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83年的深南大道,欣赏深圳发展经典老照片-深圳发展史

1983年的深南大道,欣赏深圳发展经典老照片-深圳发展史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试办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让我们一起走过这个沧海桑田变迁的城市让我们与这个城市延绵不绝的传奇相遇让我们用行走抚摸家园如歌的往事.

70年代的南头城门,城头上的碉堡是日本人占领时修建的
城头变幻大王旗”,2000多年里,虽然各种政权在小小的南头城不断更迭,所幸的是,这座小城基本没有经过战火洗劫。
随着九广铁路的开通,铁路沿线的小镇深圳逐渐繁荣,成为宝安县的经济中心,50年代初,宝安县委迁往深圳,南头日渐冷清,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经过30年,昔日号令一方的繁华古城已沦为农民房林立人头涌涌的巨型城中村。
何人何事最堪忆,市长当年卖裤情 ——深圳大学往事
深圳建市的第三个年头,就开始筹建自己的高等学府——深圳大学。当时市财政收入每年1亿多元,市委却决定拨款5000万元建设深大。
当时的市长梁湘就不止一次表示:我们决心贷款来搞教育。这个决心是下定了王媛渊,卖掉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我们拿出钱,拨出地,请你们给我们生产人才,人才!
1983年5月11日,“深圳大学筹委会办公室”的牌子在原宝安县政府大院内六七间残旧的平房前挂起来。当时,规划中的大学校园桂庙地段杂草丛生,连红线图都未划定。
1984年1月18日,邓小平到蛇口视察,途经满目荒芜的海边渔村——粤海门村,梁湘指着那片只有两部推土机和几个地质勘察架的荒地说:这就是深圳大学,今年九月就要迁到这里上课三国董卓大传。
不到一年时间,崭新的教学楼果然巍然矗立在了这一平方公里的荒地上;当年9月27日,深圳大学举行隆重的成立暨首届开学典礼,总共录取了216名学生。深圳大学从筹办到正式成立,并招生开学,只用了半年时间。

1983年深圳大学北门,也就是我们百公里要走过的深南大道

1984年深圳大学初建时全景
从农场到一个小城 ——华侨城传奇
1981年前的华侨城,叫宝安县光明华侨畜牧场沙河分场。因为靠近戒备森严的边界线,四周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田野和荒地。
1985年,香港中旅集团在这片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建华侨城。时任华侨城指挥部主任的马志民受荷兰的“小人国”启发,决定开发“锦绣中华”主题公园。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听都没听过“主题公园”,开发旅游也违背了招商引资建设工厂的初衷,指挥部绝大部分人投了反对票。更有人讽刺说:“古有秦始皇修长城,今天是‘马始皇'修长城。”
尽管如此作家之死,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一片猜疑和反对声中开工。
1989年9月,“锦绣中华”正式对外开放,当天入园人数就超过3000人。那年国庆期间,每天都有3万多人拥入园中。深南大道不得不封闭一半用来停靠车辆。那几年,国庆期间深圳的冲印店中80%的 照片 背景都是锦绣中华的景观。
人满为患的锦绣中华在电视 上播放了它的第一则广告:“希望深圳本地市民暂时不要参观锦绣中华。
华侨城找到了发展的出路,随后,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欢乐谷四座主题公园相继建成。

1983年时的华侨城,中间那条路就是今日穿过华侨城的深南大道
一条道路和一个城市的传奇 ——深南大道
1979年建市前的深圳,是宝安县的一个小镇。当时全深圳镇有2.6万人,汽车7辆。两条水泥路穿过小镇,一条是人民路,一条是解放路,全长不到2公里。
1979年,深圳建市。来自陆丰的600名壮汉。硬是用铁锹和镐头,一寸一寸地挖出了一条从蔡屋围到上海宾馆的路,全长2.1公里,宽7米。仅够两辆卡车对开,这是最早的深南大道。
80年代初,从深圳到蛇口每天只对开一趟班车,深圳人到蛇口办事,或蛇口人到深圳办事,算出差,有住房补助,因为等车常常要在招待所住一晚上。
1983年底,时任深圳市长的梁湘率队赴新加坡考察。深受启发。回到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深南路两侧各留出30米的绿化带,并在深南路中间的绿化带中预留16米以备今后修建城市轻轨。当时的深圳不足30万人,这两个极富远见的决策成就了今天深南大道的美丽和气派,为这个城市的后来者造福无限。。
在未来,深南大道将与宝安大道连接,直抵与东莞的交界处,总长将达60多公里,将超过“神州第一街”——北京长安街,成为我国最长的市政大道。
许多深圳的网民建议,将贯通后的深南大道改为 “深圳大道”,如此方能显出这条道路在这个传奇城市里的地位和历史感。

1984年的深南大道,路两旁是今日的深南东路一带
深圳最著名的地标:上海宾馆
在一本给求职者的深圳指南里,有这样一段话:“实在分不清楚方向或者找不到该坐什么车的时候,就坐一辆能够到上海宾馆的车,通常在那里,你会找到到达目的地的公交车,或者至少也能找到一辆车把你带到你认识的地方终极凶器。”
◆1983年,深圳中航集团的前身——中航深圳工贸中心和上海金山石化总厂决定合建一个名叫“航空宾馆”的12层大楼,双方连合同都没签,只是口头达成协议就开始施工:中航出地,金山石化总厂出钱,直到开工1年后,双方才补签了一个合同。
◆1985年10月8日,这家有144间客房的酒店建成并正式开业,名字却已改为“上海宾馆”。开业时员工全部都来自上海,宾馆外观仿老上海滩建筑设计,宾馆里面门廊、把手、玻璃印花也全是海派风格。
◆从建成伊始,上海宾馆就成为深圳标志性建筑。在80年代,它是深圳城乡交汇处的地标。它的东部为市区,西部为郊区,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深南路上海宾馆往东的路边,曾竖着一块大牌子,上书:“进入市区”。
◆1986年,二楼的“夜上海”歌舞厅开业,曾有一位歌手叫王燕,身着旧式旗袍,一颦一笑模仿周璇,专唱周璇唱过的老歌。萨克斯管一响,歌声袅袅:“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当时几乎每晚都有上百人从各处赶来听歌跳舞。
◆80年代末,深圳公交公司准备规划公交站牌,一天,上海宾馆的一个员工坐公交车被车门挤伤了脚,公交公司准备赔医疗费,上海宾馆当时的总经理提出了一个条件:医疗费我们可以自己出,条件是以“上海宾馆”名作为附近公交站的站牌名,公交公司一口答应。如今一个企业花再大价钱都难以买下的公交站名,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确定。
◆当年的上海宾馆由上海石化、中航和香港深业一起共同投资750万元建成,如今,上海宾馆每年的利润均都在千万以上,等于每年都赚回一个当年的上海宾馆。
◆2006年底统计:共有48条公交线路和一条地铁线路经过“上海宾馆”站。穿梭如织的车辆几乎可以把你带到这个城市的每个方向。
◆2005年10月,20余万市民投票的“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揭晓,上海宾馆以票数第一入选。

1982年上海宾馆附近,远处正在兴建的大楼是今日的电子大厦,那时上海宾馆还未动工,远处就是梧桐山。
深圳在海外媒体“出镜率”最高的画面----深南大道邓小平画像
1992年6月28日凌晨,在深南大道和红岭路的交接处,一幅面积达300平方米的画像竖起,一位老人开始了他对这个年轻的城市永远微笑的注视,画面的右上角印着他五个月前在这个城市里留下的话: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密盗,只能死路一条。
无论是这幅画像的倡议者、决策者还是设计制作者,当初都没有想到画像会成为深圳在海外媒体“出镜率”最高的画面,成为深圳标志性的面孔,成为无数深圳人和外地人留影的景点。
1994年夏天,一场多年末遇的狂风暴雨席卷深圳,市内多处房屋倒塌,树木折断,无数广告牌被掀翻,全城一片汪洋,但这幅300平方米的巨幅宣传画竟完整无损东出昌大,成为深圳百姓口口相传的传奇。
1997年2月19日21时零8分,画像上的老人离世。无数市民们自发来到画像前,周凯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老人的敬仰和感恩,一连数日人山人海,送的花圈和鲜花堆积如山。城管部门在深夜将花全部运走,次日一早,市民摆放的花圈又堆满了石阶……

罗芳村——“发展就是硬道理“最好佐证
1951以前,虽然香港已割让给英国近百年,但与大陆之间基本上是自由往来。50年代初,双方开始封锁边界。在随后的三十年里,边陲小镇深圳名扬海内外的一个原因是它延不绝的偷渡潮。从50年代到深圳建市前,宝安县偷渡到香港的近30万人,接近1979年建市时宝安县人口的总和。
1979年的深圳罗芳村,人均年收入是134元,而河对岸的香港新界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元;相差100倍。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河对岸本来并没有个罗芳村,居住在那里的人全都是从深圳的罗芳村偷渡过去的。
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今的罗芳村,繁华热闹甚至收入远远超过对面香港的罗芳村,好些当年远走香港的村民又回流定居。
70年代偷渡香港的深圳人不敢回来,家里人又拿不到证件赴港,于是双方约定日子,在沙头角桥两头相会。其实相隔仅30米左右,隔着关口见面、喊叫。见得着,听得着,但无法接触,这就是当年沙头角著名的一景“界河会”。

70年代被遣返回大陆的偷渡者

当年沙头角著名的一景“界河会”
梦想与现实 ——深圳河的故事
罗大佑的经典之作、传唱全球华人世界的《东方之珠》,一开头的两句歌词是: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这里的小河,就是指深圳河。
深圳河是深圳市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香港最长的河流,发源于深圳市梧桐山牛尾岭,自东北向西南贯穿深圳,在香港米埔附近流入深圳湾马德龙病。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312.5平方公里,其中深圳一侧占60%,香港一侧占40%。
择岸而居,靠水生活。悠悠的深圳河养育了深圳这块土地上最早的先祖。据《新安县志》记载,深圳河在历史上不仅深,而且水流急,每逢下雨便涨起大水,居民来往十分困难,常有人“不知深浅,动遭淹溺”泰德·邦迪。康熙二十八年,在深圳河上建造了一座“惠民桥”,就是今日“人民桥”的前身。
1898年6月9日,英国和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深圳河成为深港界河。
1980年前,深圳河畔的居民还在深圳河中洗衣洗菜,捕鱼捉虾,深圳第一个游泳池就是直接把河水引进工人文化宫建成,池水里的鱼虾青蛙把胆小的女孩吓得哇哇直叫。

60年代的深圳河里的游泳比赛
1980年后,急速成长的深圳将深圳河当作排污沟,每年直接排进数十万吨的污水和垃圾。深圳河迅速变黑变臭,垃圾污泥淤积,成了一条几乎静止不动、没有生命的死河。这条曾哺育了深圳的河流开始报复深圳,80至90年代,爆发的洪水几乎每年都要将深圳淹没几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93年的“9.25水灾”——死亡11人,损失4亿多元。
1995年5月4日,深港两地政府批出全面治理深圳河的第一期工程合同,治理工程立竿见影,2000年后,深圳河再未发生过大的洪灾。只是,铁网重围之下的深圳河依然污染严重,散发着腥臭。
在清澈的深圳河中荡舟,在鸟语花香、碧波荡漾的深圳河畔漫步,是无数盼望着这个城市更加美好的深圳人的梦想。

水灾期间的深南路,左边是电信大厦,右边是粤海酒店

治理前的深圳河,导致深圳河宣泄不畅的两个最大的回肠处,现已裁弯取直。
深港边界线——几乎被改写的深圳历史
这是108年前一次行走中的合影。
1899年3月16日至1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后,中方代表王存善和英方代表洛克奔走在深圳山水间、最后一次勘定了中港边界线。今天,我们百公里经过的莲塘——沙头角一段的深港边界线,就是他们当年划定。

广九铁路 ——深圳的动脉
1911年8月14日,广九铁路正式通车,并举行了通车和接轨仪式。在香港,由辅政司在尖沙嘴主持通车典礼。然后乘上火车,抵达罗湖。在广州,由省府官员李清劳从大沙头站乘第一列火车开出抵达深圳站。双方官员步行到罗湖桥上,主持接轨典礼。

广九铁路建成通车,纵贯深圳南北,为深圳提供了交通便利,使原来的小镇“深圳墟”迅速繁荣起来,逐渐成为宝安县的商业政治中心,原来宝安县的中心南头古城也逐渐衰落。

1949年10月,解放军大军南下,为了避免和香港英军冲突,在布吉就停下来。仅派一小支队伍以文艺宣传队的名义,乘火车接管深圳,图为居民在车站欢迎解放军,背后可清晰地看到当时深圳火车站的站名“深圳墟”。
50年代,九广铁路因政治动荡而中断,1979年4月,中断30年的直通车恢复通车,港督麦理浩主持剪彩
年轻城市的胎记——“二线”
1985年3月,一条长84.6公里、高2.8米的铁丝网从深圳中部横穿而过。沿途共有90多公里的武警巡逻路,163个武警执勤岗楼,10个检查站。
这就是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俗称“二线”。
在拥有主权的国土内部,在自己的城市中心,再设置一道戒备森严、岗楼林立的边防线,不仅在当时的国内绝无仅有,在国际上也极为少见,在当时被称为“中国柏林墙”。
1979年春,当时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去北京汇报广东要建一个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前身),有一位副总理提出,广东如果这样搞不二越吧,就得在广东边拉起一条7000公里长的铁丝网,以防资本主义的东西内溢。

沧海桑田,世事难料。
对今天的深圳人来说:无论“二线”关是否撤销,都应该好好保护边防巡逻线这道深圳独有的风景,它是这个年轻城市一片抹不去的胎记——多少年后,它必将是这个城市一处珍贵的历史遗迹。
祈愿这个城市急速的成长,不会把这段道路淹没。
国共两党 如烟往事 ——沙鱼涌北撤纪念亭
1939年8月16日凌晨1时,日军登陆南山, 一举侵占宝安;随后沿香港与宝安的边境线前进,于上午8时占领深圳;下午6时占领沙头角。
在大鹏湾登陆的日军
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成为共产党继八路军、新四军后的第三大武装。
日军投降后,广东国民政府将其定为非法武装,加紧围剿。当时,国共两党正在美国人的斡旋下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5月,国共双方签署“东江停战和华南中共武装北撤问题联合会议决议”。 6月30日,东纵2583人在沙鱼涌分乘美国3艘登陆艇,向山东烟台北撤。

但最终,所有的和平的努力付诸东流,内战随后还是爆发。
东纵主力北撤山东解放区,扩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三野作战序列。部分将士3年后又随部队打回深圳,其中就有后来的改革风云人物袁庚。






如今的深圳已经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有潜力的城市,多少年过去了,你还在这里吗?你是否跟它一起见证这一切的改变?你有没有跟它一起也改变了!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01 2017 11 26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