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49 年后中国社会的变迁? 哪些有趣的细节可以从侧面反映-马前卒工作室

1949 年后中国社会的变迁? 哪些有趣的细节可以从侧面反映-马前卒工作室
当代中国人关车门的力度普遍比真正需要的力度大。因为早期国产车的钢板材质差,加工精度不过关,使用年限过长,为了保证车门密封性,必需用一点力气把车门“嵌入”门框。所以那时常坐车的人都习惯重重摔门,即“摔车门”是熟悉工业化生活的标志,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时髦。倒是不常坐车的人往往会关不紧车门,开车后被司机听声音发现门没有关紧,要大声招呼重新关一下。
<img data-echo="https://pic2.zhimg.com/50/dade8add8635a6d112e2083a7feefc05_hd.jpg" data-rawwidth="798"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ade8add8635a6d112e2083a7feefc05_r.jpg">
直至今日,虽然大多数新车只需轻轻推一下就能关紧,但大多数人还是习惯“摔门”。中年以上的人是习惯难改,但20岁以下的人,虽然小学时接触的轿车已经质量不错了,却也喜欢下重手,只能解释为他们耳濡目染,从父辈那里学到了“先进”的关门方式,以至于现在汽车关门声都成了评价汽车好坏的玄学标准之一。与之类似,在电动车窗普及了十年以后雷有信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说把车窗“摇”下来,即便是从未见过车窗摇杆的小孩子也会这么说。(有意思的是,我现在说“车”,你们都会默认是汽车,而不是20年前默认的自行车,这个文化符号的切换倒是很彻底)
之前看葛剑雄教授的回忆文章,复旦许多教师的子女抗战期间随父母入川,学了一口四川话。1945年后,他们的父母回上海接收日占产业,这些说四川话的少年也在在教职工家属区中以自己的口音为荣,认为说上海话的孩子缺乏“赴国难”的经历。结果形成了一种方言亚文化,带动更小的教职工子女也满嘴四川口音——虽然这些孩子出生在抗战之后的上海。可见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硬件传播。
再举几个例子,我奶奶生于20年代帕斯尚尔战役 ,从50年代起就在政府大院习惯了电灯,但直到90年代还习惯说“指”灯(关灯)。因为在蜡烛和油灯时代,灭灯必须用手指直接操作。到了我这一代人,虽然很小的时候就习惯于按钮式开关,却本能地觉得要“拉灯”,这显然是60-80年代的拉绳式开关带来的文化印记。而无论是我奶奶和我,都沿用了“点灯”这个源于原始社会的动词(轻轻引火)。
<img data-echo="https://pic4.zhimg.com/50/894919c911f0e857a88f0ea8b34eada0_hd.jpg" data-rawwidth="712" data-rawheight="5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94919c911f0e857a88f0ea8b34eada0_r.jpg">
还有打电话的声音问题。在电话普及的早期,线路质量差,何伊娜 声音大小不可调,所以惯用电话的人会对着话筒大声说话。怯生生对着电话小声说话,生怕弄坏机器的新手才显得“土气”呢。直到今天,相当多的中国人(包括我)打电话的声音远远超出实际需要尉迟兰心 ,这估计也要再过上20年才能改观。
评论区
@白广大
同学说起工业品前面的“洋”字。我现在想起来的还有洋瓶(玻璃瓶)、洋画(套色印刷画)、洋镐(全钢打造的挖土工具)、洋车子(自行车)、洋井(压水井)、洋马(日本从西方引入的)……在字义上沿用至今的只有一个洋柿子(番茄)。如此推断,语言和工业品之间的滞后时间差大概是1代人多一点。
评论区
@天地有雪
同学提到了“拨电话”,这也是很有趣的语言“文物”吉星送宝 。我估计知乎上绝大多数人没用过拨号电话,手摇电话就更没用过了。此外,打电话的“打”实际上来自“打”电报;而电报的“打”字和“打字机”是一个来源,即需要操作者用力敲击按键现代极品仙人 。知乎上95%的人都没发过电报吧都市修神人 。
<img data-echo="https://pic4.zhimg.com/50/1143c746449647b211bd77ae95387b56_hd.jpg" data-rawwidth="862"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143c746449647b211bd77ae95387b56_r.jpg">
总之,在2005年之前,中国工业化人口在总人口中不占多数。但这些人受教育水平高,掌握主要的工业资源,用自己的经历定义了中国城市文化。2005年到2016年,后来的大多数农民基本转为工业化人口,但还没来得及根据新的硬件水平塑造新的文化,往往简单模仿早期工业化人口的生活细节,所以动作和语言中藏有很多早期工业化时代的文化“遗迹”。对社会学、语言学和人类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富矿”。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94 2017 11 18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