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492016我们的厦门完整全记录!这些大事件,你经历几件?-厦门新圩嫂

19492016我们的厦门完整全记录!这些大事件,你经历几件?-厦门新圩嫂

1949-2016整整67年了,厦门每年都发生了什么?还有多少厦门人有记忆 ?喜怒哀乐,好坏对错,我们来一年一年接着看
↓↓↓
1949年厦门解放
1949年10月16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寨上登陆,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插上了厦门岛。17日上午,随着鼓浪屿等地相继攻克,当日11时许,厦门全部解放。
1950年肃匪反特 同安枪决“土皇帝”
解放伊始的厦门并不十分太平。这一年公审了两个大恶霸,一个叫陈金琦,一个叫叶金泰。这个叶金泰号称同安“土皇帝”,乃大土匪叶定国之养子,解放前无恶不作。图为厦门肃反工作人员。
1951年抽调骨干 驻厦部队赴朝作战
1951年有两个“运动”,一是10月份举行的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省内第一个大型运动会;同年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召开动员大会,随后开展至次年8月宣告结束。另一件大事是,解放军驻厦部队的一批骨干官兵,在这一年被抽调参编志愿军轰叔,挺进抗美援朝战场。
1952年高崎上空打下国民党军飞机

在成立思明、开元、鼓浪屿等公安派出所或水上派出所之后,打击黄、毒的行动在1952年轰轰烈烈地开展,比如,8月13日,全市开展禁烟肃毒行动,共逮捕烟毒犯186人,缴获鸦片300公斤,烟具1480件;同年12月收容妓女、老鸨166名,旧社会遗留的娼妓制度被摧毁。同样被摧毁的还有10月23日窜入高崎上空的一架国民党军飞机,它被驻厦部队高炮某连击落。
1953年工人住进新楼 高集海堤动工
1953年1月15日,虎头山下的工人宿舍落成,这是厦门市政府为劳动模范建设的首批宿舍,被称为“工人新村”。
1953年12月底,厦门市第一中学新校舍建筑工程全部完成。校址在深田路白鹤岩附近,一列两层楼房,共有教室21间,教职员休息室有4间,通路大厅1间。这是新校舍的外景。
1954年解放纪念日建成烈士纪念碑
1954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五周年之际,厦门革命烈士纪念碑隆重揭幕。这座纪念碑高24米,上面镌刻着陈毅的题词:“先烈雄风永镇海疆”。人们在纪念碑前为烈士默哀,并绕纪念碑及陵园一周,向烈士致敬。
1955年移山填海筑成“十里长堤”
新中国建立初期,厦门的岛陆之间交通只能靠船只驳运。为了把鹭岛和周边内陆地区相连,福建省动员“万人大军”,抛石入海,终于在1955年10月和1956年先后建成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令厦门成为半岛。朱德为厦门海堤工程的建成题写“移山填海”四个大字。图为1955年10月,激浪抢滩,全长2212米的高集海堤合龙。
1956年鹰厦铁路铺轨铺到厦门
1956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铺轨列车抵达厦门海堤,鹰厦铁路挺进厦门市。在当时,一根铁轨需要8个大汉抬。同年10月,厦门火车站建成。
1957年第一列客车驶出厦门站
1957年4月12日,第一列客车从厦门站驶出,沿着移山填海而成的海堤驶离了厦门岛。作为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的鹰厦铁路全线通车。至今,鹰厦铁路仍有重要的战略和国防意义,也是打通福建和江西等内陆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1958年万炮轰金门震惊中外
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的近500门大炮在厦门一起开火,向驻守金门岛的国民党防卫部队和炮兵阵地发起猛烈炮击,这次炮击被新闻界形容为“万炮轰金门”。震惊中外的“八二三”金门炮战由此拉开序幕。
1959年华侨博物院建成开馆
1959年5月,由陈嘉庚发起并由爱国人士捐建的华侨博物院建成并举行开馆典礼。华侨博物院动工于1956年,坐落在蜂巢山西侧,建有一座花岗岩砌成的宫殿式主楼。它是我国唯一系统陈列华侨历史,兼收藏、整理和研究华侨华人文物资料的文博单位。
1960年厦门植物园有了雏形
即使是在1960年的困难时期,艰苦岁月也没有阻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年,厦门植物园初步划定园区。图为在厦门云顶岩上,人们在劳动间隙,饶有兴致地欣赏文艺演出。面对厦门植物物种稀少、绿化落后的窘境,1959年,一个叫陈榕生的小伙子向市里递交了一份建议书,请求建设植物园,作为厦门的植物实验基地。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经过筹划,1960年厦门植物园初步划定园区,当时的名字叫“厦门树木园”。陈榕生是唯一的技术员和干部。
1961年陈嘉庚在京去世后魂归故里
从集美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等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享年88岁。陈嘉庚先生逝世后,国家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国葬。8月15日,首都各界为先生举行了公祭,公祭结束后,灵柩南运,于8月20日运抵集美,并安放在鳌园。
1962年郑成功纪念馆在日光岩建成
在厦门,郑成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当年,这位民族英雄把厦门作为驱荷复台的根据地,驻扎军队,操练水师,这里至今还保存着许多郑成功的遗址。这一年的2月1日,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纪念日。这一日,郑成功纪念馆也在鼓浪屿日光岩拔地而起,纪念馆系统地介绍了郑成功光辉的一生。
1963年上千青年挥别家人上山下乡
1963年,本市首批119名应届高、初中毕业生,响应党的“劳动光荣、下乡为贵”的号召,奔赴农业第一线。8月30日,在市工人文化宫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青年们高唱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父母家人却早已哭成泪人。对于许多厦门人而言,1963年开始的上山下乡运动可谓不堪回首。
1964年海军英烈安业民长眠厦门
安业民,1938年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县四寨子村,195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958年8月23日,在福建前线炮击金门的战斗中,为保护火炮而牺牲,后被记一等功,并被授予“共产主义战士”称号。1964年9月9日,厦门市举行安业民烈士新墓和纪念碑落成典礼。
1965年学毛著积极分子交流经验
1965年开始,学习毛泽东著作活动在全国各地持续升温。6月8日 中共厦门市委召开干部大会,号召学习毛泽东著作。9月13日至16日,我市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集体、积极分子代表会议。
1966年造反派走上街头“破四旧”
1966年,厦门造反派走上街头“破四旧”,烧毁神主牌。文化大革命初期,标榜“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破四旧”运动,伴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席卷中国大陆。文革期间,厦门民间的博饼习俗也曾一度被指为“封资修”遭禁,即便如此,这一传统民俗文化仍一直活跃在民间、偷偷进行并被完整保留至今。
1967年造反派纷纷夺权多次武斗
1967年,中山路,举棺游街。文化大革命期间,厦门市中山路无一日安宁,造反派甚至把武斗的牺牲品(死去的人)也抬出来以恐吓对立派。厦门“造反派”纷纷开始夺权,先后成立“革联”和“促联”,两派多次发生武斗,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工人文化宫,造成三人死亡,在全省引起轰动。“革”“促”两派越闹越凶,惊动了北京,年底,周恩来总理发来指示,要求两派立即停止武斗。
1968年市革委会实行“一元化”领导
这一年的头等大事是厦门市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对全市各项工作实行“一元化”领导,行使原中共厦门市委和市人委的职权,社会治理稍显安定雨靴踩泥。本年度,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3元,比上年减少26.9%。
1969年前九月两万知青下乡插队
厦门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的命运,在1969年1月10日这一天被改变:这一天,厦门市革委会制定了《关于安置上山下乡工作的意见》,规定学生、干部、城镇居民均为上山下乡的对象。至9月底,全市共有2万余名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到农村插队落户。
1970年倪志钦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1970年11月8日,湖南长沙市劳动体育场,28岁的倪志钦以2.29米的成绩,打破了保持7年之久的2.28米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男运动员。倪志钦1942年4月14日出生在泉州市,中学时在厦门市业余体校从事跳高训练。
1971年九月西堤建成 年底批林整风
从1971年底开始,全国深入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开展批林整风教育运动。同年,建设了一年又将近两个月,1971年9月17日,筼筜海堤围海造田工程终于竣工。海堤自浮屿至东渡,长1700米,顶宽12米。自此,筼筜海湾成为湖泊,原浅滩滩涂也变成了陆地。
1972年厦门橡胶厂成批出产汽车轮胎
厦门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规划《厦门市1972年-1975年计划生育规划》出台,全面提倡“晚、稀、少”,即城市男28周岁、女25周岁,农村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后结婚,一对夫妻最多生育两个孩子,两胎间隔3-5年。图为:1972年,厦门橡胶厂用简陋的设备成批生产出汽车轮胎。
1973年一年两个台风正面袭击厦门
1973年,自然灾害频发,同安几度受灾。当年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当属同安县在几度变更后,成为厦门的唯一辖县。同安区划的嬗变之后还在继续,1997年5月撤县设区,到2003年10月又划分为同安、翔安两区,展开了历史新篇。图为:1973年,工人行军,野营“拉练”。
1974年二月“批林批孔”三月下了酸雨
和全国一样,从2月起,全市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由此,刚刚好转的经济形势又陷入困顿。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3月13日,厦门连下两天酸雨,造成农田烂秧。图为:1974年,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在同安凤岗大队排练芗剧小戏《红澳渡口》霸龙507。
1975年开荒造田围垦海堤热火朝天
5年等待,终在这个上半年画上句号——1970年停办的市中医院,2月在镇海路12号复办;1970年开工的同安策槽围垦海堤工程,5月合龙,228万元投资换来8500亩新田,还将丙洲岛和大陆连为一体。图为:1975年1月,同安东风大队开荒造田景象。
1976年粉碎“四人帮” 游行大庆祝
1976年10月,厦门民众庆祝粉碎“四人帮”的游行队伍。
1977年农业学大寨 军民大誓师
1977年,同安军民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誓师大会在同安体育场举行。这一年,“文化大革命”中实行的推荐招生办法被废除,高考恢复了,改变了许多下乡知青的命运。
1978年四万人大会 为一人平反
1978年6月8日,市委召开四万人平反大会李伯荣,为写信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而被捕的厦大教师林德忠平反。在两年多前,林因写信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而被错误逮捕。
1979年复刊!日报告别9年“休眠期”
1979年5月1日,停刊9年的《厦门日报》宣布正式复刊,图为当日1版。
1980年通水!北溪引水为厦门“解渴”
北溪引水工程左干渠正式通水。滚滚的九龙江水沿着渠道,穿越海堤,流入厦门岛。这可是生命之水啊!长期缺水的厦门,因为北溪引水,终于解决了工业生产及生活用水的难题。
1981年动工!打响特区建设“第一炮”
1981年10月15日,一声开山炮响,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破土动工,这就是著名的“湖里第一炮”。“放炮破土”,就是将几个丘陵平整成能够办工厂的场地。当时的“特区”,只是厦门岛西北角湖里村一块2.5平方公里的荒芜沙地。这张图后来被无数次使用,它显示厦门特区建设拉开序幕。
1982年东渡建成两泊位省里发贺电
1982年在东渡码头一、二号泊位建成的喜讯中到来,福建省政府为此专门发来贺电。它也是当时厦门的“高大上”,引进桥吊身价600万元,几乎是天文数字,拿着30元月工资的工人心惊胆战,碰坏一个零件能把人愁得几天合不上眼。
1983年厦门也有自己的国际机场了
1983年10月22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举行通航典礼。厦门机场是我国第一个以“国际”冠名的民用机场。它以前所未有的建设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厦门机场从动工兴建至正式通航,前后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机场,也是中国运用外国贷款建设的第一个机场。
1984年小平同志视察厦门欣然题词
1984年2月,时值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来到厦门经济特区视察。2月9日,邓小平同志为厦门经济特区挥笔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1985年尼克松访厦连声赞
1985年9月7日,美国前总统理查·尼克松访问厦门。他称赞,厦门是他38年来访问过的全世界上百个城市中最美的一个。
1986年国企“试水”发行股票
1986年11月10日开始,厦门叉车总厂陆续在内部发行股票,这是厦门第一家国营企业发行股票,股票面额为200元,投股期限为2年,到期后分两次归还,当时是为解决生产资金短缺。两天内,职工就认购了11.5万元,最多的一户认购1.04万元。
1987年台湾记者首次“登鹭”
1987年,被称为两岸开放交流“元年”。1987年7月,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1987年9月24日至27日,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来厦门参观采访。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湾记者第一次到祖国大陆进行公开采访活动。李永得、徐璐首次“登鹭”,特别到厦大台湾研究所,与陈孔立教授作长时间访谈,成就台湾记者首次访问大陆学者之举。
1988年闽最大汽车客运站在厦启用
1988年2月5日,全省最大的汽车客运站——厦门长途汽车站(新站)启用。这座新车站位于湖滨南路,历时三年建成,拥有12米跨壳体停车场和椭圆形的双层大厅,造型新颖别致,可提供多项综合服务。
1989年厦门首次批量生产轻型客车
1989年1月16日,5部崭新的万山牌旅行车,开进市政府大楼前的场院,向市政府报喜。 这是我市首次批量生产旅行车,创造这个历史的是厦门万山汽车工业公司,该公司是航空航天部所属万山特种车辆制造厂在厦门经济特区兴办的汽车生产经营基地。
1990年火炬开发区田野上破土动工
这一年12月30日,厦门岛内小东山田野的沉寂被九响开山炮打破——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破土动工,当时的厦门市副市长蔡望怀(前左二)任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1991年厦门大桥通车解“岛城之困”
1991年12月19日,李彩烨厦门大桥通车,这是当时全国第一座、也是最长的一座跨海大桥,全长达2070米,日通行能力达2.5万辆次,解决了厦门的“岛城之困”,使厦门经济特区实现了真正的腾飞。江泽民为厦门大桥通车剪彩。随着这一红色彩带的被剪落,厦门的未来也宛如新通车的大桥一般,开进了飞速驰骋的跑道。
1992年10万人排队买股票认购表
1992年的厦门,酝酿着更多的变革。6月格雷迈恩,厦门市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厦门汽车、国贸泰达、海洋渔业和龙舟实业等4家厦门股份制试点企业公开发行不上市股票4650万股,厦门26个股票认购申请表出售点排起长龙,10多万人争购股票认购申请表。所有的代售点都是人山人海,懂股票和不懂股票的市民都在那里排队。
1993年岛内全面淘汰人力三轮车
1993年8月15日,厦门市城管办、公安局、交通联合发出通告,自1993年9月1日起,在厦门岛内全面淘汰人力三轮车。这个延续了40多年的传统代步工具,终于也和粮票、油票一样,被摆进了历史陈列馆,只能隔着玻璃供人观赏了。
1994年厦禾路全面拓宽变六车道
远在1921年,厦禾路就开始筑造,1932年竣工,当时还是由海泥、沙石填筑而成。1993年7月1日,厦门开始对厦禾路全面扩建,拓宽路幅44米。到1994年的7月1日,整整一年之后,新厦禾路重新与市民见面,一下子拥有了6个机动车道,从此脱胎换骨。
1995年324国道福建段全线通车
1995年1月,国道324线福建段通车,成为连接福厦漳三地的“交通大动脉”,在高速建成之前,为福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996年3号候机楼开始迎来送往
1996年11月8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3号候机楼开始启用。3号候机楼的保障能力为特区航空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虽然目前早已“超负荷”,但仍能维持正常运营,可见当初的建设标准极具发展眼光。
1997年盛会升格 投洽会成“国家级”
1997年9月8日,首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开幕,投洽会升格为国家级的投资促进盛会。金钥匙最顶端的齿标,由代表“中国”的英文字母“C”取代了代表“福建”的“F”,被简称为“厦门九八”的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
1998年国内首条 彩道惊艳环岛路
1998年8月24日,环岛路建成国内首条彩色道路,位于环岛路黄厝段。
1999年花车巡游 庆海沧大桥通车
1999年12月30日,海沧大桥建成通车。这座由厦门路桥建造的世界第二座、亚洲第一座的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不仅是现代化厦门的重要标志,更证明中国的造桥技术已达到世界水平。
2000年会展中心投用 厦门再添地标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56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首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这一投资近12亿元的工程成为当时国内占地面积最大、展厅层高最高、单体体量最大的展馆。
2001年厦金首次直航 亲人重逢洒泪
2001年2月6日中午,第一艘祖国大陆直航金门的厦门客轮“鼓浪屿”号徐徐靠近料罗湾,船上76位在闽金门籍老人踏上阔别半世纪的故土。图为90岁的金门后湖人李情(左)在人群中哭喊离别61年的弟弟李明福。
2002年花园城市评比 厦门戴上桂冠
2002年年初,国际“花园城市”评委访厦,在白鹭洲广场被厦门整治筼筜湖的成果所折服。2002年10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市,国际花园城市评委会主席盖勃·布切尔博士宣布:获得人口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E组第一名的城市是中国厦门市。在国际上,众多媒体将国际“花园城市”评比称为“城市的选美”,堪称“绿色奥斯卡”。
2003年首届厦门马拉松环岛路鸣枪
2003年3月30日,厦门首届国际马拉松赛鸣响第一枪,并从此成为这座城市一年一度的盛会。
2004年厦门获全球人居领域“奥斯卡”
2004年10月4日,厦门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世界人居日全球庆祝大会上,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成为当年全球惟一获得该奖的城市。2004年10月8日,代表团领奖归来,受到热烈欢迎。 当年联合国人居署给厦门的评价——“让居民在健康的环境中拥有体面的家(住房)黄芩胶囊。”
2005年跻身全国文明城本报出号外
2005年10月2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厦门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区)称号。2005年10月27日,厦门市文明市民标兵陈煌和林美玉手捧着“全国文明城市”的奖牌。
2006年厦台开启空中“破冰之旅”
这年1月25日上午8点,一架波音757的起飞,是两岸春节包机厦门航点首航,也是厦门与台北57年来的空中破冰之旅,拉近了两地间的距离。同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鼓励更多台胞来大陆发展。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也向厦大送出其祖父所著《连雅堂全集》和一束玫瑰,借以表达血同源、根同宗的无限感慨。
2007年文化艺术中心开门迎客
2007年3月16日,厦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文化建设项目——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在轰鸣的礼炮声中正式开馆。文化艺术中心包括了以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组成的主体建筑以及东西两广场、电影城、演艺中心、会议报告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
2008年厦门市民坐上快速公交
2008年8月31日, 快速公交系统(BRT)一期工程3条线路正式运营通车,一批“抢鲜”坐车的市民,如巨龙腾空而起的快速公交高架桥,单日客流量高达30万人次,标志着厦门城市公共交通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2009年成功大道通车贯穿鹭岛南北
2009年9月25日鳄鱼肉的做法,经过4年多建设,贯通城市南北的城市主干道——成功大道全线开通,大大缓解了岛内各条道路的交通压力,将厦门岛最南与最北的行车时间控制在15分钟-20分钟内,成为厦门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动脉”。
2010年翔安隧道福厦动车同日通车
2010年4月26日,翔安隧道和福厦动车当日通车!翔安隧道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条深海隧道,是中国大陆完全自主设计、施工的第一条海底隧道。工程从开工到建成通车历时4年8个月。厦门岛与翔安区的车程由1.5小时缩短至8分钟;而福厦动车正式开通,标志着厦门进入高铁时代。
2011年厦漳泉同城化建设正式启动
2011年7月29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召开,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建设正式启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一小时交通圈不再遥不可及。
2012年“政务超市”开张 一站式服务
经过一周多的试运行后,被誉为“政务超市”的市政务服务中心2012年5月24日正式投用,有72个审批服务部门进驻,并全部对外受理业务。政务服务中心有效压缩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厦门市发展环境。
2013年厦深铁路通车 串起三特区
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通车,串连起厦门、汕头和深圳3个经济特区,进而把珠三角、海西、长三角连接起来,形成东部沿海“黄金走廊”,而厦门日报在通车前一天发行的厦深高铁特刊《骏驰闽粤》登上首发车,得到了旅客的一致点赞。
2014年厦门首条公共自行车系统
厦门岛内公共自行车系统投入试运行。首条投用的公共自行车道全长约17公里(双向),沿枋湖北二路、云顶北路、枋钟路、环岛干道,连通湖里高新技术园区内的道路,首批投入自行车1 000辆。
2015年厦门自贸试验区成立
厦门自贸试验区于2015年03月01日正式挂牌,作为福建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片区,厦门自贸试验区总面积43.7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核心港区区域和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
2016年厦门火箭式房价

数载厦门房价狂飙,如今楼市价格进入543格局,即岛内5万元/平方米,海沧、集美4万元/平方米,同安、翔安3万元/平方米。在厦门生存压力剧增,大家多保重。
内容源自每期发现 (meiqifaxian)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71 2018 03 06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