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B 《大学之道广说》—内圣枢机-十方普贤

19B 《大学之道广说》—内圣枢机-十方普贤


19B思考题
1、别人德才兼备,为什么要随喜、赞叹、祝愿甚至成就他?
2、这里所说的“危险品”指什么?对于这样的危险品要如何对待他?熊嘉琪
3、如何解释文中提到的“命也”“过也”?
4、为什么说好道好德之心从忠、信来?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
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
【不啻若自其口出】
这句话意思就是,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什么呢?打心眼儿里赞赏。这个赞赏决定不是羡慕他有,大家这要搞明白,这决定不是羡慕他,也不是说想模仿。而是什么呢?而是发自内心的随喜、赞叹、祝愿他能够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快乐。为什么这样?因为你对他人、对天下人予乐,最后你感召的都是别人给你快乐;你帮助天下人远离痛苦,你自己感召的都是别人帮助你远离痛苦;你成就别人,最后感召一大堆人来成就你自己,何乐而不为呀?
我们人很多时候你愚痴的时候,你成天羡慕别人,你想跟他一样,你成天的有点什么利益统统据为己有,你就为了模仿人家,最后你模仿来模仿去,你还模仿个不像,最后你还懊恼忧伤盘龙血煞,苦恼不堪。你要如果把这种心你把他绝掉了,从来不去模仿别人,一切都不羡慕。但是别人如果有美好,你发自内心的随喜赞叹,你还愿意帮助他、成就他,就像现在专门搞那个风投的,其实风投从哪里来?风投实际上就是从这个德行来。愿对方越来越美好,不是为了自己得利益,你如果不是这个心,投资决定失败。你有这个随喜、参与、赞助、成就他人之心,你看到人家美好,我不是为了得利益,我就是为了成就你,我就愿你越来越美好。你如果发出这个心,你决定是培大福、积大德。别人有的快乐慢慢你全有。你成就别人最后感召别人成就你自己,一定是这样。
【实能容之】
这个“实能容之”,就是能够用这样的人。
【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如果能够用这样的人,那对我们这样的一个团体当中的子孙后代,乃至社会大众群体,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因为这个人他特别愿意成就别人,特别地有容人之量,他是把大众的苦和乐放在自己心里,那这样的人当然能造福大众。
那么相反呢?相反如果别人有本事的话,就是这个文说
【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
就是如果是别人有本事,他就嫉妒、又厌恶。“媢嫉”就是嫉妒,“媢嫉”也就是懊恼。懊恼什么呢?懊恼自己,人家有的自己没有。还懊恼什么呢?懊恼这个人虽然有这个,他还没有那个。所以这嫉妒心就是这么矛盾,一方面恼自己没有他的这个好,另一方面恼他还没有别人的好,可怜的很。“媢嫉以恶之”,因为自己没有,然后他也没有其他的那个有,所以就很讨厌他。因为这种懊恼心而去讨厌别人,人家本来很有本事,但是你去讨厌人家没这个没那个。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就是别人德才兼备,“彦圣”就是德才兼备。“违之俾不通”,什么意思呢?他便想方设法压制他。怎么压制呢?就说他怎么怎么不好,挑他毛病,抬高自己,贬低对方,这就叫“违之俾不通”。成天压着他,排挤他蒲悦,无论如何都容忍不得。
【实不能容】
如果你要用一个这样的人在一个团体当中,如果你用这样的人:
【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如果你用这样的人在我们这个团体当中,对大家乃至对后来人都是没有利益的,而且可以说是危险的很。这样的人他没有容人之量,而且嫉妒心重、爱排挤人、我慢。这样的人纵然有再大的才干,他也是什么?危险品,就是所谓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所以以前师父不也常说嘛,一个人有才有德这是难得的上品之人,有德有才是上品之人;那么一个人有德无才,那他至少也还是一个中品之人,是一个好人;然后一个人无才无德,充其量是个庸才。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什么?恰恰是有才无德这叫危险品,他就是定时炸弹,放到哪随时随地爆炸,祸患无穷。所以这一段也是讲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是你用一个这样的人,最后对这个团体乃至未来的后代,对当时的人祸害无穷,“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这个爱和恶,大家千万要搞明白。这个爱决定不是这个有所好,或者是贪好。这个恶也决定不是说讨厌排斥的意思,更不是忿懥,而是什么呢?这个爱是予乐,这个恶是拔苦。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一个特别的自私、嫉妒重,然后又烦恼深重还特别有才干,这个人你怎么对待他呀?最好的办法就把他弄到一个偏远一点的地方去,离自己的这个德化的这个团体远一点,为什么?他这个人是祸害,在这个团体当中,他给你成为祸乱之本。所以作为一个仁人什么,就是以大众群体利益着想的人,这个时候你团体当中出现这个人,你要想办法把他弄到一个离你这个圈儿远点儿地方去。
舜帝他不是有个弟弟吗?就这个象,这个象的话呢,包括他的那个母亲,那都是飞扬跋扈,什么都不愿付出还什么都要得。你看之前把舜差点没害死,那舜都不跟他计较,后来等舜都当了摄政王了,然后按照这个整个这个体制来说,这个摄政王乃至他的直系亲戚,都可以封很大的地。于是乎他们都找上来了:这个我们都应该是直系亲属,那我这个分地要分得多呀,那得分大地方分好地方啊。
尤其这个象,要特别好特别好的地,你要把最好的地给我。结果这个舜一看,他这种人怎么办?怎么办呢?就是这个,“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把他整到边上去。说我给你个特别好的地,那地儿大得不得了,沃野千里,土地肥沃,不得了的地儿,说的都是真话。然后这个象一听:太棒了,真是给我这么好的地方。于是乎带着他的夫人还有几个姨太太,带了一大帮女眷,吃喝倒没带多少,为啥呢?因为他知道到那之后,那么大的地方,肯定不知道多少人拥护他,肯定是吃喝不尽,带的吃喝不多就上路了。结果那个带路的人带他一直走啊,很远。然后他说怎么一直还不到,一直还不到。他说那地方很大,很大的地方肯定不可能离的这么近。后来就带着一直走一直走,结果,这吃的东西都快吃尽了,就剩的没多少。好不容易到那儿了,到那之后一发现什么?什么沃野千里,真是沃野千里。全都是荒蛮之地。人都是野人,连说中原话都不会说,呜噜呜噜就是拿叉子就叉野兽的那种,扎个动物皮,都是这一类。
这个象都快疯了,想回去都回不去了,为啥呢?粮食也不够了,车马也都不行了,什么都坏了,这回又回不去了,走都走不回去,没吃的,你要走回去就都得饿死,就那种程度。最关键是那些野人把那些姨太太都给抢走了,因为看着漂亮嘛,毕竟中原过来的。抢走之后,这些姨太太反而还都挺有本事,慢慢还能懂他们说的话了。懂他们说的话了之后呢,开始教会这些野人礼仪,让他们去尊重这个象。然后这个象慢慢慢慢也发挥作用了,就把这个在中原怎么种地、怎么搞这些、搞建筑,就把这些野人都给驯服了。慢慢驯服了之后,真就把那个野蛮之地最后就建起了一个很大的部落,在当地就很有影响。然后他自己平时无聊,无聊自己还发明了什么——象棋,发明了象棋。楚河、汉界就开始什么两边弄上了,就是用来做消遣,还成为这个千古以来传下来,就从他那儿传下来。当然这个是传说,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这就说到这个“唯仁人放流之”,这个放流之不是说惩罚他或者怎么样,恰恰是爱他,恰恰是帮助他离苦得乐。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有些人尤其在大团体当中负责的时候,身边一些人他实在是没办法教化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疏远他,然后要把淡离到你圈子之外,反而是对他最大的仁慈。为什么呢?你没有办法用德行感化他的时候,你对他只能是没有反应,用佛法当中来说就是默摈之。不仅仅你,所有你这个圈里大众都不理他,或者他自己离开,或者你有本事你把他迁走,迁到一个他自己能够扑楞的圈子里面,让他去慢慢扑愣去。往往很多时候你这样对待他反而成就他了,因为他谁都靠不上了,只能靠自己。然后你中间如果慢慢关注着,能帮上忙的尽量帮一下,反而有时候你成就他。

所以对待不同的人你要知道怎么对待:对于那个有善根的人,你就善加引导;对于那个没有这个善根,恶习极其重的,你就要学会这样子。这样的话,你反而去成就他,这叫能恶人。恶人这个解释说什么爱憎分明,那个东西不好使。“能爱人能恶人”恰恰是对于能够净化自己的人,你给他一个适合的位置,他能够发挥利益大众的作用。烦恼罪业极其深重的,然后你教化又教化不过来的怎么办?只能默摈他,让他淡出你这个圈子,然后在外边慢慢历练。如果有一天真能历练成才了,你该用他还可以用他。在此之前,还是让他自己磨练磨练,这是最好的,这个大家要明白这一点。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那么也就是说,当你在一个很大的团体当中去做事的时候,如果身边有这个贤能之人野兽男孩,你不能把他重用,不能把他举荐重用,或者是你举荐重用他的时候,已经丧失了那个时机。“不能先”就是那个时机,已经丧失了那个时机,就是他发挥不了那个作用了,“命也”。这个呢也就是属于因缘不契合,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这个实际上也就是对前面那个能爱人能恶人的一个注解。也就是对于贤能的人,你要懂得怎么样去用他,让他能够发挥作用,而且不能错过时机,还不能错过时机。那这个都靠的什么?这个命啊,还是那个话,“命者名也”,也是大众所赋予的,也就是在大众特别需要的那一个契机,你能发挥他那个作用,就能让大众对他就也是不一样。然后他也能利益到大众的时候,他也能发挥作用,这是彼此互相成就的事。但是这个契机在于什么?在于有道德的人,他能掌握这个关键点。如果说你没有这种内在的这个境界,这个关键点你是把握不住的。
所以这个“命也”实际上也是我们自己内化自己这个境界能不能达到,就看你在对待贤人和对待不能够净化自己的人,这两类人的时候,你能不能处理得当,也是考验我们自己内化境界圆不圆满的一种标准。所以这个“命也”实际上也是自己这个法身慧命,自己内在这个境界成不成熟也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你不能够将贤能的人在最适合的时机让他发挥作用,这个也是自己的道德智慧不够。
然后“见不善而不能退”,见到那种不可教化的人:害群之马,对于这个害群之马你不能够有本事用很善巧的方便,让他退离你这个圈子,或者即便是退离你这个圈子,你不能远,远是什么呢?就是让他彻底跟你挂不上钩。你如果让他有一丁点能跟你挂上钩,对你寄予希望的话,这个都是“过也”。
为什么是过呢?就是因为你心里面还不正,你立身处世还有偏颇,你为什么会被他挂上呢?被他挂上就是因为你心不正嘛,你对他不是忿懥,你对他就是好乐,你就是对他还心存希望,或者是你还把他执为我所。你一方面讨厌他,一方面还执为我所;一方面对他寄予希望,一方面又恼他;一方面觉得还有什么好,一方面恨着他的孬;一方面对他有所肯定,一方面对他有所否定;你就苦死了。
所以你就既不能把他退出你这个圈子,然后你也不能保持跟他一点儿瓜葛都没有,至少在他的感受上是这样。你一定要让他感觉已经完全退离你这个圈子,一定要让他感觉到,跟你一点儿都挂不上,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自立自强蒙山县政府网。我们很多时候对身边一些亲人也好什么也好,你能够善的转化他呀,那自然是殊胜无比。你不能够以善来转化他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以这种态度来对待。你让他去自强去。你如果不能让他自强,实际上最后反而把他害了。所以你让他去自强去,然后你能做到的,你可以给他积功累德,然后去祝愿他。反而因缘成熟的时候,他就能够转变,就像那个象一样。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这一段什么意思呢?还是说回来前面有德行的人九羊神功,他对待人的时候是能爱人能恶人。也就是对待贤能的人,他一定能让他在最契合时机的时候发挥作用。对于这个害群之马呀,他也能够通过默摈这样一个善巧的方式,让他自立自强。这样的人他是特别善于为人处事,对于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安置,他是很有一个不同的眼光和方式的。
相反一个人如果要是没有这种本事,没有这种德行,他就会出现什么呢艽野尘梦?因为他自己心不正,身有所偏,他自己所好的恰恰是别人所恶的。然后他自己所恶的恰恰是人所好的。其实我们人和人之间往往都是这样,两个人之间都是这样。因为你自己心不正,身有所偏的时候,你和所有人相处都这样。即便是你俩偶尔碰巧了,你所好的也是他所好的,你所恶也是他所恶,这也是只是少分。你在一起相处再长呢?再长你会发现很多很多你所好的恰恰是他所恶的,然后他所恶的恰恰是你所好的,又会出现这种矛盾。也就说只要你还没有超越自己的这种心的不正,以及身的偏颇,你和他人相处总归就会产生这种矛盾谢韵仪。
“是谓拂人之性”,你就会和人的性子上就会撞车。哪怕是性格完全一致的人,你贪好恨孬,他也贪好恨孬,各自贪的不一样;然后你肯定否定,他也肯定否定,各自肯定否定又不一样。所以人活在这个相对的世界里,就是苦恼无边,而且这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灾必逮夫身”,后面的可怕的祸乱的事情在那儿等着呀,排着队往这边来,你看吓人不吓人,你看可怕不可怕?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这里就说有强烈的好道之心,好德好道之心的这样的人,他有这个大道,就前边整个这一个体系。但是这个体系你要得到,从哪里得?“必忠信以得之”,这个忠是什么?忠就是始终如一。始终如一干嘛呢?始终如一的感恩报恩,始终如一的孝敬。谁有这个大道,你对谁要这样,你要如果真想学,你就要这样。你就要有始终如一呀,师长怎么说,你就要实实在在的去落实这叫信。你完全能够,没有任何的这个转变的,没有变化的。
所以过去很多大德说,就像什么,就像一个模具,模具一样,你把泥放进去,模具什么样,拿出来样子就什么样,没有任何的转变这叫“信”。你不能说师父说一套,你自己修理修理改变改变,自己瞎编乱造乱改又整一通,那就完了,你得不到真东西。一定是师长的是什么样,你就完全拿过来就什么样,你是真诚地实实在在地把这个传承能够继续下来。你如果继承下来了之后,然后这边的你也继承了,那边的你也继承了,几个传承你都继承了,而且你确确实实都是真实继承下来了,这个时候你才有资格去融会贯通。
你哪个都没继承好,你开始融会贯通,你融个啥呀?你融个怪模怪样四不像。所以说在你没有真正把哪一个师长的这个真东西得来之前,你是没有资格去融汇贯通的,你瞎融到最后你融的啥都不是。
所以一方面是这个信,要保持跟师长彻底的一致;另一方面就这个忠,始终如一的去感恩报恩。为什么?你没有这种感恩报恩的话,你没有那个福德。你没有那个福德的话,师长的功德智慧怎么会莫名其妙到你身上来?决定不可能。但是如果你能够有这个忠信,所以你像佛门当中啊,尤其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讲,他没有说忠信,他说什么呢?他说叫做“信敬”。

所以我们就知道,明白这里这个忠就是“敬”,“恭敬”。恭敬从哪里来?从感恩来。感恩从哪里来?感恩从知恩念恩来。你知道这师长对你有什么恩德,也就是说他的这种智慧也好,德能也好,你一旦学下来之后,他能够修齐治平,你也可以。你说这种恩德得多大呀?是你小恩小惠你能报答得了的吗?所以现在我们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小恩小惠的付出一点点芳子美容,他什么都要,得不到的话还怀疑揣测,这个那个,你不知道你付出那一点点你和你要得到的不成正比呀!
你一定是什么,有这种长久的感恩报恩之心,你虽然说一下子你的付出达不到那个程度,但是你长久的一辈子,甚至很多那个古来的人,父母这一代恩德大,报不完,子孙继续报。子孙报不完,再往后代,生生世世去报啊!自己子孙后代都要报恩,自己的话生生世世要报恩,就那样。这样的话,你有这种心,才能真正得到那个传承的加持。
你看以前我们求学的时候,师父们经常带着我们发愿: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正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所以就是真的是要有那个生生世世感恩报恩的心,这样的话,你才能够将这个圣人的智慧,就像一个瓶子的甘露倒到另外一个瓶子一样,完全是一点不差地融入到你的身心当中,才会这样。
“骄泰以失之”如果是你认为得到了一点点,你开始骄傲了,觉得自己不得了啦,然后你开始怠惰了,你不努力了,这时候你之前有的全都没有了。为什么?你一骄傲一自满之后,你有点东西最后你都全都显露出去了,然后最关键是你执著于自我,认为自己多么了不起,你丧失了那个“根源”。
根源一丧失之后,源头没了,你自己那点儿就弄没了,最后你啥都没有了。所以说,得从忠信得,而且是无止尽地忠信,无止尽的这种信心感恩报恩,才能源源不断地这个德行在这里。直到有一天你彻底通达宇宙人生真相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发现你的德能、你的智慧,十方法界的生命本来就是不分彼此。那个时候,那是真正的宇宙人生真相彻底现前,那是大忠大信,大仁大义,那是真正是你身心当中显出来,从此之后再也不会悖离宇宙人生的真相了。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15 2019 07 28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