唐 顔眞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銘》:“穠矣公主! 元元 之緒,聖皇之孫, 肅宗 之女,今上之妹,生人之矩。”
《漢語大詞典》:玄元
唐 初追號 老子 為“太上玄元皇帝”,簡稱“玄元”。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繼 玄元 ,業纘皇極。” 元 史九敬先 《莊周夢》第二折:“若能參透詩中意,盡在 玄元 一卷書。” 清 金農 《老子祠李花》詩:“玉鈿霧縠休輕比,恐污 玄元 七葉孫。”
《漢語大詞典》:玄元皇帝
唐 奉 老子 為始祖,於 乾封 元年二月追號為“太上玄元皇帝”, 天寶 二年正月加尊號“大聖祖”三字, 天寶 八載六月又加尊號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見《舊唐書·高宗紀下》及《禮儀志四》。 唐 杜甫 《喜聞盜賊總退口號》詩之五:“ 大歷 三年調玉燭, 玄元皇帝 聖雲孫。” 唐 李紳 《贈毛仙翁》詩:“憶昔我祖神仙主, 玄元皇帝 周 柱史。”
《漢語大詞典》:玄元宮
唐 代祠 老子 的廟宇。 開元 年間詔兩京和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 天寶 初年,在京師的改稱 玄元宮 ,天下諸州的稱 紫極宮 。旋又改 西京 玄元宮 為 太清宮 , 東京 玄元宮 為 太微宮 。
《漢語大詞典》:太上玄元皇帝
唐高宗 追尊 老子 的稱號。《舊唐書·高宗紀下》:“﹝ 乾封 元年﹞二月己未,次 亳州 。幸 老君廟 ,追號曰 太上玄元皇帝 。”
《漢語大詞典》:柱下
(1).相傳 老子 曾為 周 柱下史,後以“柱下”為 老子 或 老子 《道德經》的代稱。《後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貴清靜者,以席上為腐議;束名實者,以柱下為誕辭。” 李賢 注:“柱下, 老子 也。” 南朝 梁 劉協 《文心雕龍·時序》:“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 漆園 之義疏。”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詞:“莫怪新來白髮,恐是當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漢語大詞典》:老君 
指 老子 。 李老君 或 太上老君 的省稱。《後漢書·孔融傳》:“ 融 曰:‘然。先君 孔子 與君先人 李老君 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 融 與君累世通家。’” 唐 王建 《贈太虛盧道士》詩:“想向諸山尋禮遍,卻廻還守 老君 前。”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七七:“後宮歌舞全拋擲,每日焚香事 老君 。”
《漢語大詞典》:老氏
漢 張衡 《東京賦》:“思 仲尼 之克己,履 老氏 之常足。” 宋 梅堯臣 《依韻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觀畫聽琴之會》:“淡泊全精神, 老氏 吾將師。”宋 梅堯臣 《詠嚴子陵》:“ 老氏 輕璧馬, 莊生 惡犧牛。”
《漢語大詞典》:猶龍 
(1).謂道之高深奇妙,如龍之變化不可測。語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孔子 去,謂弟子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 老子 ,其猶龍邪!’” 唐 黃滔 《省試王者之道如龍首賦》:“王者以御彼萬國,居於九重。旣體天而立制,遂如首以猶龍。” 宋 陸遊 《讀〈老子傳〉》詩:“但説 周公 曾入夢,寧於 老子 嘆猶龍。”
(2).指 老子 。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三教圖贊》:“ 理宗 朝有待詔 馬遠 畫《三教圖》:黃面老子則跏趺中坐, 猶龍翁 儼立於傍,吾夫子乃作禮於前。” 清 王夫之 《連珠》之二:“材有讓乎 猶龍 ,道有超乎維寶。” 王毓岱 《乙卯自述》詩:“覆鹿忘前夢, 猶龍 悟守雌。”
(3).稱有道之士。 清 徐振芳 《海陵寄李子微》詩:“猶龍久矣逃塵世,牽犢公然飲上流。”
《漢語大詞典》:聖祖
對 老子 的尊稱。道教本稱 老子 為 太上老君 。 唐高宗 時追尊為 太上玄元皇帝 ,至 玄宗 時又加號為 大聖祖玄元皇帝 。 宋眞宗 時,因 唐 故事,上徽號為 九天司命天尊 ,後又追尊為 聖祖天尊大帝 。世因簡稱“聖祖”。 唐 王維 《賀古樂器表》:“伏惟 開元 天寳 聖文 神武應道皇帝 陛下,居皇建之極中,得混成之大道;奉先天之 聖祖 ,玄化協於無為;育率土之羣生,至仁侔於陰騭。”
《漢語大詞典》:李老 
指 老子 。《後漢書·朱穆傳》:“嗟乎!世士誠躬師 孔聖 之崇則,嘉 楚嚴 之美行,希 李老 之雅誨,思 馬援 之所尙。”《晉書·皇甫謐傳》:“上有勞謙之愛,下有不名之臣;朝有聘賢之禮,野有遁竄之人。是以 支伯 以幽疾距 唐 , 李老 寄迹於西鄰。”
《漢語大詞典》:道祖
道家的始祖,即 老子 。 吳越 錢鏐 《眞聖觀碑》:“ 太上老君 者,神凝太素,氣積混茫,誕形雖感於星精,崇德實標於道祖。”《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那三教之中,惟 老君 為道祖。”
《漢語大詞典》:徐甲
(1).傳説有 徐甲 者,自幼為 老子 傭工,至 老子 出關時,計欠 徐甲 傭資七百二十萬錢。 甲 乃訴之關令 尹喜 , 喜 大驚,以告 老子 。 老子 謂 甲 曰:汝久應死,是吾以《太玄清生符》與汝,始能至今日。原計至 安息國 以黃金還汝,何以不能忍?乃使 甲 張口向地,其《太玄符》立出於地,而 甲 亦死。 喜 知 老子 神人,乃為 甲 叩頭請命,幷乞為 老子 出錢還之。 老子 復以《太玄符》投之, 甲 立更生。 喜 即以錢二百萬與 甲 ,遺之而去。事見《太平廣記》卷一引 晉 葛洪 《神仙傳·老子》。後用為助人還魂之典。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眞觀主黎君碑》:“鳳交開景,返 徐甲 之營魂;龍光照天,杜 宣尼 之神氣。”
(2).借指雇工。 宋 劉克莊 《水龍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餘去歲笛字韻為壽戲答二君》詞:“仰飛仙,猶龍無迹。誰與同去,挑包 徐甲 ,負轅 班特 。
《漢語大詞典》:古先生
唐 王維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邱蘭若》詩:“深洞長松何所有,儼然 天竺 古先生 赵敏芬。” 趙殿成 箋注:“《西昇經》:‘ 老子 西昇,開道 竺乾 ,號 古先生 。善入無為,不終不始,永存綿綿。’ 李榮 注:‘ 竺乾 者,西域之國名也。號 古先生 者,謂無上大道先天而生。故曰 古先生 ,即 老子 之別號也。’” 唐 白居易 《酬夢得以予五月長齋延僧徒絶賓友見戲十韻》:“交遊諸長老,師事古先生。”原注:“ 竺乾 古先生也。” 明 許承欽 《夏仲自正覺寺遊佛峪》詩:“當戶古先生,鬼工迄未竟。” 清 紀昀 《閲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琉璃靑黯黯,靜對古先生。”
《漢語大詞典》:老嚴
漢 避 明帝 劉莊 諱,改“莊”為“嚴”,故稱。《漢書·敍傳上》:“嗣雖修儒學,然貴 老 嚴 之術。” 顔師古 注:“ 老 , 老子 也; 嚴 , 莊子 也。”
《漢語大詞典》:玄祖
猶玄聖。指 老子 。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玄祖之道,用慈儉為先;素王之風,以仁義是首。
《漢語大詞典》:孔老
孔子 與 老子 的幷稱。 漢 枚乘 《七發》:“使之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 孔 老 覽觀, 孟子 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後漢書·馮衍傳下》:“然後闔門講習道德,觀覽乎 孔 老 之論,庶幾乎 松 喬 之福。”
《漢語大詞典》:陽丘
老子 和 孔丘 的幷稱。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 王 許 不足以為匹, 陽 丘 豈能與比蹤。” 陳伯君 校注:“《史記·老子列傳》:‘姓 李 氏,名 耳 ,字 伯陽 。’ 丘 , 孔丘 。”
《漢語大詞典》:李叟
指 老子 李耳 。 三國 魏 嵇康 《秀才答》詩之一:“ 李叟 寄 周 朝, 莊生 遊 漆園 。” 晉 趙至 《與嵇茂齊書》:“昔 李叟 入 秦 ,及 關 而嘆, 梁生 適 越 ,登岳長謡。”
《漢語大詞典》:儋書(儋書)
指 老子 《道德經》。《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疑 周 太史儋 即 老子 ,故稱。 宋 劉克莊 《水龍吟》詞:“晚悟 儋 書玄妙。懶從他, 鍾離 傳道。”
《漢語大詞典》:赤精子
(1).指 漢高祖 劉邦 。《漢書·哀帝紀》:“待詔 夏賀良 等言 赤精子 之讖。”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 高祖 感赤龍而生,自謂 赤帝 之精。”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七:“三季淪 周赧 ,七雄滅 秦嬴 。復聞 赤精子 ,提劍入 咸京 。”亦省稱“ 赤精 ”。 唐 李白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赤精 斬 白帝 ,叱吒入 關 中。” 清 顧炎武 《子房》詩:“歸來遇 赤精 ,奮戈起榛薄。”
(2).相傳為 范蠡 的別號。《齊民要術·養魚》引 陶朱公 《養魚經》:“ 威王 聘 朱公 ,問之曰:‘聞公在湖為漁父,在 齊 為 鴟夷子皮 ,在 西戎 為 赤精子 ,在 越 為 范蠡 ,有之乎?’”
(3).道家謂 老子 的化身。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二》:“道家稱 老子 化身,名號尤眾…… 顓帝 時號 赤精子 。”
《漢語大詞典》:孔聃
孔子 與 老子 的幷稱。 老子 名 聃 。 元 陳基 《謝從義參軍自京師還》詩:“脫身黨籍走 吳 楚 ,託跡丘園求 孔 聃 。
《漢語大詞典》:靑牛句
借指 老子 的《道德經》。 宋 黃庭堅 《送顧子敦赴河東》詩之二:“遙知更解靑牛句,一寸功名心已灰。”
《漢語大詞典》:周柱下
指 老子 。因曾任 周 室之柱下史。故稱。 明 徐渭 《似送巡滇者》詩之一:“清浄共推 周 柱下,糾彈交指 沐黔寧 。”
《漢語大詞典》:堯老
帝堯 與 老子 的幷稱。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張綽〈雜述〉》:“冏冏秋月明,憑軒詠 堯 老 。”
《漢語大詞典》:玄元皇帝
唐 奉 老子 為始祖,於 乾封 元年二月追號為“太上玄元皇帝”, 天寶 二年正月加尊號“大聖祖”三字, 天寶 八載六月又加尊號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見《舊唐書·高宗紀下》及《禮儀志四》。 唐 杜甫 《喜聞盜賊總退口號》詩之五:“ 大歷 三年調玉燭, 玄元皇帝 聖雲孫。” 唐 李紳 《贈毛仙翁》詩:“憶昔我祖神仙主, 玄元皇帝 周 柱史。”
《漢語大詞典》:仙李蟠根
《太平廣記》卷一引 晉 葛洪 《神仙傳·老子》:“ 老子 之母,適至李樹下而生 老子 ,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 李唐 統治者自言為 老子 之後,後因以 李 姓宗族昌盛為“仙李蟠根”。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仙李蟠根大,猗蘭奕葉光。” 宋 無名氏 《醉蓬萊·壽李侍郎》詞:“慶長庚協夢、仙李蟠根,挺生名世。
《漢語大詞典》:道像
道教始祖 老子 的像。《宣和遺事》前集:“ 政和 三年夏四月, 玉清 和陽宮 成,即 福寧殿 東誕聖之地作宮,至是成,奉安道像,上詣宮行禮。”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山之西北,有 老君洞 ,為供奉道像之所。”
《漢語大詞典》:靑牛師
(1).指 老子 。 明 高啓 《題大黃癡〈天池石壁圖〉》詩:“我聞此中可度難,玉枕秘記傳自 靑牛師 。”參見“ 靑牛 ”。
(2).指 東漢 方士 封君達 。《後漢書·方術傳下·封君達》:“ 甘始 、 東郭延年 、 封君達 三人者,皆方士也…… 君達 號‘靑牛師’。”
《漢語大詞典》:三教圖(三教圖)
宋 馬遠 作,畫 老子 、 釋迦 、 孔子 三人。畫上 老子 中坐, 釋迦 立於旁, 孔子 則作禮於前。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三教圖贊》:“ 理宗 朝,有待詔 馬遠 畫《三教圖》。 黃面老子 則跏趺中坐, 猶龍翁 儼立於傍,吾夫子乃作禮於前。
---筆者注:此圖似已被屏蔽,幾乎找不到蹤跡。
《漢語大詞典》:指樹為姓(指樹爲姓)
道教傳説, 老子 生於李樹下,因以李為姓。見 晉 葛洪 《神仙傳·老子》。 隋 薛道衡 《老氏碑》:“ 老君 感星載誕、莫測受氣之由;指樹為姓,未詳吹律之本。”
《漢語大詞典》:玄妙玉女
道教稱 老子 的母親。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 老君 母曰 玄妙玉女 。天降玄黃,氣如彈丸,入口而孕……歲在甲子,誕於扶刀。”
《漢語大詞典》:無為天下先
老子 主張為人處世宜守拙韜晦,莫作先行者。《老子》:“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後為遁世者奉作座右銘。 唐 李山甫 《遣懷》詩:“古道貴拙直,時事不足言。莫飲 盜泉 水,無為天下先。”
《漢語大詞典》:史聃
即老子。 老子 姓 李 名 耳 ,字 聃 ,做過 周 朝管理藏書的史官,故稱。 章炳麟 《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若乃素王《十翼》, 史聃 一經,捶句皆雙,儷辭是昉,察其文義,獨多對待。”
《漢語大詞典》:太上老君
道教奉 老子 為教祖,尊之為 太上老君 。“老君”之稱,最早見於《後漢書·孔融傳》;“太上老君”之稱,最早見於《魏書·釋老志》。《老子內傳》:“太上老君,姓 李 名 耳 ,字 伯陽 ,一名 重耳 ;生而白首,故號 老子 ;耳有三漏,又號 老聃 。”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14 2020 10 19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