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41年的宝鸡县城-宝鸡热门事件

1941年的宝鸡县城-宝鸡热门事件
宝鸡乡党点上面快速加入(免费订阅)

漫长的人生路上,熊嘉琪谁也不会一帆风顺地到达理想的彼岸,总会有坎坷,总会有惊涛骇浪。但有的人能克服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只会一味地退缩,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也许意味着将走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曾经,我问自己:“我想成为怎样的人?”而每当这个问题一出现,心中就会有很多答案,让我无从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有了自己的答案:我想成为胆大而勇敢的人。也许我爱哭,很懦弱,怕内心的懦弱会影响自己;也许从小胆小的我,想试着胆大起来,不再害怕困难光能勇士。但我相信,更多的原因还是希望能走好漫长的人生之路,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
从小就爱哭的我,常常会给家人带来麻烦,还时不时地引起吵架。虽然我装作不知道,但我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都是为了我的哭而吵架的。多少次,我希望自己变得勇敢起来,可总是做不到。又有多少次,我不想家人为了我的哭而争吵,但不知不觉中眼泪又掉了下来。当我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时

















作者:容 琳

宝鸡东城门
在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下,1941日本铁蹄践踏着我国大片领土,国土沦陷,沿海港口几乎全部丢失,没丢失的也被日本海军封锁,外援无法进入,经济陷入崩掌酷小说网溃。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对根据地实行封锁。抗战进入及其艰苦的阶段。但同时日本也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双方处于相持阶段。


国民党军队在宝鸡训练
1941年,当时的中国正陷入战争的漩涡之中,古老的中华大地正在被战火蹂躏,很多地方都是枪炮声四起,百姓惨遭屠杀,为了求得生存,许多外地人背井离乡。但当时的宝鸡虽然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贫困,但绝大部分地方还是一片平安、宁静的景象,在那个年头在外人看来塘虱鱼,简直是不可思议、难以想象的事情,让很多人感慨万千。

今天,让我们一起挂一漏万地浏览一下,1941年美国《生活》周刊杂志在宝鸡拍摄并刊登的老宝鸡照片,带朋友们看看那个年代的宝鸡县城和群众的生活张锡才。




1941年的宝鸡县城
1938年,为了阻挡日军,蒋介石密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形成了400多公里的黄泛区。河南肥沃的土地顿时成为一片泽国,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花园口决堤在军事上打乱了侵华日军的部署,为国民政府赢得了喘息之机,阻止了日军的西进,保证了大后方的安全三三易通,但对于河南的百姓来说,让89万个活生生的生命瞬间变成冤魂!

1941——1943年,河南省持续发生了一场大旱灾、水灾、雹灾、虫灾,让1000多万河南灾民,流离失所,四处逃荒。据有关部门统计,“1942年前后,从河南逃荒出去的难民有近百万人在宝鸡安家落户。这近百万河南灾民,来到当时仅有数千人的宝鸡县城(今宝鸡市),在宝鸡城外的河滩、山坡上搭起一片片难民棚。说河南话、喝胡辣汤、唱豫剧,直把宝鸡改造成了‘小河南’”。

河南灾民大量涌入宝鸡,使原本只有一个城关镇的宝鸡县城,新增了新市镇和河滩镇。只有一条街的今中山路西段,发展到今中山路东段,以及汉中路、红旗路、群众路、金陵店、十里铺等。人口由抗战初期的5186人增加到抗战后期的98049人。

1941年的中山路
在宝鸡的中山路上,当时是两排整齐的楼房,风格相当的漂亮。大路的中间有一处圆形高台,跟交通灯台或指挥台差不多,不过这个应该不是,那个时候宝鸡县城人少,几乎很少有汽车经过,要交通灯似乎没有多少意义。


当时,宝鸡街道上行人很少,显得很空旷。这里有不少的商铺,而且都是楼房式的,看起来跟武汉和上海的风格很相似,很难想象当时的宝鸡竟然还有那么豪华的房子。有一个男子正挑着东西,似乎是一个小贩。

这里有一家陇海饭店,不过看起来规模很小。许多的人在这里来来往往,有挑着东西的,也有拉着车子的,也有空手的,看起来是一派平和宁静的景象,感受不到任何战争的阴影。

宝鸡东门车夫拉着黄包车


这里居然有不少的楼房,当时这种楼房在宝鸡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后面是连绵不绝的群山,看起来犹如巨龙横亘在中国这一片古老的大地上。

当地部队正在街道巡防

宝鸡街道两边停放着卡车
抗战爆发后,东部沦陷区和西安的一批工厂、学校、新闻单位迁入宝鸡,特别是宝鸡“工合”运动,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宝鸡申新纱厂的窑洞工厂




那时的中国,战火纷飞;那时的人民,颠沛流离;那时的宝鸡晋峰金银业,饥饿贫瘠;那时的岁月,不堪回首;陈旧的历史,难忘的记忆;穷苦的百姓,艰难的日子!

村民排队挑水
照片后边是高大连绵的山脉,中部有些瓦房子,当时能够建立瓦房子的人都算是家境不错的了,有不少的人正在这里的水坑挑水。

一位妇女正骑着一匹白马,一个男子牵着马。街道是一条泥路,看起来灰尘扑面,遇到刮风肯定是尘土飞扬,到了下雨天恐怕又是泥泞难行。

人们在公用水坑等待装水

老百姓负重前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报道过中国战事的外国摄影师屈指可数,而且这些摄影师大多都来自同一个美国传媒集团,那就是《时代》《生活》出版集团。说来也巧,这个传媒集团的《生活》杂志1936年创刊,第二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木乐吧,尽管隔洋相望,而且中国经济也很落后,但是拥有众多人口的中国在世界格局中仍然具有无法忽视的地位,加上创刊人Henry·Luce在中国出生、成长的经历,这都使得这本杂志从创刊起,对于中国的形势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关注。他们拍摄了大量照片,宣传中国抗日战争和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其中包括宝鸡的大量照片。

妇女正在水坑边洗衣服

1941年3月,在欧洲战争爆发后中国最困难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开启了美国对华援助的新阶段。在这一决定发布的一个月前,《生活》杂志报道组合Carl·Mydans和Shelley·Mydans夫妇二人来到了中国香港,开始了他们时间短暂但路途遥远的中国战区采访。他们在中国的采访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每一个地方,Carl·Mydans和Shelley·Mydans都拍摄有大量的照片、撰写有生动的文字,这些图片与文字陆续在《生活》杂志发表,对于促进美国社会乃至全世界了解中国,为此后提升中国在国际战局中的地位,促进对华援助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牲口驮着柴火进城


正在用碗接从车内流出的油
中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原、较高的山地地形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导致宝鸡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那时城乡老百姓的生活相当艰难困苦金堆城贴吧。


宝鸡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没有陇海铁路,就没有抗战时期宝鸡的战略后方和工业重镇的地位。正因为如此,1941年2月4日,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凤翔迁至宝鸡县城,说明从那时起宝鸡成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当时,宝鸡也成为抗日爱国团体和爱国文人进行抗日宣传的重要地区之一撒尿虾。1938年夏,赵丹、王为一、徐韬等文化人奔赴新疆,途经凤县双石铺时进行了深入的抗日宣传活动。“作家战地访问团”也到宝鸡宣传抗日,其中有不少着名的文学家和知名人士,如罗烽、白朗、杨朔、以群、杨骚、李辉英、张周、王礼锡、袁勃、钱新哲、葛一虹、方殷、宋之的、陈晓南等,他们或演讲,或演唱,或访问,或写作,对宝鸡人民的抗日热情鼓舞很大。


1940年作家老舍从四川北上抗日前线途经宝鸡,创作了《双石铺—宝鸡》《宝鸡车站》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篇。1942年2月,诗人艾青和画家张仃、作家罗烽由重庆来宝鸡后,又巧遇诗人严辰及其夫人作家途裴,5位爱国文人在宝鸡进行爱国宣传10多天,于2月下旬同行北上延安。

1941年10月,著名作家茅盾路过宝鸡,写成了散文集《见闻杂记》,《“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开首,茅公就写道:“宝鸡,陕西省的一个不甚重要的小县,战争使它崭露头角。人们称之为‘战时景气’的宠儿。”

把大西北作为国家战略后方,是陇海铁路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决定的。也是民国政府早已有之的构想。在三十年代初,国民政府的构想是,一旦华东地区战事扩大,政府将退守西北与中原。认为“中国革命发展之途径,当由西南延长至西北,据此大陆,以与帝国主义者在东南沿海、沿江、沿铁路而至之侵略形势相抗拒,造成中国大革命之决战场。”


(摄影:卡尔·迈丹斯。陕西宝鸡。1941年。)

来源:宝鸡生活向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87 2018 11 12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