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70毛泽东和斯诺的最后一次会面谈了些什么?-非常历史

1970毛泽东和斯诺的最后一次会面谈了些什么?-非常历史

埃德加·斯诺在延安时与毛泽东合影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爆发的“文化大革命”,让远在瑞士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记者斯诺先生很不理解,他急切盼望重访中国,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经过一番波折,斯诺终于重回中国大地,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热情接见。而毛泽东、周恩来通过斯诺,巧妙地向尼克松政府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大门,是敞开的……
1939年毛泽东与斯诺在延安
急切渴望重访中国
就在斯诺第二次访问新中国不久的1966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文化大革命”。
1967年7月,斯诺给爱泼斯坦写信说:“从这里所能得到的消息看,中国最近发生的事件是很难加以解释的……人们只能凭着超感官的感觉来进行,而我这种感觉又不太灵敏……”
斯诺急切需要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他渴望着尽快去中国,去现场看一看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于是,斯诺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他想访问中国的愿望,但都遭到了拒绝,而且传来的都是中国某些当权人物对他的猜疑和谣言。
斯诺写给中国朋友们的信一一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怎么办?他要直接给毛泽东写信,表达访华的意愿。但他说:“我不想现在利用旧日情谊取得访华的同意……也许我访华可以结识新朋友,并亲眼看到‘文化大革命’的结果。”
1970年春天,身患多种疾病的斯诺再次住进了医院,做了一次手术。这天晚上,斯诺和夫人洛伊丝及孩子们正在家中吃饭。大病初愈冷君虐妃,他仍很虚弱。这时电话响了,是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的秘书打来的。“斯诺先生,我是中国大使馆的秘书,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国政府同意你和夫人一起去中国,并愿意承担你和夫人在中国旅行的一切费用。”
“谢谢!我们感谢中国政府的好意,我们很高兴接受你们的邀请。我多次去中国,你们每次都愿意给我们资助,令我非常感动。但我是一个独立的记者,我真的不需要你们的资助,一方面这样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再说,我们能够想办法解决的。谢谢!”斯诺很高兴地说。
斯诺与周恩来、邓颖超
1970年7月31日,斯诺夫妇开始了中国之行。这次访问得到了意大利《时代》周刊的资助。洛伊丝则是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8月14日,斯诺夫妇乘火车由香港抵达广州,再由广州飞往北京。斯诺是中国“文革”前访华的最后一名美国记者,现在又是中国“文革”后第一个访华的美国记者。在北京机场,斯诺夫妇受到了老朋友们的欢迎。
斯诺夫妇到达北京后,先由黄华陪同回延安和保安参观。回京后又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参观了反帝医院(即协和医院)。在老朋友林巧稚陪同下,斯诺夫妇参观了两例针刺麻醉手术,并照了相。但这却被有些人认为“让外国人看针麻手术是泄密”。为此,周恩来指出:“斯诺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针麻手术为什么不能让他看?是我把针麻对外公开的首发权送给了他,要他好好为我们宣传。”
不久,周恩来总理邀请斯诺夫妇到首都体育馆观看中朝乒乓球友谊比赛,在座的还有西哈努克亲王及其夫人等外宾。在一间客厅里,周恩来和斯诺进行了交谈。
周恩来关心地问:“斯诺先生,听说你前一段时间生病了?”
“是的。没关系,一点小病。”斯诺说,“总理先生,美国自尼克松总统上任后,在对华政策上可能会有所变化,如果中国寻求和解,同苏联谈判的可行性大些,还是同美国谈判的可能性大些呢?”
周恩来说:“我也一直在向自己问这个问题。”
“那么中美关系是否有机会创造一个新的开始呢?”斯诺问。
“我们邀请你来,就是希望对此问题找到一个答案。葛洧吟”周恩来说。
1945年,龚澎和毛泽东,斯诺在重庆
毛泽东斯诺天安门握手
1970年10月1日。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二十一周年的庆典在天安门广场上隆重举行。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城楼上检阅游行的人民群众。
斯诺夫妇应周恩来之邀,参加了国庆观礼。他们站在挤满了人的天安门城楼上,其中还有西哈努克等外宾。斯诺无意中发现他们俩被安排在相当居中的位置。
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不停地向游行队伍挥手致意。喇叭里高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歌曲。这时,斯诺忽然觉得有人拉了一下他的衣袖,他转过身来,一看是周恩来。周恩来对他说:“来吧,有人要见你们。”
斯诺心中充满着激动,跟随周恩来来到毛泽东的身边。斯诺看到毛泽东明显瘦了些,但看上去更精神了。毛泽东穿着银灰色的中山装,头发向后梳着,一脸慈祥的微笑。
“主席,斯诺先生和夫人来了。”周恩来把斯诺夫妇带到毛泽东身边。按照周恩来的安排,斯诺和洛伊丝分别站到毛泽东的两侧。斯诺站在毛泽东的右侧,洛伊丝在左侧。
斯诺和毛泽东紧紧地握手,他感觉到毛泽东的握手同以前一样有力,他问候道:“主席先生,您好!”
“你好!斯诺先生。”
斯诺把洛伊丝介绍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亲切地问候了她,然后对斯诺说:“斯诺先生,你给我写的信我收到了。我没有立即给你答复,该你埋怨发脾气的。现在你总算来了。”
毛泽东侃侃而谈:“我读过你最近写的一些文章,其中有关于个人崇拜问题的批评。这些批评是无可非议的,我们并不要求你同意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你有权坚持你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还是保持你的独立判断更为适宜。”
这时,一辆辆精巧漂亮的彩车开过来了。毛泽东指给斯诺看:“你看,这游行队伍组织得多好啊!”毛泽东向他们挥着手。下面的群众齐声喊起来:“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他们高举着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眼里流出了热泪。
斯诺指着游行队伍问毛泽东:“主席先生,对这些周浦花海,您的感觉如何?”
毛泽东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说:“这比以前好些,但是我还不太满意。”
他们的谈话被广场上此起彼伏的“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马文才你欠抽!毛主席万万岁!”的欢呼声打断了。毛泽东挥着手,沉浸在无限的拥戴的热潮中……
毛泽东和斯诺在天安门城楼
周恩来谈中美接触
1970年11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周恩来请斯诺夫妇喝茶。这次谈话,他们着重谈到了中美关系问题。周恩来说:“斯诺先生,美国政府又提议我们两国之间恢复谈判,但我们认为如果仅仅在枝节问题上进行对话没有多大的意义。我们已经谈了一百多次,没有什么结果。而且现在美国政府又把战火烧到了柬埔寨。这说明尼克松总统是没有诚意的。”
“总理先生,如果可能的话,你是否认为中美可能在北京进行会谈呢?你们有什么条件呢包雄伟?”斯诺问道。
“如果美国政府真有诚意改善中美关系,我们是愿意接待一位美国特使的。但我们的条件首先仍是台湾问题。中美谈判从1955年开始到现在四懂四会,没有解决什么问题散瘀草。为了解决问题,现在就要谈台湾问题,就是美国必须从台湾撤军,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它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来解决。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对此,我们的谈判态度和方针不会改变,应改变的是美国政府。”周恩来阐明了中方的立场。
“那谈判的门还开着吗?”斯诺问。
周恩来肯定地说:“我们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斯诺与毛泽东
毛泽东斯诺畅谈5小时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家中同斯诺再一次作了长达5个小时的畅谈。
因为晚上加班整理采访笔记,斯诺夫妇那天睡得很晚。第二天一大早,毛泽东的翻译唐闻生突然来叫斯诺,说:“毛主席要见你。”
斯诺夫妇立刻乘车来到中南海。毛泽东已经坐在餐桌旁等候他们了。见斯诺进来,毛泽东微笑着示意斯诺就坐,然后他们一边吃早餐一边谈话。餐桌上有馒头和一些小点心,自然少不了辣椒。斯诺看到毛泽东仍然喜欢用馒头夹着辣椒吃。
斯诺说:“现在中国的农业情况很好加拿大猞猁。”
毛泽东实实在在地说:“中国的农业还是靠两只手,靠锄头和牛耕种。”
吃完饭,斯诺跟随毛泽东来到他的书房,继续进行谈话。
“斯诺先生,我不喜欢进行接见记者式的谈话。今天我们进行的是一次交谈,老朋友式的谈心。我不反对你在写文章时可以用我的话发表我的一些意见,但最好不要直接引用。今天,我们不分中国人、美国人。我是寄希望于这两国人民的。我寄很大希望于美国人民,美国人民将是一支有益于世界的潜在力量。”
“据说中美之间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沟通和联系。”斯诺说。
“我们之间已经多次交换信件,他早就说要派人来,我们也正在考虑怎么接待他们。我们没有发表,守秘密啊!他对于波兰华沙那个会谈不感兴趣,要当面谈。所以我说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莱芜市教育局。他如果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我看我不会和他吵架,批评是要批评他的。我们也要作自我批评,就是讲我们的错误、缺点了,比如:我们的生产水平比美国低,别的我们不作自我批评。”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抽了起来,神态安详。
“前几天,我见到西哈努克时,他曾对我说:尼克松是毛泽东最好的代理人。他对柬埔寨炸得越凶分宜天气预报,他就越使更多的人变成共产党人。他是他们最好的弹药运输人。”斯诺说。
“是的。我喜欢这种人,喜欢这样的帮助,喜欢世界上最反动的人瓜蒌籽。我不喜欢什么社会民主党,什么修正主义,修正主义有他欺骗的一面。我比较喜欢共和党,欢迎尼克松上台。因为他较少欺骗性,硬的多软的少。”毛泽东说。
“主席先生,两个月前在天安门上,您曾告诉我您不满意目前的情况,您能给我解释吗?”斯诺问道。
“其实我是非常讨厌个人崇拜的,但‘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有必要采取这种讨人嫌的做法。那个时候的党权、宣传工作的权、各个省的党权、各个地方的权,比如北京市委的权,我也管不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说无所谓个人崇拜,倒是需要一点个人崇拜。”毛泽东说。
“我记得在1965年我采访您以后写到了这个问题,有人批评我。那么现在呢?”斯诺问道。
毛泽东说:“现在不同了,崇拜得有些过分了,一些人在那里搞形式主义。搞所谓的‘四个伟大’,什么‘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这是讨人嫌的,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Teacher这个词,就是教员。我本来就是当教员的出身,在我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前,我就是湖南长沙的一个小学教员。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称号都是要一概去掉的。”
“主席先生,俄国人害怕中国吗?”斯诺问道。
“有人是这样说,但是他们为什么要害怕呢?中国的原子弹只有这么大。”毛泽东伸出他的小手指说。“而俄国的原子弹有那么大。”毛泽东又伸出他的大拇指说,“俄国和美国的原子弹加起来,”毛泽东把两个拇指并在一起说,“有这么大。”
“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中国和俄国是谁打了第一枪呢?”斯诺问道。
“在这个问题上,俄国人说我们是教条主义,后来我们叫人家修正主义。我们发表了俄国人的批评文章,但是俄国人不敢发表我们的批评文章。他们后来就派古巴人,随后又派罗马尼亚人来要求我们停止公开论战。我说,那不行。如果必要的话,要争论一万年。后来俄国人自己来了。我对他说,我只能减少一千年,但是不能再减了。”说着,毛泽东笑了。大家都笑了。
时间过得很快,已经是下午一点了。斯诺起身告辞,临行前他提到爱泼斯坦先生被关进了监狱,希望毛主席能关心一下“好,我知道了。”毛泽东站起来和斯诺手拉着手一起走出家门,“斯诺先生,我跟你反复讲的一句话就是,35年前到现在,我们两个人的基本关系没有变。我对你不讲假话,我看你对我也是不讲假话的。”这时,毛泽东又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在北京的那几位外国朋友是不是跟你谈起了个人崇拜问题呢?”
“是谈了一些,但没有您这么坦率。”斯诺说。
“他们还有一点恐惧,怕说错了话,我不怕说错了话。我是无法无天。”接着,毛泽东又补充了一句,“这叫和尚打伞———无发无天,没有头发没有天。”
大家都被毛泽东的幽默逗笑了。就这样,斯诺结束了和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谈话。斯诺夫妇乘车离开中南海时,毛泽东穿着一件毛呢大衣站在冬日午后的阳光中向他们挥手。

《人民日报》头版传信息
一个星期后的197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的通栏大标题刊载了毛泽东在国庆节同斯诺夫妇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新闻照片。新华社的电讯报道说:“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毛主席,最近会见了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先生,并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斯诺对夫人说:“洛伊丝,我看,中国选择今天在《人民日报》的这个位置发表这张照片,是有特殊意义的。”事实正是如此。《人民日报》选择在毛泽东生日(12月26日)的前一天刊登这张照片,是周恩来总理精心安排的。
“你是说,中国共产党是在向美国传递希望和解与友好的信息,是吗?”洛伊丝问。
“唉!”斯诺感叹地说,“可惜中国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美国政府不一定能读得懂呀!”
“是的,埃德加,你看我们已经在这里呆了快半年了,超过了我们的计划。我们该回去赶快把这些信息及时报道出去。”洛伊丝说。
“对,《纽约时报》正向我约稿呢,我看我先把和周恩来的谈话发表,告诉美国政府,中国的大门是敞开的……”
(摘自丁晓平《记者之王——埃德加·斯诺在中国》)
【相关文章导读】
?什么原因促成了斯诺赴延安采访?
?延安时期毛泽东三次欲访美为何都未成行?
?斯诺笔下的蒋介石:一个具有各种特质的合集
《非常历史》
verydaily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敬畏 · 求真 · 鉴今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07 2017 12 30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