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张自拍、3版文案、5个分组,发朋友圈究竟为哪般-大数据传播实验室

1张自拍、3版文案、5个分组,发朋友圈究竟为哪般-大数据传播实验室

“快看,王元也xx发自拍了!”
“为什么我没看到?”
因为,被分组了。
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分享日常动态、展示自我、与好友联络互动的重要舞台。你在这个舞台上如何展示自我,思考到底要“表演”给谁看,越来越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
朋友圈设置好友分组这一简单功能,使得人们在微信舞台上可以有选择性地向特定好友进行自我呈现,从而满足了印象管理的心理需要。这背后折射出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朋友圈关系中,面临着扮演多重角色的角色压力,甚至是角色冲突。
谁可以看:选择性地自我呈现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曾经把现实生活情境比喻为戏剧表演,认为人们都是在生活的大舞台上进行“表演”荆楚人才网。根据他的戏剧理论,社会成员都是舞台上的演员,人们都很关心如何塑造出被观众接受、认可的形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会通过特定的打扮、语言和行为等方式使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印象,从而实现印象管理。
因此食蜂操祈,人们在日常的面对面交流中会竭尽所能地将自己最积极的一面呈现出来。有选择性地呈现自我,自然成为提供积极自我信息、留下良好印象的一个策略。
与日常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情境有所不同,微信朋友圈作为网络社交平台,大大增强了人们进行选择性自我呈现的空间。一方面,在呈现的方式和形式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经过精心编辑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的资料,比传统面对面的即时性人际互动有更强的主动权和控制感。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洪立熙,在呈现的观众方面,微信朋友圈可通过好友分组,实现将不同的信息呈现给不同的观众。对于每条发布的消息,用户可以通过“给谁看或者不给谁看”,实现了选择性地传达给自己理想中的观众,这大大丰富了选择性自我呈现的空间。
众口难调:角色压力与冲突
根据戏剧理论,人们在传统的现实情境中,会根据不同情境下观众的需要和社会规范进行“表演”。但人们往往具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并且在扮演多重角色的过程中,因为不同观众对角色的要求不同而产生角色压力,甚至产生较为直接的角色冲突。
你在微信朋友圈的社交舞台上,面对的观众都是谁?可能有关系亲密的闺蜜、密友、同学宜丰天气预报,可能有在微信上日益壮大的亲属联盟(包括父母、七大姑八大姨),也可能有老师、领导、同事,也还可能有刚认识不久的商业合作伙伴。在每一个社交关系中,你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你也因此在微信朋友圈扮演着朋友、儿子(或女儿)、爸爸(或妈妈)、学生(或老师)、下属(或领导)、商业伙伴等等各种不同角色。与传统面对面人际交往所不同的是,微信朋友圈把这些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网络都以“好友”的形式,共同聚集到了一个所谓“朋友圈”的舞台。这意味着,你在朋友圈的一举一动,面对的都是整个朋友圈观众,你的所有角色也在同时被激活。
举个例子——

同一张自拍,不同的分组配上不同文案发三次
平日里也许很少有这么极端的情况,但利用不同的分组去定向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却常常有。
微信朋友圈的观众复杂、众口难调,给人们带来了比传统人际交往更加突出、频繁的角色压力和冲突。
例如,你想晒一张半夜辛苦加班赶进度的朋友圈消息,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但同时又担心父母会批评你不注意身体,此刻在“好员工”和“好孩子”之间便产生了角色冲突。

你想晒一批假期外出旅游、浪到天际的欢乐照,希望收获周围好友的一片羡慕和赞美时;同时又担心导师看到你假期竟然不好好学习、工作而纠结,此刻“快乐的小伙伴”和“刻苦学习的好学生”之间又产生了角色冲突。
你想在朋友圈晒一条关于新交往的男(女)朋友消息时,希望得到周围同学、密友的祝福;又不得不担心七大姑八大姨连珠炮似的追问。在朋友圈同时激活所有社会角色,必然容易陷入众口难调、角色冲突的困境杨二敬。因此,设置好友分组可见,由用户根据情境和内容情况选择谁可以看、谁不可以看,可以有效地选择和控制所激活的角色,从而降低角色压力和避免角色冲突。
“你竟然把我屏蔽了”:社会排斥感和价值观的冲突
在朋友圈消息设置好友分组可见,可以化解角色压力,对于人际关系管理有着积极作用纪家闺秀。
但是,有很多用户却难以接受被人屏蔽这一事实。在身边也经常碰见,有朋友通过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被另一共同好友把自己分组屏蔽了,并为此感到强烈的愤怒、失落。这种得知自己被朋友发布的信息屏蔽之后,体验到的是强烈的社会排斥感。尤其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这种现象更是常见尸研所。
有趣的是,生活中因为朋友圈屏蔽而体验到较为强烈的社会排斥感的,往往是年长或社会地位更高的群体。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明显的集体主义倾向,即更倾向于认同个体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也更加认同社会有明确的等级顺序妻定神闲,较高社会等级的群体应该享有一些特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界限感也相对更加模糊。因此,你的很多问题,不论是否是私人问题,都可能很自然地成了父母、老师、领导、组织理所当然、应该要操心的问题媚杀。

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自我利益、自我边界和自由选择问题变得越来越关注,这点在年轻群体身上尤为明显。年轻的一代往往更加关注自我,更加重视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界限。这就容易引发父母因为孩子、老师因为学生、领导因为下属分组屏蔽他们而感到强烈的社会排斥感。因此,这些因为分组屏蔽而引发的不同群体之间的负面心理体验,背后其实折射的是价值观上的差异和冲突。
因此,好友分组和屏蔽行为引发的误解和冲突惜春词,本质上是关于能否自由地向不同他人披露信息的价值观冲突。事实上,分组可见一方面降低了信息发布者的角色冲突和人际压力,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呈现空间;另一方面,对信息接受者而言,其实也是避免了一些正如信息发布者本人所预期的那些不必要的消极反应。因此,如果理性来看,分组可见其实对双方而言都是有好处的。只是从目前来看,并不是所有人都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能够理性、淡然地去面对被他人分组屏蔽的问题。
(作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研究员赖凯声)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86 2017 07 22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