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00 #随想-系人

1900 #随想-系人
S

u
i想
#
ang
#
xi
THE LEGEND OF 1900
这部片子,其实是我妈推荐给我的。
她的原话是风雷石,这个弹钢琴的人的故事,真的很有意思。
看了以后,我也由衷地感慨,我的母亲这句话简直就是所有影评的浓缩版。
这部片子在我心里绝对能排入top 10。季桃托那多雷的手法真的让人一如既往的喜欢。
借着10月社工影评作业的契机,我把我内心真实的感受缓缓地记录了下来。
无比真实。

如何才能理所当然?
很久没看到这样平铺直叙的电影了,镜头与片段在托纳多雷的拼接之中变得绵长,在影片结束的钢琴声中慢慢化入难以言表的思绪之中。
在一个看似已知的情况下,如何达到理所当然?1900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舍得。
也许正如1900自己所说的“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 ,抛开所谓欧洲文艺的沉沦的大背景,我想影片更多探讨的是自我坚守,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你是否愿意、是否有勇气坚守内心的海上浮城。
影片的开始就由Max这位失意的乐手和小号的故事,为我们引入了弗吉尼亚号这一特殊的往返邮轮。它承载着旧欧洲的人通往新大陆美国的憧憬与向往,同时也代表了由城市到城市的无穷无尽的欲望。金碧辉煌、声色犬马仍抵不过“AMERICA”在众人心中激荡的火花,船上人对大陆的渴望征服了一切,无数的人朝自由女神挥手,仿佛是在和新生活致意,也像是和背后的生活道别,只留下了满地的荒芜。这也恰恰暗示着,大多数人过分执着于得到,而忘记了失去。
1900就在这样往复的行程中成长,由一个被遗弃的孩童成长为一个再次失去亲人的神童。影片的设定本身不是让我们去有意深究1900的钢琴技艺从何而来,而是点醒人物的一种天赋,点明一种寄托,唯有此,1900心中的巨轮才能被赋予命运的意义,拥有一种触动世人的普世的价值。即便是在人去楼空的下等船舱,1900只要弹出几个音符,就能成就个人赞歌永恒的旋律。这是1900,也是每一个我们最初的得到。
当Max与天才琴手1900相遇在那个漆黑暴雨的夜晚,当Max半信半疑地揭开了钢琴的锁扣,当1900随着大海的波浪弹奏着动人的乐章,就成就了海上钢琴师最自由浪漫的片段,因为它我愿意相信有这样一种不被世俗干扰的洁净之地,即便身处泥淖仍能“质本洁来还质去”,它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即便面前就是昂贵的琉璃玻璃,也不愿意刻意停下它的步伐。个人的波浪在时代的潮流面前可能毫不足惜,可有言道,“也许我对宇宙来说渺小无存,但对我自己而言,我就是整个宇宙”。可悲的是,人们总是在这句话的阐述与表达上偏向了两个极端,一是自轻,二是自负。
斗琴的片段算得上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次决斗,即是陆上与海上的交锋。陆上带来的欲望与征服感,却在前两次格斗中无法点燃1900的热情,1900轻蔑地一笑,只当它是海上的一次惊奇的波浪蓝琼璎,新鲜好玩。而黑人琴师不断地挑衅,正如路上文明野蛮地向海上入侵,精神世界不断被侵蚀一般,最终触及到了1900的底线,一曲漂亮的三手连弹,汗如雨下,他夺得的不仅是全场人的惊讶,更是刷新了陆上人对于海上的认知,一种从始至终的纯粹。
当结果过分趋向功利,过程的努力与奋斗会显得可笑,他将失去本身的乐趣,而是带着机械性的麻痹感催促你向前。身处在城市中的我们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悲剧,正如1900所讲的“城市这么大,我看不见尽头”,目无止境意味着欲望的无休无止,绵延的复杂与绵延的单调不同手骨爆裂,它会激发人的好奇心,让人能在好奇心中消逝殆尽。
我不喜欢称1900与女孩的片段为爱情,我觉得那算是朦胧的情感,收录在专辑中的playing love实在是一曲绝妙的乐章纽乐,而1900的内心世界也是无比的璀璨。
他第一次学会去探求别人的心意,那样的小心翼翼而又谨慎万分不汗党。当他撑着伞走到下雨的甲板上倾听女孩的话语,知道她正是那一位先生的女儿,这样的缘分是多么可贵。这样的缘分是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不论在哪里,不论在海上还是陆上,只要两个人的心有一点靠近的可能,即便片刻的停留也能擦出足以点亮一生的火花。因而当女孩下船时,1900的眷恋与选择足以体现了这样一生的羁绊。
感情的冲动是理所当然,没有理由可言,1900的不下船也是理所当然—即便他走下大半的旋梯,他也不会选择上陆—因为他的精神世界过于纯粹,而陆地无边无际,无法看见无边欲望的边际总裁的废妻。他选择的是控制,而不是放肆。
他不愿意在他不了解的世界放肆,他愿意掌握自己的节奏,而不是被他人掌握。
想到无数人在离家前被戏称离开了温暖的避风港,港口本身就意味着平静,平静即为一种规律的节奏,在可掌握的时间与空间享受自我的韵律即为温暖,而离开是面向无边无际的远方,除了你自己手上的船桨以外,你别无他物。抛开船桨随波逐流自然是一件轻松且踏实的事情—除非大潮过于凶猛,否则不会有安危。而与海浪做抗衡的逆行者,或者说时刻把握着自己的船桨的勇士,则是与群体、社会、乃至整个外在世界做抗争的勇士。
1900太明白他的个人意义了——他就是为了琴而生的。即便是在上等船舱中他也不愿谄媚逢迎地演奏阳春白雪的音乐,即便是下里巴人的音乐,也能在他的指尖迸发出别样的韵味。他之所以愿意在下等船舱演奏 是因为原始的快乐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所谓低等的观众,他们欢呼喝彩,即便无人能理解1900的情操,即便他们常在America之后蜂拥而散,留下1900和他寂寞的88个琴键,1900仍然是快乐的。因为有人愿意纯粹地欣赏他的音乐,不掺杂故作风流附庸风雅的野趣,不被他人约束管教着个人音乐特质的迸发,这才是真正的1900,生活于海上最纯粹的是,他不为别人而活,他只为自己而活。
这才是1900的理所当然。
他不下船既是对世俗的抗争,也是对他我的抗争,与自我的抗争,正是因为不下船才能成就一段传奇。他成了弗吉尼亚号的一段优美音符,在这世界上仿佛只有音乐能证明他来过,而这些音乐将会永远铭刻在弗吉尼亚号往来游客的心中,在他们摆脱旧生活、奔向未知的新世纪的时间节点,为他们输入一段纯粹的乐章,而四处散落的音符最终会流入大海,成为一段迷蒙着浅紫色光芒的粼粼水光。
Max对世俗的低头和1900对自我的坚守,都伴随着弗吉尼亚号最后的爆炸一起,永远镌刻入我的心中。我是一个习惯看悲剧的人,愿意在悲剧里发现深刻,愿意从悲剧中学会成长。但对我而言,1900的死绝对不算是悲剧,人的生命贵在价值的自我完成,他以自己的生命之重完成了对自我价值的最后阐述,即便这样的重量在世人看来无足轻重,但和广阔的大海比起来,谁的心事又算得上重?
因此,我爱极了1900最后的死,也爱极了这部电影缓慢而理所应当的结局。
感慨托纳多雷的技艺,也感慨人生,我该如何让一切理所当然?

文/之一
感谢阅读!!!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00 2017 07 17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