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82,记得吗?这件事改变了天津人的生活!-家在津南

1982,记得吗?这件事改变了天津人的生活!-家在津南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渤海之滨,可是却长期处于极度缺水的状态。水,对于天津人来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上世纪70年代末,天津有三大怪,其中之一就是“自来水能腌咸菜”。那时候的天津,正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荒。人民生活用水由原来每人每天70公升降到65公升,且每公升含1000多毫克氯化物的苦涩咸水。工业生产用水由原来日用77万立方米降到45万立方米,天津第一发电厂被迫停止发电,纺织、印染、造纸等用水大户随时面临停产威胁。
1982年5月11日,新中国第一个跨流域大型引供水工程——引滦入津正式实施。原铁道兵第八师师长景春阳带领2万多名官兵无恨歌,承担了这一艰巨任务。234公里的引水渠建设中,最艰难的就是在燕山山脉开凿一条12公里的引水隧洞张俊豪。景春阳回忆:
“当时我们下了军令状,‘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把方案搞好,要把隧道早日打通,使滦河水通往天津,改变喝咸水的状况!’”
234公里的引水渠建设中圣石传说,最艰难的就是在燕山山脉开凿一条12公里的引水隧洞。200多个断层、地下水暗流涌动。面对危险,战士们夜以继日奋战在施工现场。一场突如其来的隧洞塌方,36团7连伤亡30多人,但没有一个人撤下来。景春阳说:
“把我们撤下来,是打了败仗了,还是怎么着?我们要坚持到底,保证在3月底按时打通!”

景春阳(左一)和其他指战员在研究施工方案
1983年9月11日,天津终于摆脱了缺水的困惑,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向天津送水。而这个过程,只用了1年零4个月。引滦工程,引来的不仅是水,更是一种精神。就连当时的深圳也提出“用引滦精神,创深圳速度”。

▲“引滦入津”通水时
时任天津市市长、引滦工程总指挥的李瑞环同志激动地宣布:
“引滦工程竣工!今天,清澈香甜的滦河水已经送入到千家万户元太祖是谁,天津人民喝咸水苦水的历史,从此宣告结束!”
在一片震天的锣鼓鞭炮声中,引自河北省大黑汀水库的甘甜滦河水,途径脚下分水枢纽闸,奔流数百公里,送到天津百姓家无限轨道。
当时的天津市委、市政府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滦河水泡茶后的清香,通过居委会给每家每户发了一小包茶叶,请市民喝茶。

不久后,自来水管网开始改造,在胡同中间深埋了大概有4寸粗的自来水干管。每一个门牌号引出一条支管,接一块水表,这种状况持续到了2003年。
从引滦入津到引黄济津,再到南水北调牛羊配。如今,天津已经形成了引江、引滦相互连接、联合调度、互为补充、优化配置、统筹运用的城市供水体系。
但是,每当景春阳在喝着甘甜的滦河水时,他的心里却五味杂陈。
作为原铁道兵第八师师长、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局长康司艾,景春阳全程参与了引滦入津工程。工期紧张、寒冬施工、土石塌方这些困难在他眼里都不算什么。让他难以释怀的是,21名建设者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烈士不会被遗忘。矗立在天津三岔口的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碑文这九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由邓小平亲自题写的。

虽然已年过八旬,池早早但景春阳依然能熟练地背诵“引滦精神”的六句话:
“为民造福的伟大实践,顽强拼搏的革命斗志,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的高尚风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清冽的滦河水不仅结束了当时800万天津人长期喝咸水的历史,还给整个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建设者用青春、汗水和生命缔造的“引滦精神”更成为天津实践改革开放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13 2018 03 07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