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82年:“偷偷摸摸”变“堂堂正正”【赵新月一口气说他四十年】第5集-新月新语

1982年:“偷偷摸摸”变“堂堂正正”【赵新月一口气说他四十年】第5集-新月新语
【上集链接,点击回放】
1978年,我拾起一块石头
1979年潮州八景,换一杯饮料
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
1981年,一只沙鸥飞起来

【一口气说他四十年】
1982年:“偷偷摸摸”变“堂堂正正”
——赵新月纵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第5集)
作者/赵新月
(本文发表于《燕赵晚报》)
当今的农村已经不是只有靠种地才能活命、致富的时代了,甚至只靠种地还往往难以致富,但七、八十年代,在希望的田野上喜看稻黍千重浪,你会有一种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感慨。

上图:生产队时期,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也曾像照片中的“社员”一样泗洪人才网,背着喷雾器,为棉花喷药。生产队长不断嘱咐我:一定要喷头向上,喷棉花叶的背面,因为棉铃虫大都偷偷摸摸在那里生长。

上图:生产队时期的“麦场”(“场”读第二声)。每年学校放麦假时,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与社员们一起,收割完麦子之后,日夜在这样的打麦场上劳作,拖拉机拉着碌碡碾过麦秸,少年的时光也就这样碾过了。
1982年1月1日,中央首个农村“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此前,安徽小岗村的农民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私下里搞起了包产到户,这在当时来说,不啻于“反革命”的举动,甚至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但最终的结果如何?实践证明,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办法,所以没过多久,便被迅速推广到全国广大农村,“包产到户”从“地下河”变成了“地上河”。

上图: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摁下“红手印”,分田到户。那年,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还在高二年级演算数学方程式,而安徽省这个小村庄却出了一道“隐性方程式”等待破解。

上图:小岗村18户农民摁“红手印”的雕塑。
之后,由于知青返城以及新增劳动力遽增,一些人便偷偷地干起了个体户,而那时我们对个体户是看不起的,甚至也是反对的,认为是“投机倒把”,但结果又如何呢?又被推广到全国所有城镇。
再之后,农民工进城,我们最初的态度是抵制,甚至把他们当成“盲流”进行“围追堵截”,可结果呢?政策允许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劳动,今天三光气,他们已经成了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群体。
事过境迁,一些国有企业效益不好了,有人偷偷搞起了第二职业,我们当时的态度也是反对!但后来证明刘红薇,有第二职业可以有效地增加职工收入,还可以为将来自谋职业打下基础,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承认与默许沈氏夫夫。

上图:八十年代,很多的进城务工农民被称为“盲流”。
再之后,市场管制放松了,一些职工便主动从企业里走出来,停薪留职,可最初有些部门不理解,不支持,最后却发现这对企业和职工个人都有好处,是两相情愿的好事,于是制定文件,给予认可与规范。
后来,国有企业改制,破产重组,一些职工只好买断工龄,我们当时的态度基本上也是反对,但这是职工理性选择的结果,所以最终我们还是尊重了职工的选择。后来还出现了一种“两不找”的现象,这也不是上级哪个部门的发明,而是职工和企业自己的选择,虽然不无弊端,但不失为处理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后来有些地方就干脆对此在允许的基础上进行规范……
所有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伟大的创举,其最初的产生与实施,往往并不是哪个上级组织或领导想出来的,而是人民群众自己出于生存的需要,主动创造出来的,甚至是冒着风险创造出来的,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后来被证明是符合实际的最好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于是我们的上级组织,就把这个首创做法认真总结出来,补充完善,并推而广之黄鸿年。
我把这种现象称之“政策追认机制”。
这种“政策追认机制”,符合社会进步的规律。历史上很多制度,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问题在于政府究竟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群众的创举了米安情事,是不问理由地一概反对,还是满怀热情地甄别扶持;如果要承认这些创举,是被动的承认,还是主动的承认?是被迫的承认,周继先还是自觉的承认?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的态度历来明确。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执政者的英明,原因之一,就是善于把人民群众“偷偷摸摸”的创造性行为,变得“大大方方”、“堂堂正正”。
(作者赵新月,理论工作者,专栏作家)
本文发表于《燕赵晚报》,原标题为《1982年,此举可待成追记》。
【声明】本文和“新月新语”文章谢绝微信公众号和其他网络转载勇者净化之剑!
敬请期待【赵新月:一口气说他四十年】1983年,我为何如此妩媚?——赵新月纵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第6集)
上图:这样的打麦场,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倍感亲切葳蕤怎么读。当时,可能家里劳力少,对生产队还是有些依恋的……




敬请期待【赵新月:一口气说他四十年】1983年,我为何如此妩媚?——赵新月纵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第6集)
【声明】本文和“新月新语”文章谢绝微信公众号和其他网络转载!拒绝转载或变相抄袭转载。
“新月新语”文章百分百原创,目前发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网络媒体未经授权转发“新月新语”文章,导致赵新月个人微信公众号无法发表,极为不便。为尊重原创,谢绝转载。敬请配合!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07 2019 05 05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