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97年秋西北行-天眼尘寰

1997年秋西北行-天眼尘寰


8月23日竟是如此心理与生理状态!我以如此状态出远门,还是首次。同事问我,明天便旅游去了,兴奋吗?我表示诧异。因为毫无兴奋可言。这种心理状态大异于以前出游前的。
今天是周末,也是我出远门前最后一天上班。与众同事默默无言;回家,将出发矣,与家人更无多语。说不上心情沉重,更说不上心情畅快。
前几天买火车票时已略遭曲折坎坷。想不到,我上了火车,还要担受一番心理战。我不幸买的是“治安联防员座席”票。鉴于以前的见闻及报纸上所载案例,我心中狐疑不定,只担忧连起码的座位也失去,便满心准备一场决不退让的唇枪舌剑之战。唉,邻座是一个罕言寡语的小姑娘。一旦开战,不敢对她多有奢望。“战事”幸而终未发生。现时已次日清晨近3点了,大概应再无意外吧?
座位是无虞了,但这车厢内的空气、环境却是前所未有的令我难受,直觉有坐汽车的眩晕感、恶心感,至少略微有吧。本来,空调车,温度怡人(若嫌微寒,随便披件衣服即可),卫生也颇令人满意。可是,就因为这是空调车,不能开窗畅望外面的各色景物,不能亲近大自然的气息。车厢内的空气令我意气消沉,半死不活。偏又感觉这车行走得极颠簸,晃的厉害。现在正停靠武昌站,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真有点不敢想象余下的时光和路程如何挨过去。人怕要被憋疯了!
我与车厢内的左邻右里更无多言,只默默的懒开口。或旁听人言,或眼观外景(隔窗玻璃而望,直如镜中花,可望不可及),困倦时则颓然睡去。
8月25日8:00到达兰州站。购好往西宁的火车票,将行李寄存火车站,便逛兰州市区。找到菜市场,买了几个大番茄(黄色的,个头很大,这样的颜色和个头在南方从未见过),当作水果吃。在兰州逗留了半天,坐了三回公交车,连黄河铁桥边也没有如愿摸到。憾事!黄河边倒是逗留过。但见河水黄浑,河床半露。倒是水流之势尚不失“急急”。河岸的柳树令人精神一振,有一种似乎见到家乡之物的亲切感。惜乎河边脏乱,气息难闻(有大小便迹),不能久待。且又见一些行迹可疑的人物出没,遂怏怏速去。
兰州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动用国库白银30余万两,聘请美国人、德国人作技术指导,由德商承建出的黄河第一座铁桥,长233.33米,宽7米。桥下设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至1398年),名叫镇远桥。今尚存建桥所用铁柱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据说登桥远望,不远处的黄河如带,蜿蜒盘曲。现这座黄河铁桥已改作步行桥,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火车一进西宁站,便给人以脏乱的感觉——站台在修建中,尘土在傍晚的热风中飞扬。步进市区,环境大出意外的差劲。路面烂且脏,即便是繁华的路段亦如此。市区内傍晚的空气,使我想起西安市去年夏日那个傍晚。同样的热风扑面、微尘乱飞。不到两小时,我双唇已皱出一层皮。上下唇稍用力一抿,便将皱起的皮抿出来了。
西宁晚上过8点,天就基本黑了,亦如西安。随着夜色降临,夜风迅速变凉,温度急降。西宁可说没有夜市,只有繁华路段的夜间大排档,热热闹闹地做外地游客的生意。空气到处飘荡着羊、牛肉的膻味儿。幸而我虽则不喜吃此类肉食,也不怎样难以忍受这种气味。否则叫我如何驻足?西宁的水果倒是好的,味甜汁多。品种也多,凡兰州有的,这里都有。西宁的水果便宜之极,下至几毛钱,上至3元。我大放欢怀,就冲着这里的水果!大饼、烧饼、馍馍、羊头、牛肉等等,非我之食。除了光顾牛肉汤拉面,我只好泡块方便面,或啃玉米充饥。还好,有水果慰劳。青菜+白米饭的念头,根本不敢生。西宁住宿也便宜。我入住的地勘局招待所,几层高的新楼房,四人间,每人15元。有彩电、有地方洗澡,地方也还算干净。这使我想起去年那个银川小伙子说过,他住过最便宜的是2元一晚的,就在西宁市。看来,西宁的物价普遍偏低。对兰州与西宁的第一印象是:兰州的繁华、美丽、整齐干净,与西宁比起来,真可谓有天渊之别。
四人间里,已住进一个藏族少妇,自称是在家乡当教师的。我问她吃晚饭了没有?她指指桌上一小包残骨说,吃了一个羊头,便宜,才4元。我听了,心里不大受用。顺眼又见地上洒落好些骨头,竟觉得有点恶心。当时只觉诧异,何以觉不到膻味!外面街上摆了满案的熟羊头,那味道可不好受的。
自广州至兰州而至西宁,一连三天,马不停蹄的赶路。现在总算有一个完整的晚上,可以美美地睡一觉,调养生息了。
自兰州到西宁,自来水都是寒冻切肤的。大概西宁的更甚。早上用冷水漱口,水在口里竟不敢稍为停留。牙都冻麻软了!
8月26日昨晚已买了往都兰途经江西沟、黑马河的汽车票。我大清早到长途汽车站候车。在车站附近,买了些牦牛肉干,特别有嚼劲,味道也很好。说是7:30发车,但8:30后才真正上路行车。所乘的竟然是卧铺车。因我的票是无号的,我被安排坐在过道上的小凳子上。车上乘客,似乎只我一个是汉族人,绝大多数是藏族人,妇女为多。还有喇嘛。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喇嘛,他们的奇特服饰妆扮乃至肤色,都令我感到新鲜好奇。
途经日月山、倒淌河那一片高山原野。日月山,位于西宁市湟源县西南,在青海湖东,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从日月山东望,一派高山草原风光;西看,就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此山,她怀揣宝镜,登峰东望,不见长安故乡,悲从心起,宝镜下滑坠地,一分为二,一半化为金日,一半化为银月,日月交相辉映,照亮着西去的征程。倒淌河在日月山西边脚下,一股碧流永无休止地向西而去,流入浩瀚的青海湖。我想象当年文成公主和蕃远嫁走过的路和所见景色,神往而默默叹息。
到达黑马河已是下午1点。未到黑马河,乘务员已指示给我看西北角一片青蓝色,说那就是著名的内陆最大咸水湖青海湖了。青海湖可真大,自乘务员指说青海湖至车到黑马河,行车2个多小时,还未走完它南侧的尽头。
青海湖畔草滩太辽阔了。人在公路,远望青海湖,仿佛不甚远,直到后来我走下草滩,试图走近湖畔弄水,才发现它可望不可及。俗语说,望山跑死马。这里套用一句,望湖走累人。我最终没走到湖畔弄水,终为憾事。我非不能,实不敢。一是,我下湖滩的地方虽近黑马河(一湖畔小村落),但广远的湖滩人迹罕至,只偶尔看见有一两个捡牛粪的或牧牛的本地人走动,看着使我害怕。二是,我已铁定了心当日赶回西宁,去鸟岛是去不了了,黑马河更非我待之地——我有一种此地人皆非我属类的恐惧感。我一下汽车,就跑来两个小女乞儿紧紧追随我,吓得我心中暗暗发怵。街路上闲人的目光,也令我不安。三是,这湖滩的确不好走,草不甚高密,但很有些带刺的,能扎穿袜子。我行走中不时被刺突袭一下子,不得安生。我最终怀着最大的勇气,往湖的方向走了好久,大概走了一公里路吧。远望公路已渐远,而湖仍在那样遥远的前方沙拉丁,仿佛永远到不了湖岸似的。望望远处不太令我放心的人影,又担心着再晚了,就拦不到过路车回西宁了。我只有放弃,认了。当时,心里已颓丧懊恼不已,就为乘务员说了这几句话:你坐错车了!你本该坐往天峻或刚察的车。这两路车都经过鸟岛。如今来到黑马河,我已对鸟岛会是稍为繁华热闹的旅游点不抱任何奢望。原本计划也就是到鸟岛下车走走,看看鸟踪,然后马上坐回头车赶回西宁,哪怕三更半夜回到西宁,也值得!
结果我几乎是“逃离”黑马河,而跟随我多年的画夹不知何故就被故意遗留在回程的汽车上了!晚间,梦向娜和众同事诉说白天的遭遇……
8月27日早上找到体育馆旁的中巴站,坐上往湟中县的小巴,前往塔尔寺。小巴行走于城外山野和乡村之间,空气格外的清新。路两边,有时是青葱的树木,有时是一片片金黄色麦田,人们正在麦田上收割劳作,有时是只余下麦杆的田地。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其余五寺为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位于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它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塔尔寺是宗喀巴的诞生地,也是宗喀巴死后真身被供奉之地。塔尔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塔尔寺依山势起伏,是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大厨房、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宝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许多宫殿、经堂、佛塔寺组成的一个气势宏伟、藏汉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古建筑群,最盛时有殿堂八百多间。寺前那些白塔特别耀眼。那口巨锅内的粥,据称已熬煮了几百年,因为锅内的粥未吃完,又放米进去熬煮。寺中有三绝闻名于世:酥油花、壁画、堆绣。每年举行大小法会。
整个寺里,透着一股特有的酥油混合年深日久无阳光不通风的建筑物的陈旧霉味,伴着阴森的感觉。里面供着的金身佛像和很多缀满金银宝石的法器,据说都是价值连城的。
从塔尔寺出来,我买了些水蜜桃,又大又便宜,吃得很开心。但久等不见有回头的车,越等越心焦杜高吧,最后才知道弄错等车地方了。就因为这样,我回到西宁,已过了退房的时限。与招待所沟通的结果是,计收我半天的住宿费。我匆匆赶往火车站。火车站购票厅内非常挤拥,我不大抱希望能买到回兰州的票。于是,我临时决定改坐汽车回兰州。偏巧半路上又遇上公路大堵车,班车严重晚点。到达兰州火车站已是晚上10点。还能买到当天最后一班经停嘉峪关的火车票,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于是当即跳上火车,前往下一个旅游点:嘉峪关。
行车途中,火车老是临停让车,而且车身晃动厉害,碰击的声音很大。上车后乘务员影也不见一个。车上提供的水是半温不热的,天知道有无烧开过。厕所里飘出来的气味令人很难受。夜梦:我赶做一项工作,做得头疼喉干。于是赶晚场电影放松一下,向放映员诉苦不已。忽一阵脚痛难忍,痛醒了。原来脚被人踩了!
8月28日早上,坐在我旁边的一个老者,高谈阔论敦煌艺术、宗教什么的。我唯唯诺诺地听着,他便说的更加兴高采烈了。列车过午才到达嘉峪关市。出站。车站广场外有些路边流动的小食摊等着一批批出站的来客。小食摊在烈日下的路边几乎无树荫遮蔽。看着0.5元一个的大油煎饼,色香味俱相当诱人,我却不敢品尝,只是馋涎欲滴。我是担心在这样的环境下,食物易败坏,把肚子吃坏了。
我背着行囊,到处找车到关城。最后只好一个人租了台电动三轮车出关到关城。不很远的路程,车费要20元,好心疼,太昂贵了惠博慈!找不到其他人拼车,无可奈何啊。在关城城楼里转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片。走出关门,就是关外了。关城外自脚下到远方都是荒漠之地,寸草不生。关城墙脚,植着的几棵柳树,是目光所及唯一可见到的绿色植物(图1)。一关城之隔,关内关外,两个世界,天渊之别:充满生机与满目荒凉,肥沃富饶与贫瘠艰苦。怪不得中国自古以来从未停止上演游牧民族犯边境或入侵中原的历史故事。
参观关城后,才回市区找地方住。傍晚比尔拉塞尔,随意在住地周边的市场、马路逛荡消磨时光。虽然太阳已西下,仍觉得到处热浪扑面。这里水果品种丰富。最有特色的是一种名叫黄河蜜的水果,果金黄色,圆,南方常见的“西瓜孙”一般大小,多汁而味香甜。晚餐就是水果餐。
8月29日清晨,在客车站候车时,遇到一行数人(似乎是两家人),因为都来自江南,在这西域异乡便认作同乡了。我们乘坐同一客车前往敦煌。
车出市区,很快便走进戈壁大漠中。我平生第一次身处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一望无际,都是黑褐色的荒漠、小丘。好不容易遇见一棵半棵野草,令人眼前一亮,心生欣喜。途中经过一些村落,如疏勒河,才能看到有树木、房屋。但这些村落都距离公路很远。空气异常的干燥。还未到中午时分,我已挺不住喉干舌燥,只好湿了小面巾敷面保湿并捂住口鼻。路上来往的车辆极少。我们这辆车就如掉进沧海中的一粒粟,被淹没在无边无际的荒漠中。
正不知身在何处,也不知几时才能走出这片荒漠的海洋,忽然车后座响起婉转悠扬的笛声。是江南之音。江南同乡中有人吹起笛来!恍惚间,笛声把我带回江南水乡,柳绿桃红江水碧……遥远故乡的印象,与眼前的一切,落差太大太大了!当我回过神来时,我眼睛潮湿了。不知是因为庆幸自己生长在江南,还是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不毛土地上的人们感到悲哀,还是对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表示由衷敬佩的缘故。
到达敦煌市,已是下午近16:00。下车后,虽然同乡们邀我一起找酒店,但我看他们的行事风格,估计入住的酒店价钱不菲,我可住不起,于是托辞婉拒,和他们告别,我自行去找住所。最后我入住工会招待所。然后直奔鸣沙山。市内有公交车直达鸣沙山。因为想着景区到处是沙,我特意换了那双塑胶凉鞋。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6公里的沙鸣山北麓,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由流沙积聚而成,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龙眼石,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整个山体由红、黄、绿、黑、白米粒状沙粒堆积而成,五色沙粒细软滑圆,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山形美观,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如虬龙蜿蜒(图2)。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m,宽约50m,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图3、4)。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是鸣沙山景区最著名之处。
在鸣沙山,我第一次花钱骑骆驼(骑着骆驼绕着一弯浅水走半个圈,不到10分钟,15元),欣赏四面沙山的柔美曲线,神往近于痴迷(图5)。如不是迫于时间问题,我还会在那勾留更长时间。现在只能匆匆选几个角度,赵珈琪将沙山的曲线拍摄带走。当我徘徊在月牙泉畔那片奇景中时,天色已大暗,天边都已见到月亮了。我依依不舍离开了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的自然奇观,存在了几千百年?存在敦煌闹市几公里外!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真真令人无法想象。
敦煌的夜晚,非常热闹,到处是饮食城、露天茶座什么的。很明显,这里做的都是游人的生意。可见旅游产业对敦煌市经济的重要性小背篓简谱。
8月30日到莫高窟。随身所带物件都不许带入,只能寄存处理;连饮用的水也不能带入。因为窟内无灯光,要想看壁画,还得租电筒。依然蹭导游。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开凿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
明嘉靖7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
清乾隆25年(1760)设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清光绪26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被接踵而至的英、法、日、俄等西方探险家劫掠瓜分殆尽。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成为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
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
彩塑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第96、130窟两尊大佛、第148、158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以第96窟的弥勒坐像为最高,小则10余厘米。
第96窟,即九层楼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弥勒佛坐像,高35.6米,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9层造型。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1940年至1942年,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
我上午进莫高窟景区,还未观赏完毕,中午12时便被清场清了出来,还要等下午开场再进去。后来我等的不耐烦,坐车回敦煌了。
坐中巴到柳园,傍晚近6点到达。我孤身一人,首次到达这个异乡,其时暮色已苍茫。从荒漠吹来的风,很冷,一直往小小的简陋候车室里灌。后来,竟下起雨来。雨,白花花的,被晚风吹成无数的斜线,直入候车室。我从未有过这样凄冷的感觉,冻入肌骨!所有略能御寒的衣物包括薄薄的轻便雨衣都加在身上了,仍然不顶用。我在候车室里着实呆不住了,就到附近市场找吃的,鸡蛋+面条。
熬到深夜11点,才登上往吐鲁番的火车。车上的乘务员是维族姑娘,竟然载歌载舞,为乘客送上热毛巾!真真别具特色,而此时此刻也更令我感到分外的温暖。还未踏进维族人居住的地盘呢,就感受到维族人酷爱歌舞、对客人热情洋溢了。于是我满心期待,未来几天在新疆境内,迎接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风土人情?
8月31日黎明时分(早上8点多)到达吐鲁番站。走出车厢,感觉到清晨的凉意,仿佛有薄霜的寒气。空气清新,人马上清醒异常。火车站离市区还有点距离,于是寻觅到市区的小巴车。期间遇一巴西女子,她孤身来华游历。我们一同坐车进市区。
随着太阳一路爬升,热气也迅速上升。风很大,不断将地面的黄尘吹起。热浪、风尘,令人很不好受。我想,怪不得维族妇女喜欢以面纱半遮面了!路上行人渐多,满眼是维族妆扮的人(尤其是维族妇女,年轻的一个个窈窕高挑魔鬼身材令人垂涎;而那些上了年纪的估计已婚育的,则一个个身材臃肿异常、都是超大吨位令人咋舌),街道两边建筑物风格独特,维语文字随处可见。吐鲁番充满异国情调。
我找了一家私人旅店。放下行李之后,到处寻找水果市场,备足白天的水果食粮,然后才觅车往高昌故城。前往高昌故城,路经火焰山。随小巴车远远的伴着火焰山走了一段路。眼前的火焰山比以前想象中的黯然失色不少。因为山中有沟壑,一道道沟壑内是一个个长满树木的小绿洲(据说有不少沟壑还盛产葡萄呢)。又也许是与火焰山的距离远了点吧。反正,感觉到的热度、颜色与火焰相差较大。于是也就没有专程到火焰山参观感受的意愿了。
我到达高昌故城已是近中午时分。古城内见不到其他游人。高昌故城,据介绍自公元前一世纪建城,到十三世纪废弃,使用了1300多年。始建时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它是吐鲁番地区千年沧桑的见证。曾经辉煌繁华富庶了近千年的城池,寂寞地伫立在偌大的黄土地上又近千年,现在只剩下如一堆黄土似的残垣断壁,任由岁月与大自然慢慢将它消磨(图6)。终有一天,它将烟消云散复归为黄土地,不再留一丝曾经的繁华富庶人间痕迹吧!人类可以创建它,却无法阻挡它最后的归宿。正当我一个人在残垣断壁间嗟呀感慨之际,眼前忽然不知从哪里冒出两个人和一峰骆驼来!一个是个子高瘦白发白胡子的年迈老人,一个是矮瘦精灵的小男孩。老人手执缰绳牵着一峰瘦骆驼,小男孩紧傍老人而行。他们慢慢走到我面前。老人向我说话,我听不懂。他便一边说话一边向骆驼做手势。我看明白他的意思了,是在问我要不要骑骆驼。我不好意思地微笑着向他又摇头又摆手以作回答。因为无法与老人语言沟通,我试着用普通话问小男孩。他居然会听、说普通话!于是从小男孩的嘴里,我了解到一点他们的情况。老人是他爷爷。他们来这里赚钱。小男孩读一年级了。我忽然想起大海的样子(自出兰州以来,见到的都是内陆高原、平原、戈壁,大多是不毛干旱之地。我忽然很怀念、很渴望站在大海边的感觉),便问小男孩“知道大海吗?”他摇头。“那,听说过大海吗?”他仍然茫然地摇头。我指一下东方,“大海在东面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海很美很美。海水蓝色的,一望无边。你长大后要去看看大海吗?”他点头说 “想啊。”他眼中流露出一点向往的神色。说了一会儿话,老人见我仍无意骑骆驼,便拉着小男孩向我告辞。祖孙俩拉着骆驼慢慢走开了。
我继续在附近的残垣断壁间游荡了一会儿。当我转到故城出口处,竟又看见那祖孙俩了。这时,老人坐在驼背上,小男孩走在前面,一手拉着牵骆驼的缰绳。他们就这样,背向着我所在的故城方向,走在伸向远方的黄土路上。他们的背影,在一天中最炎热时段的烈日下,慢慢地向前移动,一点一点移动。我的眼睛被眼前的景象牢牢吸引住了,一直目送他们越走越远(图7),直到看不见。而实际上,在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我视线前,我已看不见他们了,因为泪水早已淹没了我的双眼。我震惊于小男孩的懂事敬老,感慨他们生活的艰辛;感慨在这种恶劣自然环境里世代生活繁衍的人们生存的艰难不容易和坚忍不屈。我很后悔刚才无同意骑他们的骆驼。如果我骑骆驼,他们至少不会空手而归吧。再念及:古城的历史沧桑变幻今昔,与人类的生老病死生生不息从古及今,共存在这片蓝天与黄土地之间,既无人知道开始之时也无人知道终结之日。一时间,无边的、说不清理还乱的感伤油然而生,怆然泪涌。就这样,我一个人站在西北内陆一块旷野荒芜之地、一个古城遗址旁,在烈日下,想想,哭哭,哭累又想,狠狠地哭了几场。之后,我红肿着眼睛心情沉重地离开那里了。
因路听途说吐鲁番有某个地方怎样怎样(已记不清楚),从高昌故城回来后,我便寻问到往那个地方去的车。我坐上的是一种在当地村镇间穿行的小巴,个体经营的。小巴离开市区后,行走在郊区路上,路两边都是树,不时穿过一些村落。开始还觉得心情舒畅,景色宜人。在车上还遇到一个汉人。因为汉人在当地是极少数民族之一,我们很自然便攀谈起来,互相打听从何处来到哪处去。出门在外,我一般都不会坦言我是哪里人,却不该老实的告诉路遇的陌生人我住宿的店名!那人便说他就住在附近的旅店,晚上去找我聊天。我认为他是随口说说,出于礼貌也随口应道“好呀”。
不久那人下车了。我继续随车前行。可是慢慢地,觉得有点怪怪的感觉。路面,不知何时从柏油路换了黄土路,凹凸不平的。似乎路两边的树木也变高大了、茂密了。越往前走,越觉阴森。明明是下午2、3点钟的时间,阳光灿烂的,却觉得如傍晚5、6点的天色。小巴车走进一个大村子吧,路两边都是房屋、树木。忽然,路的前方,在屋树之间,有些什么奇怪的人声,晃动的白色人影?还有气味!那气味,有点像拜神的香烟味。车上的人都面色凝重,静悄悄,无人出声。我的心顿时有点发怵,不禁心头狂跳,我强烈预感到什么。我眼睛不大敢左右张望郭大卫,只勉强望向路前方。默默祈祷不要遇到不吉利的事。刚好,有人在路边挖坑,已挖出十多米长一段土坑,不知何用。小巴车越发走的颠簸艰难了。这时,车上原来满满的乘客,剩下两三个人(包括我在内)。司机问余下的人在哪下车?我问司机,车要开到哪的?他说车马上就要返回吐鲁番了。我大吃一惊。望着越加阴暗的天色,越显周边的陌生环境阴森森的。我当即决定原车返回,也不下车了。当车折返时,便迎面遇上发丧的队伍了!棺材、送丧的人。我几乎是半眯着眼睛、目不斜视,僵坐着。直到小巴走远,走出这片阴森的村落,重新走在阳光大道上,我的心才落回原来的位置。
之后,我又觅车到葡萄沟。结果对这个名声在外的吐鲁番的葡萄沟,失望之极。沟内是有葡萄树,也挂着葡萄,可是商业化搞得太重了,就变了味儿,毫无诗情画意的意境可言。这里与我所想象的、曾向往的吐鲁番的葡萄沟,相差太大了!我略一停留便离开了。这可能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的原理吧!
晚餐仍然是水果餐。入夜归宿,我满头满身的尘土,难受得要命。房间就一间空房,除一风扇、一床外,别无他物。我找店家交涉要冲凉。店家回说无提供冲凉的,只提供开水;便指示我到一处自提开水。那里似乎是与厨房紧挨在一起的,门口地面摆了很多烧火的砍木柴,里面地面放了好几个保温瓶。无奈,我提了两瓶开水,回房间擦身。提着水回房间的途中,正好听到有人向店主打听是不是有个女的住在这,又形容这个女的身材样貌等。我一听,心里顿时紧张起来。忽然想起白天在小巴上遇到那个男的。声音有点像是他。我急忙进入房间,把门反锁,窗也关死。站在门后侧耳察听外面的动静。门窗关上,外面的说话声有点隐隐约约听不清。然后安静无声。我舒了口气,还自嘲是否太敏感了。擦完身,准备睡觉,忽然外面又传来问答声。仍然是刚才那个男声,对答的换了一个大年纪的女声。那女声入我耳,便令我毛发直竖,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面目可憎的老巫婆,正在施法术害人……老巫婆的声音颤颤地、慢慢地一字一字吐出来:“我能帮你把她找出来……。”接着是一阵念咒之声。好一会儿,又传来老巫婆的声音,“她来自东南方。现在人在这个方向……”我大惊失声,心被吓得吊到喉咙,大气也不敢出。我心里叫苦不叠:邪了,邪了,这是什么鬼地方!竟会有老巫婆,还向我施展巫术!我认定他们是在找我。可千万别被他们找到啊。我把窗帘拉上,擦身水也不敢开门倒了。蹑手蹑脚上床躺下。却哪里睡得着!我耳朵随时侧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
9月1日在吐鲁番的这一夜,过得可谓胆战心惊,何尝真正合过眼!早上,天才微亮,我便起来收拾行装。为防万一,我特意将头发编成辫子并盘起来,与昨天的随意扎把马尾完全不一样,又换过一身衣服,才出房门。这家旅店,无需办理退房手续(因为无需住宿押金,只要交了住宿费便给你张纸卡,连钥匙也不给,只能通知店主开门)——其实也无什么东西可以被偷走啊——旅店大门也没有锁。所以,我无需惊动任何人,可以方便地悄悄地离开。直到远离这家旅店,无发现有任何跟踪迹象,我才真正放下心来。
经受昨天白天和夜晚的惊吓,我有如惊弓之鸟,对吐鲁番毫无留恋之意,一心只要尽快离开。我直奔火车站改签车票,很快便顺利踏上继续西去的征途,前往下一个站:乌鲁木齐。
列车离开吐鲁番站,不久就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穿过一片戈壁后,列车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轨道两边是绿油油的草原。三三两两的羊、马悠闲自得地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草原上还有一个个慢腾腾转动的大风车(当地人采集风能发电吧)。一条河流在草原平铺、逶迤而行,伴着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水面波光浮动,草木露珠未收。这一切,在初升的太阳(早上10点多)照耀下,都镀上一层金光,闪得人眼花缭乱。这时,车厢内响起了李谷一演唱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希望的田野上》:
年轻的朋友们
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
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
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啊,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 十里果香
哎~咳哟~ 嗬 呀儿咿儿哟
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
目睹眼前亮丽清新温馨无比生机无限的景色,耳听此旋律熟悉又轻快、激扬的歌曲,回思自嘉峪关以来一路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或喜或悲或惊或惧。不知不觉中,我眼睛潮湿,继而泪水夺眶而出,满面奔流!那是激动、欣喜的泪。喜极而泣!
在这趟吐鲁番至乌鲁木齐的列车上,我没有座位,几乎从上车站立到下车。但这是我记忆中最轻松愉快、最激动难忘的一次坐车经历。
中午到达乌鲁木齐。按惯例,我先寻找住宿之所,又寻问到汽车站,购好第二天到天池一日游的票。下午我就在乌鲁木齐市随意坐公交车闲逛,以此方式感受一下这里的风情。这里白天阳光的热度与吐鲁番的相似。风,虽也是热风,但不象吐鲁番市那样风起处黄土飞扬。傍晚,步行前往红山公园。因为时间充裕,我悠然慢行,沿路欣赏风光民俗。路边有摆地摊的,便看看地摊有无新奇的物件。在地摊上,我买了一只粉红色的别致发夹,2元。这只发夹浮云玉,我后来用了六七年,弄丢了夹片,无法找到可替代的夹片才罢。
我走进红山公园已是北京时间晚上8点多。乌鲁木齐与北京的时差约为2小时。因此这时候的天色,也就相当于广州的傍晚6点钟左右。此时,暝色渐生。白天的暑热之气已消退无踪,只觉晚风变凉略带寒意了。我在公园里漫无目的地闲逛。10点左右,夜色已四合,游人渐少。我来到林则徐纪念碑前。就着在风中摇曳的灯光,勉强读那碑文。据介绍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林则徐被革职,后被贬官又被充军伊犁。道光25年(1845年)12月4日,林则徐登上红山,感慨万千,吟《金缕曲寄黄壶舟》,中有“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处,酒鳞起。”这两句词,便刻在林则徐雕像的侧面。其时,四周夜静无人,但闻山风呼呼,林木萧萧,只觉风凉透骨。偏又骤降一阵疏雨,更觉凄寂悲凉无限!念及林则徐当日虎门销烟的壮举及后的坎坷遭际,壮志难酬抑郁终老只身异域,令我感慨万端。我反复吟诵“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处,酒鳞起。”一种激愤悲凉、无奈无助之情充塞胸间,心痛难忍,一时竟分不清自己是韦菁华呢还是林则徐?但觉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又无处发泄,不禁在碑像前嚎啕大哭起来。想人生在世,有多少悲哀、失意、愤慨又无奈之事!我为林则徐痛哭,为世人痛哭!
9月2~3日这两日,参加当地旅行社的一日游。第一天去了天池,第二天去了白杨沟。
天山天池在乌鲁木齐城外东北方的阜康县内,是博格达峰下的高山湖泊,中国古神话里王母娘娘居住的仙境“瑶池”。旅游车翻山越岭把游人直送到天山天池水边。天池水量不大(可能不是涨水期吧),便感觉这天池的气势大减,有点失望。在想象中,天池在天山群峰怀抱中,清澈冰凉的湖水,倒影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诗情画意中透着远离人世间的超凡脱俗仙气。而眼前所见,不外乎四围山抱的一个大湖泊,景色平凡(图8)。传说中的瑶池仙境,原来只存在想象中,现实总是无情地将她粉碎。切慎走近想象中美丽的东西。此是教训!不过,据导游介绍,一到冬天,天池水就会结成冰。我便想象天池水变成一块巨冰,人与动物可以在湖面随意走动,如走在平地上一样,又象走在琉璃世界中,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于是无限向往之。但深知无法变成现实。因为到冬天,风雪封山,如何轻易能到得天池跟前?因为停留时间有限,我虽有心要登天山之峰,却不能也不敢!万一不能及时赶回,被孤身遗弃在这天山之上怎么办?所以我和其他游客一样,只能在天池边离停车不远的范围内观景、拍摄。对那些有充足时间和金钱可供自由支配的游客,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攀登天山、自带蒙古包营宿天山的游客,我只有万分羡慕而已。
在旅游车上,结识了一个也是孤身出游的女孩,吴碧青。她自称是福建人,正在乌鲁木齐工作?念书?(记不清楚了)。于是,我的天池之旅,也就有个游伴,一齐观景、交流,又骑马留影于天池之畔(图9、10)。
白杨沟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据说是乌鲁木齐南郊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属于乌鲁木齐南郊牧场,有东、西白杨沟之分,其中更著名的是西白杨沟。我所去的是东白杨沟。旅游车只把我们送到售票处。大多数游人都随即租坐马车进内游玩。我与同车一个老头结伴步行进沟。我们溯着浅溪走了约5公里的路程。老头自称曾为驻藏的军官,曾在西藏生活多年,熟知藏民的习俗、入藏的路线等(1998年我之所以选择入藏旅游,一定程度上是这时受他的影响和点醒)。这老头最大的愿望是去探寻天山一号冰川遗迹。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据说是乌鲁木齐河的源头。西白杨沟距离一号冰川更近些。但据说当时已不能成行,因为冰雪已封山,进不去了。
干涸的沟床内外,砾石遍地。中间只剩一条浅窄的仿佛随时要断流的小溪,而溪水就来自那条白杨沟瀑流(图11)。沟床两岸边,荣枯相杂的白杨,还有枯草。白杨沟的瀑水稀稀落落的,当地人视为白杨沟的点睛之景,物以稀为贵吧,但在我眼中则不值一提。那老头看后有点来气,说,来白杨沟就为了看这样一条小溪!我则在意那些盘旋在沟谷山头的鹰!还有分散在山半腰的几个白色蒙古包。鹰与蒙古包一动一静,一灰一白,象是画景中的随意点缀,给人一点生机之感。否则,眼前触目尽是枯木、枯草、砾石、枯竭的河床、光秃秃的山头,景色也太过消沉、寂寞了。
晚间在住宿地附近,找到一条热闹的夜市食街。食街不长,到处飘荡着浓浓的羊肉汤味道。饿了,而且已有好几天无沾肉类。我竟然在路边一个专卖熟羊头的食摊上挑了一个看着顺眼些的羊头,才2.5元!让摊主给我把肉都拆剔出来,装进食品袋里。然后,我无心再逛街,找公共电话打了个平安电话,便回旅馆享受羊头肉去了。当时却真不觉得那羊头肉有难闻的膻味,莫非是煮羊头的汤里放了什么独特调味料的缘故?至今不明白。当时,一个完整的羊头肉,被我一顿痛快消灭干净,不但毫不觉得恶心还觉得意犹未尽!我至今也不明白!当时莫非是饿疯了?
9月4日乌鲁木齐-兰州的列车晚间才开出。白天无计划要游什么景点。上午,我按福建女孩的指点,在火车站附近找到一个干果市场,买了20斤葡萄干,都塞在行李包中背着!之后,还有大半天时间。我无意中在火车站附近发现有一个公园,叫南站公园?我便进去闲逛、歇息乐清房产网,消磨时光。这个公园内,绿树成荫,点缀亭台。在里面,与公园外面的尘嚣繁忙热闹世界比较,直如一方乐土、一片绿洲,令我啧啧称奇!
深夜,我坐车离开乌鲁木齐。
9月5~6日在东行的列车上。乌鲁木齐-兰州列车上,遇到最糟糕的车厢!无水、无厕、无广播,窃贼活跃,烟草味充满车厢。在这趟列车上,见识过极八卦又极自私的列车员,见到过非常纯朴的内陆农民,还遇到一个水灵灵又极调皮的女孩。
在兰州-洛阳的列车上,倒是冷热水俱齐,广播不时提醒乘客防贼。列车服务稍像样了,但车厢内的烟草味依旧让人无处逃遁!看来,中国烟民(尤其内陆的烟民)队伍着实庞大剧雪,而且都是旁若无人的烟民。是日,我重感冒,咽痛严重,对烟草味就更敏感,也就更难受了!是夜,梦己失声,艰难地向家人诉述屡遇不吉利的图案。
9月7日列车到达三门峡,我就下车了。我想看看黄河,到壶口看黄河瀑布。我原打算从三门峡坐车到运城,运城转车到临汾再到壶口。到了三门峡,一打听,知道到壶口的路程不近,而且这样转几次车,我的时间肯定不够用了。后面洛阳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等景点是必须去的。于是我立即调整行程,选择附近一天可以来回的景点:到山西芮城看永乐宫壁画。
据介绍,永乐宫建于元代,是为奉祀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芮城人)而建的一个道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永乐镇,被称为永乐宫。1959年修建三门峡水库后,永乐宫便变成“龙宫”不复面世。而永乐宫的壁画被分离成近500块,运到现址后再逐块拼好。永乐宫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
三门峡前往芮城,汽车盘行在黄土高原上。望着车窗外纵横的大沟大壑、水土流失严重的几乎全裸的黄土地,我兴奋不起来,只觉得心情沉重。不知道这片土地,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在将来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偶然间,路边会出现一带绿树,还是挂果的。细看,原来是苹果。苹果平时我吃的最多,也算是我喜欢的水果了,但从来不知道苹果树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匆匆一瞥而过,虽看不真切,也大致知道苹果树长的不怎么高大。见之故而感到亲切,有点兴奋。如此而已。
傍晚回到三门峡,即继续乘火车赶往洛阳。
9月8日龙门石窟,就在伊水南侧。我坐市内旅游专线公交车前往,一路上风景优美,尤其是到了石窟所在的伊阙一带。那里山水自然风光极美。我简直遇到最最便宜的专线旅游了。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12.5公里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即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因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和亲切动人。中有九尊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图12)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15000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11月30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15000尊像一龛”。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52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52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15000尊小佛像,每尊只有4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9米多,进深近7米,大约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
之后,我又到关林一游。关林据说是当年埋葬关云长首级的地方,说白了就是一处供大家朝拜的墓地建筑。既然称林,里面自然有很多古树,古柏树了。其中著名的有龙头柏、凤尾柏、旋柏。最逗笑的是,拜祭关公的拜台石阶上、大香炉前,白纸黑字放着这样一个字牌:关林重地外香莫入!
下午三四点左右,我便开始往嵩山赶路了。从洛阳到登封,汽车在中土平原上行走。途中不时掠过一些小村落,均是人去屋空的破落、沉寂、贫穷潦倒的样子,了无生气。其中,村头、路尾的破落房子墙壁上,卫生院、妇产科等字样倒是特别的醒目。心想,敢到这样环境条件的卫生院就医看病的会是什么人?
转了三次车才到达登封,夜幕早已降临。整天的奔跑,车马劳累,现在看到人间的灯火,才略感安慰。当晚在登封住的是套间,才15元,便宜,但无电视,只供应冷水。
9月9日据介绍,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各有36峰,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东西绵延60多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南依颍水,北邻黄河。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遂称中岳嵩山。
太室山,主峰峻极峰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92米,主要建筑为中岳庙、嵩阳书院。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
少室山山顶宽平如寨。少室山距太室山约10公里,连天峰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筑为少林寺。据说,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们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图13)
嵩山是道佛儒三教的策源地。
太室山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朝。在道教形成以前,嵩山地区就有很多神仙活动。嵩山东部的浮戏山有个山洞,叫神仙洞,古代称为“崆山洞”,相传是神仙广成子居住之处,轩辕黄帝曾来此向广成子问道。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始祖张道陵在嵩山修炼“黄帝九鼎,太清丹经”,后来才入蜀创立五斗米道。二千多年来嵩山是道教的第六小洞天,嵩山的附属山脉缑山是道教的第32福地,嵩山的北翼邙山是道教的第70福地。历史上大多著名道士都曾在嵩山修炼,浮丘公、王子晋、李八百、张道陵、成公兴、寇谦之、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吴筠、刘道合、邱处机、王常月等。金朝时,王重阳的弟子邱处机来到嵩山传道,当时道徒朝拜者络绎不绝,邱处机开创了道教丛林制度,使全真道在嵩山地区占据了统治地位。
在嵩山有许多关于尧舜禹三帝的传说故事和遗迹。在儒学产生之前,尧、舜、禹、汤、周公等先贤在嵩山地区有大量敬天保民的活动,而这些人物正是儒学推崇的“道统”圣人。春秋初期,郑国颍谷封人、颍考叔被称为“纯孝伯”,一直被后世儒家所推崇,登封境内还有很多考叔庙、考叔祠。在宋代,在太室山南麓修建了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自称是孔孟后学的理学家程灏、程颐以及司马光、范仲淹、王曾、韩维、吕诲、范纯仁、李纲、朱熹等大儒在此嵩阳书院讲学,使嵩阳书院成为理学的重要传播基地。
东汉初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首先在东汉都城洛阳和地处京畿的中岳嵩山落迹,并且开始由洛阳、嵩山地区向全国传播。以少林武术闻名于天下的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据传,南朝梁武帝时,印度名僧达摩为了弘扬大乘佛法,不辞艰险,航海来到中国,先到了广州,次年到金陵,与梁武帝萧衍论佛法所谈不契,于是渡过长江北行,辗转来到了嵩山少林寺。达摩倡导的是一种经过革新的独具特色的禅法,以“壁观”法门为中心,以壁观教人“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嵩山少林寺外的“面壁洞”、“卓锡井”、“炼魔台”和寺院内的“立雪亭”,就是菩提达摩和他的嫡传弟子慧可传承大乘禅法的遗迹。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救过秦王李世民,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重修少林寺,唐代以后僧徒在此讲经习武,禅宗和少林寺名扬天下,千年来少林僧人潜心研究佛法与武学,使得佛教文化在中国广为传播,影响日深。
太室山诸峰,我没上去。我登上少室山顶,时近正午。山顶少见的开阔平坦。烈阳高照。因为赶时间,不敢怕苦怕累怕晒,又攀登窄小的石磴山路,寻到传说中达摩在其间面壁9年的天然小崖洞。洞内好一个天然的清凉世界!
少林寺大雄宝殿有对联云:达摩碰壁而面壁向壁敲壁破壁壁立三千大世界,佛法成空却住空行空悟空化空空观万劫恒河沙。
塔林在少林寺西300米的山脚下,是自唐朝以来历代少林寺主持的墓地,一千多年来,已经建成250多座,是我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为中国古代砖石建筑。
在塔林时,我竟把门票弄丢了,之后太阳帽又被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一阵风吹跑了。真邪门了,象中了什么邪魔一样,接连遇上这些从未遇到过的怪异之事!估计有人会说这是冥冥神佛对我不信神佛存在给予的小小惩戒了!
进入登封地界之后,路上见到五花八门的院校,都打着少林武术的旗号。还见到“光头”弟子满街跑。
傍晚到达郑州。在火车站附近,晚风吹卷起街道上各种垃圾,颇给我一地狼籍的感觉。在郑州住了一晚。
数天以来,我坐车一直捂着鼻子、嘴脸,既为感冒中,也为热浪扑面。我难受啊。
9月10日我到商场买了两支杜康,便在车站候车回家。对郑州没什么好感觉。只是觉得郑州的物价真的便宜,与所去过的省会城市比较。估计这里的收入水平低,所以消费水平也偏低吧。
日期

水果

交通
门票
用 /其他
手信
小计
8-23
265
0.2
265.2
8-25
8.5
11
15
52.2
0.5
87.2
8-26
15
30
45
8-27
6.9
2
7.5
81.7
0.4
98.5
8-28
2.5
3.1
12
49
15
81.6
8-29
8.4
1.4
16
20
30
6.8
82.6
8-30
2.5
1.2
141
15
5.4
165.1
8-31
4.4
5.5
17
14
20
60.9
9-1
10.5
2
54
60.5
8
13.9
148.9
9-2
3.4
3
20.5
4.8
25
56.7
9-3
6
3
7.5
16.5
9-4
12.8
4.9
104.5
1.5
2.2
66
191.9
9-5
2
2
9-6
5
67
72
9-7
6
1.5
17
29
15
2.2
70.7
9-8
4.8
5.9
15
10.9
21
12.2
69.8
9-9
19
14
183
40
3.3
259.3
9-10
3.2
2.5
2.4
51.7
59.8
合计
103.9
49
182.5
1128.3
173
54.3
142.7
1833.7
费用分类明细:
2014年9月整理、补记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02 2018 01 16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