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11,那些庐州辛亥“范儿”-二宝子便民服务

1911,那些庐州辛亥“范儿”-二宝子便民服务
1911年的中国,就像一个大舞台,各色人等均粉墨登场。都督的样儿,党人的棒儿,名士的案儿,侠客的范儿,八旗的枪儿,新军的弹儿,帮会的堂儿,暗杀团的胆儿……那么,登台表演的又有多少是咱们合肥人呢?
辛亥先驱吴忠信
作为辛亥合肥三上将之一,倪映典的名气够大的了。可1936年的时候,南京国民政府在合肥小东门街(今长江中路)南侧的映典小学内建立了“陆军上将倪烈士映典纪念塔”时,塔名题写仍然选择吴忠信,原因之一,他同样是合肥籍人士,另外,他又是辛亥先驱。原安徽省政府参事丁剑先生常年致力于吴忠信的研究,他介绍说,吴忠信1884年出生于合肥北乡罗家岗东小圩是国民党元老,资历比蒋介石还深。
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在扬州抓到一个革命党人杨卓霖,从他身上搜到一份联系人名单,其中有一个叫”“吴民”的人,那其实就是吴忠信的化名,当时刚刚从江南将备学堂毕业不久。所幸的是新军第九镇统制兼江南将备学堂校长徐绍桢极力保护他,最后免去部队长职务,改任该标司令部正执法官,供职镇江。那时的吴忠信已经加入同盟会,积极宣传革命,广泛结纳同志。经常与上海陈其美等人秘密联系,满腔热忱地投入了中国民主革命之中麦嘉轩。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全国相应。吴忠信手举一把剪刀,大声呼道:"为了不做清军的殉葬品,要做民国新人,首先从我做起,剪去这罪恶的清军标记--辫子!"丁剑先生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述说,吴忠信积极发动新军起义,支持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反清,任起义军总司令部总执法官兼兵站总监。徐绍桢率新军攻打雨花台时,一度遭到张勋江防军的极力反抗,只好暂退至镇江、龙潭一带,以退待进。当日徐、吴迎着凛冽的寒风奔走苏州、上海请援。此时,苏、浙、淞、沪、镇,军民首领正在上海张园开会.听了徐绍桢的举事反正的汇报,非常兴奋泽美道,一致公推徐为江、浙、沪联军总司令,并允统率浙军朱瑞部、沪军洪承典部、济军黎天才部、苏军刘之浩部、镇军林述庆部,约万余人,齐集镇江。l1月22日,总攻开始。按照徐、吴预先制定的作战方案,兵分两路:一路由徐亲自指挥,由麒麟门进攻太平门。久受排挤和压抑的官兵,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一举击毙清军统领王有宏;吴忠信颈挂望远镜,手执军刀,参加另一路指挥,向着紫金山两蜂天宝城要塞进攻。中途不顺,就组成敢死队。一阵狂轰之后,敢死队呼喊着冲杀过去。夺取要塞后,居高临下,用大炮轰击城内清军据点,歼灭北极阁张勋部700多人。12月1日夜,张人骏、铁良、张勋等人,感到"时乖运蹇",偷偷逃离南京。12月2日,南京正式光复,为中华民国大业献上一份奠基厚礼。对此战役,刁抱石在《民国吴礼卿先生忠信年谱》里评价说:“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始则适时游说,继则备极辛劳,促成南京光复,江南大局底定逆袭万岁,卓为革命元勋。”吴忠信本人亦有短诗曰:“本是江淮一男儿,认定孙文为吾师,记事不忘辛亥年,为人应扬中华史。”
功在民国龚镇洲
提到龚镇洲,知道的人似乎并不多。可是提到他的女儿——中共首位新闻发言人、著名的外交家龚澎,大家是如雷贯耳。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建国大业》中,章子怡把天生丽质的龚澎演绎得淋漓尽致。不过龚镇洲的家族在合肥历史上却是名门望族重生将门千金,为“合肥四大姓”(龚、张、李、段)之首。龚镇洲1882年出生在今天的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谢岗行政村,一生追求革命,立志推翻腐败的满清王朝。周恩来同志评价说:“镇洲先生功在民国”。1906年,24岁的龚镇洲被告为“革命党”,被捕入狱。出狱后加入合肥的同盟会组织,后去省城安庆,运动新军,谋求革命。次年7月6日,安庆巡警学堂会办徐锡麟举义,枪杀安徽巡抚恩铭,龚镇洲受其所累,被迫离皖,进了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学炮兵。毕业后回到安徽,担任讲武堂教官。合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戴健先生说,龚镇洲是辛亥革命中最早组织起义的志士之一,是咱们合肥人的骄傲。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沪、苏、皖、赣等省、市的革命党人也都酝酿举事,张勋急调清新军第13协去南京设防。当时龚镇洲在13协任第25标掌旗官,驻防在清江(今淮安),他决定乘调防之机起义。11月4日,龚镇洲密令数十名亲兵先期从城外兵营潜入清江城内。夜幕中他一声令下,枪声大作,打出起义旗号的新军向清江督署发起猛烈攻击。怎奈守军已有防范,署衙大门久攻未开,而革命党人的弹药即将耗尽,原拟占领督署,迫使“树倒猢狲散”的计划无法实现,龚镇洲只得下令撤退。在游护城河突围时,他和亲兵赵云龙等被捕下狱。几天后,即将被处以极刑的龚镇洲被部属冒死救出。清江起义,是苏皖革命党人打响的第一枪。意义非同寻洞箫名曲常。第二年元月,龚镇洲与同乡范鸿仙回到合肥,招募了5000壮士成立“铁血军”,力主北伐。范鸿仙亲任总司令,龚镇洲任陆军35旅旅长,统帅江淮子弟兵,转战长江流域。不久,南北议和,范鸿仙重回上海,把部队全盘托与龚镇洲亲自指挥,一时间龚镇洲的“铁血大将军”美名传遍江淮大地。
同盟会员王天培
辛亥革命期间,中国出了两个同名的功勋,一个是贵州籍将领王天培,还有一个就是咱们合肥人王天培。1912年的时候,合肥人王天培被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这一点甚至早于辛亥先驱吴忠信,因为吴忠信是在1913年被授陆军少将衔的。谢宗芬合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戴健先生介绍说,王天培是合肥人中最早参加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据现存最早的会员原始名册,同盟会成立的第二年,即1906年,同盟会东京总部共登记会员950多人,会员籍贯遍布中国17省,还有留欧学生和南洋华侨,其中安徽一共有59人,合肥籍的有吴旸谷、王天培、高荫藻、吴旸初、王善达、殷葆田、蒯寿枢等7人。其中,王天培去日本留学的时间比吴旸谷还早一年,在那里,他见到了孙中山先生。1906年底,他受孙中山和黄兴指派,回到家乡,组织力量声援浏醴起义,失败后重新返回日本东京读书。一直到1910年辛亥革命前夕,才又回到安庆,担任陆军测绘学堂监督,相当于今天的校长职务。武昌起义后,王天培积极谋划安庆光复。当时,吴旸谷曾想举荐他担任革命军政府首任都督。但那时的革命党势单力薄,必须拉拢一些旧势力,原安徽巡抚朱家宝最终登上了都督的宝座。但只在任上待了4天,就被革命党人夺了权,由王天培就任都督一职。不过,好景不长,由于王天培的急功近利,一场剪辫子风波导致他很快卸印。王天培在都督任上比朱家宝还少一天,这也暴露了革命党人最初的不成熟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后,由于中山先生的器重,王天培到南京准备“入襄要政”,不料,袁世凯后来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忧郁成疾的王天培最终因肺病而去世。
1911,那些庐州辛亥“范儿”(续)李云胜 文/摄
1911年的中国,就像一个大舞台,各色人等均粉墨登场。都督的样儿,党人的棒儿,名士的案儿,侠客的范儿,八旗的枪儿,新军的弹儿,帮会的堂儿,暗杀团的胆儿……那么,登台表演的又有多少是咱们合肥人呢?
中山卫士卫立煌
安徽省委统战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李传玺反复强调说,辛亥革命的成功,合肥人功不可没。据统计,安徽各地的同盟会员里,寿县籍人数占第一位,合肥人占第二位。这里面就有后来成为抗日名将的卫立煌,当1911年11月9日庐州光复的时候,他还没满15岁。据他的儿子卫道然先生在《卫立煌将军》一书里的描述,那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齐聚大书院,庆祝庐州军政分府正式诞生。卫立煌从卫杨村步行十几里来到庐州城里,要求参加反清武装,可终因年纪太小,只能在外围奔跑助威。1913年,同样也是合肥人的“铁血大将军”龚镇洲,率领他的安徽光复军35旅驻扎芜湖、合肥一带,卫立煌再次投军,当时引荐人是表哥宋世科,即今天淝河镇宋氏故居的主人。卫立煌在机关枪连当了一名学兵,将各种枪械玩得娴熟。一次正在拆卸时,恰巧被龚镇洲看见,十分欣赏,破格提升为班长。李传玺总结了卫立煌早期的经历,似乎关键时刻,总有合肥老乡援手相助。1914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对合肥光复有功的季光恩委派卫立煌在缉私队里任排长;同年,卫立煌到广州,在同乡吴立信身边当随从副官。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卫立煌由吴立信推荐到孙中山大本营任警卫。在卫立煌将军的家乡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卫乡村,卫立煌的侄子卫道询老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卫立煌护卫孙中山先生外出回府,骑的军马突然狂奔将他掀下马来,孙中山先生劝父亲回乡养病。按照当时合肥民间的说法,内伤要吃100只孵鸡蛋,但卫立煌惦记着孙中山的安危,实在等不及了,将剩下的几十只孵鸡蛋带上路吃,病未痊愈便急忙又赶赴广州。孙中山很感动,后来升任他为警卫团营长。值得一提的是1923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卫立煌和警卫团为救中山先生立下了汗马功劳。叛变被平息后,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永丰舰上与有功人员合影,赠送一张照片千秋英烈传,卫立煌珍藏一生。
铁血参谋王正藩
 相比较卫立煌而言,王正藩的名气似乎没有那么大,因为他1914年就英年早逝。但他真正是辛亥老资格了,出身于著名的“保定系”,资格远远老于后来的“黄埔系”。王正藩1884生于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罗家疃村的“书香门第”家庭,号剑平。少入私塾,勤奋好学,17岁在“大书院”的庐州府中得中头名秀才,庐州城里称呼他为“小神童”,罗家疃村当地的父老乡亲都夸他是“庐东小才子”。1903年的时候,王正藩投身新军,考入“安徽陆军弁目学堂”学习,后又入“保定陆军师范学堂”,毕业后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任教官,参加武装起义。1911武昌起义爆发,王正藩返回合肥组织武装力量,开展革命宣传,并参加由吴旸谷领导的光复安庆等活动。1912年,范鸿仙在家乡招募了5000壮士成立“铁血军”,力主北伐。王正藩在“铁血军”里任参谋,并随军进驻南京。同年底受命重回安徽组织革命队伍,发展地方武装力量。我在《走向共和的足迹》里看到,王正藩在合肥组织“庐州五属团防局”,王被任命为团长。请教李传玺主任,他解释说,辛亥革命前的庐州府管辖舒城、庐江、无为、巢县、合肥四县,故曰“五属”。王正藩在担任团长后,一面加紧对士兵的军事训练,一面以孙中山先生“创立民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富国强兵”的思想教育士兵,其部纪律严明。民国2年孙中山发动和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王正藩转入地下活动。民国3年1月25日,王单身由肥东赵家巷的一户亲戚家回到自己家中时,被早已潜伏在村内的密探探知。王被捕后,军阀倪嗣冲部旅长夏永伦曾审讯、诱导他说:“你不过是范鸿仙铁血军龚振鹏旅的一个参谋,后当团长地盘也不大,如和我们合作,为袁大帅(袁世凯)效劳,他定会赏识你的才华,我的旅长让你干,并为你请功,共享富贵如何?”据后来的史学家考证说,当时王正潘慷慨陈词,大声宣传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革命道理,列举文天祥、史可法的爱国精神,指责夏永伦的变节行为。夏永伦劝降不成,电告袁世凯,袁复电以王正藩“乱党”暴动罪就地枪决。是年2月1日夏永伦将王押解至合肥城内洗马塘畔(今花园街)枪杀。王就义时,年仅30岁。1926年和1928年,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曾两次追认王为烈士。
驱帝将军冯玉祥
不论从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看,还是现实中的巢湖归去来兮,冯玉祥都可以算是庐州人士。据李传玺主任介绍,《走向共和的足迹》这本书编写的时候就有一个插曲,本来出版时,巢湖市的居巢区已经并入合肥,但因为书籍已经付梓,只好仍保留在巢湖一章。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出生,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原名冯基善,字焕章。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冯玉祥将军一生中做过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将末代皇帝驱逐出紫禁城。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系军阀的军队。1924年10月22日午夜,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从城北的安定门进城。部队不费一枪一弹,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11月5日上午9点,冯玉祥的部下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率部荷枪实弹进入紫禁城,奉冯玉祥之命,驱赶末代皇帝溥仪。整个过程费时仅两个多小时,下午4时10分,鹿钟麟将优待条件大肆修改后,胁迫溥仪及其后妃亲属离开故宫,民国后存在了13年的小朝廷,宣告结束陈亮生。冯玉祥在北京召开政治军事会议,决定请皖系军阀段琪瑞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电请孙中山入京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邀请,于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宣布对内要打倒军阀、对外要推倒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宣言表示接受中共在《第二次对时局主张》中提出的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以前,史学家多评论说,以优待清室换取清帝退位,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妥协,此乃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一种表现。但现在好像更能客观地认识这件事,其积极的一面就是把清朝灭亡时的垂死挣扎减弱到最低限度,最后让它“安乐死”。这无疑避免了发生最后的激烈斗争所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涂炭。而冯玉祥的北京事变,彻底结束了清朝的帝制,在当时引起全国震动,《北京导报》发表文章,称此行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一场政变。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16 2018 07 31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