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7年前,他到处求钱救命无人理;如今他用2790亿美元杀入世界前10!-商界智库

17年前,他到处求钱救命无人理;如今他用2790亿美元杀入世界前10!-商界智库
彭博社4月6日宣布:
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周三超越美国富国银行
成为全球第十大上市公司,市值2790亿美元!
从华强北到腾讯帝国,
腾讯在1月份力压工行
一举拿下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
如今,又代表中国
杀入了世界前10!
这是中国企业扬眉吐气的一刻!
最低调的马化腾,
却默默干出了最不平凡的业绩!

历史性的一刻:腾讯杀入世界前10!
彭博社北京时间4月6日报道,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周三超越美国富国银行,成为全球第十大上市公司,市值合2790亿美元。
周三,该公司股价在香港证交所上涨1.6%,市值达到约2790亿美元,从而超越富国银行,跻身世界上市公司市值榜第十位。这得益于腾讯华丽的财报,以及投资包括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入股特斯拉等带来的利好消息,因此摩根士丹利给出了腾讯255港元的目标价。

在该榜单中,苹果以逾7000亿美元的市值名列第一。
包括腾讯在内,全球十大市值公司当中有六家为科技公司,其中前四位均被科技企业霸占。其中,苹果市值约为7556亿美元,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et排名第二,市值约为5805亿美元;微软排名第三,市值约为5066亿美元;亚马逊排名第四,市值为约为4339亿美元;Facebook排名第六,市值为4099亿美元。此外,阿里巴巴集团当前的市值约为2686亿美元。
3个月前:腾讯正式超越工商银行,成为中国第一 !
就在今年的1月1日,腾讯已经超越工商银行。
大家可能都知道,有绰号“全宇宙第一行”之称的中国工商银行,这些年来,一直稳居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的头把交椅,冠军的头衔从来没有旁落过。
不过,时间到了2017年,一不小心,中国工商银行市值排名第一的小船说翻就翻!
这一次,掀翻中国工商银行市值的,却出人意料,不是中石化、中移动等其他几家国营巨无霸,而是一家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它就是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之一的腾讯!
当时的榜单显示:腾讯公司的市值成功超越中国工行,排名第一!中国工行以15718亿元的市值屈居第二。而另外一家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以15200亿元市值勇夺探花!前三名中,两名都是互联网公司,这在国企当道的中国市场,无疑具有划时代的代表意义。恭喜腾讯、恭喜阿里。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前10名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公司在2016年里的增速相当强劲,同比增幅高达33%。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市值在15718亿元。阿里巴巴紧随其后,市值超出中国移动145亿元排在第三位,但16.75%的增速远远高于后者。
这也意味着经济市场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科技企业高速发展的轨道中,传统的银行与石油化工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被看好!而互联网企业也从过去的追赶者,颠覆者,变成了今天经济的领跑者!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看懂!(这是一个未来的趋势)
延伸阅读:
腾讯市值跻身全球前十之际,聊聊我与企鹅的20年
来源:点拾投资(id:deepinsightapp)、作者:朱昂
01.1995到2000年,PC互联网的时代
我第一次拥有个人电脑是在1994年,那时候父母给我买了一台386电脑,帮助我学习。那个年代,我们初中已经有了电脑课,无非是一些简单的编程和打字。班级里已经有不少人开始买电脑了,386是最普遍的,大约也要6000到7000元一台,而上海一个普通人的年收入大约只有2000-3000元。电脑还属于学生中的奢侈品,班级里有钱的同学甚至家里有486电脑,那时候要1万多以上。
虽然说是学习机,但更多人用来玩游戏。我玩的最多都是日本《光荣》的游戏。那时候就迷上了三国系列,后来光荣的三国我每个版本都玩。还有《大航海》系列,我的大部分地理和19世纪欧洲历史,都是来自于这个游戏。
那时候中国还不能上网,所以关于网络我学到的第一次是Network,就是局域网。基本上是上电脑课的时候用,把作业保存到公共硬盘,上面写上我的名字。1996年,我的电脑装上了Windows系统,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个伟大操作系统的意义,我想没有人真正在乎。大部分人还是想着如何压缩各种游戏,包括后来非常火爆的《金庸群侠传》和《仙剑奇侠传》。
事实上,美国的个人电脑也刚刚开始普及上网,1994年杨致远发明了最早的搜索网站雅虎,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也刚刚接触上网。我们看到这段时间,国内第一代互联网人纷纷开始创业。腾讯,网易,新浪,搜狐,阿里巴巴等。
那个年代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公司:新浪和腾讯。记得刚到美国学会上网的时候,我打字速度还很慢。后来有一天妈妈的朋友寄了一套学习打字的软件给我。我的打字速度也随之突飞猛进。那个公司的名字叫:四通利方。也因为这个原因,我那时没事就泡在四通利方的论坛上,那时候他们的体育论坛非常火爆。记得有一批文章《金州不相信眼泪》,成就了可能是第一个中国网红:老榕。他也因为在之后创办了商务网站8848。也就是后来,四通利方网站变成了新浪。那时候国内上网非常贵,大部分网民要么是国外的,要么是国内科研单位的。于是诞生了另外一个东西:OICQ。
其实我的OICQ还是六位数号码,可惜早就不用了,否则到今天还是蛮值钱。最早的OICQ朋友还是来自于那个四通利方改版后的新浪论坛,在OICQ诞生前,和网友更多的交流还是论坛里面的回帖,以及内部的私信功能。到了1999年的上半年,许多网友跟我说,装一个OICQ聊天工具,可以更方便的就行交流。OICQ满足了当时许多人在互联网上的沟通欲望。也是第一次,许多人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的情感,可以在网络上更容易的表达出来。这点也和中美的社会文化有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的工作,甚至现实生活都被各种制度,生活压力等所压抑,而互联网成了最好的宣泄感情场所。
我个人认为,QQ的崛起还有一个本质的原因:各个网民的“网恋”痛点。
QQ是少数可以根据对方年龄,性别,所在城市进行搜索的社交软件。“网恋”成了中国第一批网民多多少少都会碰到的问题。那时候情感的交流不像现在那样直接,许多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网友会在QQ上谈论许多私密的东西。特别是当年QQ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是当时的中学和大学生,都处于感情萌发的阶段。而当时中国又兴起了网吧这个物种,让许多在家没有条件上网的人能够在网吧和不同的人交流感情。在《腾讯传》中,也提到腾讯最重要的投资者南非MIH,就是在草根调研网吧的时候看到了QQ这款软件。
的确,当时许多人去网吧上网就是为了聊QQ。
在“网恋”最鼎盛的时候,我记得还出过第一本相关的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那是一个关于网络无比凄惨的爱情故事。那是第一部互联网上的畅销小说,几乎所有第一代网民都看过,也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我也曾经草根调研过许多见网友的人,“见光死”成为最常出现的一个词。许多在网上无话不说的人,在现实见面中却变得不懂得交流。这从侧面也反应了互联网社交崛起中,中国整个民族的特殊性。而腾讯未来的成长,基本上都是在满足网民的各种社交需求。
02.2000到2005年,第一代泡沫破灭以及运营商的垄断
到了2000年,我进入美国的大学,也逐渐离中国的互联网世界越来越远。那时候最主流的社交软件依然是美国在线的AIM。那时候在大学,每次认识一个新的朋友,都会交换AIM的号码,这比交换手机号码更靠谱。也就是在2000年3月,随着美国在线宣布对时代华纳的并购,第一次PC互联网泡沫正式见顶。随着而来的是痛苦的去泡沫过程。不可一世的美国在线,雅虎,亚马逊,Ebay,思科等都出现了超过80%的股价跌幅。
许多人在泡沫破裂前已经开始准备退休,后来又不得不回来工作。也有在逃顶之后开始真正享受人生的赢家,比如小牛队老板Mark Cuban把创业的Broadcast卖给雅虎后,立刻和高盛做了期权锁定了所有收益,之后的十几年认认真真做一个篮球队的老板。
就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中国也开始出现一个新的社交巨头:中国移动。虽然我没有亲身感受过,但从母亲的口中也了解不少。我母亲在出国前就是邮电系统的,她那时候还经常和国内的前同事联系。那时候他们邮电系统中能力最强的一批员工都去了中国电信。中国电信的收费模式就是对于传统的固定电话费进行收费。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躺着赚钱的业务,整个固定电话收入基本上被中国电信垄断。后来有一次妈妈跟我说,电信里面一批能力不强,和领导关系不好的人都去了中国移动,一家以移动电话业务为主业的公司。
即使到今天,母亲的前同事都退休了,他们聚会的时候,还是会对当时的情况愤愤不平。许多后来在中国电信做到高管的人,其实混的都没有后来去中国移动的人好。但是他们依然看不上那帮人,觉得那些人在过去都是自己手下的手下。然而,我们每个人的成功不都是需要依靠这个时代嘛,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移动能够成功也赶上了时代的大浪潮。
当固定电话渗透率饱和后,越来越多人有了使用手机的需求,这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别人都能和你取得联系。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逻辑和后来移动互联网对于PC互联网的颠覆完全一样。Get touched的时间,从过去几个小时变成了24小时,场景从家里以及单位,变成了任何场景。中国移动可以说是2000到2005年最伟大的公司,其港股的股票也上涨了许多倍。而腾讯当时所有的增长都是围绕中国移动。
美国当时的运营商是包套餐的,即使今天更是如此。许多运营商晚上7点后通话都不要钱,一个月还额外给几千分钟的通话时间。所以在美国是没什么人用短信服务的。在中国却相反,每一分钟的通话费率都很贵。我甚至记得许多人一看手机通话要超过1分钟,马上就挂了。因为通话58秒是按一分钟计算,而通话1份03秒就要按两分钟计算。那时候短信业务需求大量崛起。QQ通过移动梦网业务,终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PC用户的流量变现。在此之前,QQ有大量流量却不知道如何变现,这个问题当年的搜索引擎巨头雅虎也出现过。
也正是因为中国移动起来后,QQ通过其移动梦网带来的大量收人,帮助腾讯完成了上市。成为了中国第二批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虽然比新浪,搜狐,网易的纳斯达克上市晚了几年,却在一个更健康的时间点。那时候正好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资本市场完成了整顿,而整个腾讯的体系也更加成熟,为下一个收入引爆点:网络游戏在做准备。
03.2005到2010:网络游戏时代的到来
2006年对于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那一年在回到中国不久之后的一次偶然聚合中,我认识了今天的太太。今天已经是我们认识的第十一年头了。也同样在那年,我接触了魔兽争霸,成了这款游戏的死忠粉。
事实上,中国第一款火爆的网络游戏来自于盛大《传奇》,这款游戏都不是盛大开发的。从一开始代理这款来自韩国的网游,到最后通过中国市场赚了大量资本后,盛大完成美股上市,成为当时全球市值最大的游戏公司之一,陈天桥也成为了当时的中国首富。
同样,丁磊通过网络游戏完成了公司从门户网站的转型。那时候段永平在网易股价最底部的时候和丁磊喝了一次咖啡,听完了丁磊详细的转型战略后,一把重仓了网易,也在很短时间完成了100倍的收益率,成了段永平的经典战役。可以说中国后来的第二代互联网公司,都是围绕着网络游戏。那时候路边的报亭,小摊基本上就卖几样东西:杂志,移动话费卡,网络游戏的点卡。
对我来说最有印象的当然是魔兽网游:魔兽世界WOW。那时候我根本没有想过这款游戏的生命周期能够如此之长,相信后来放弃这款游戏中国代理权的朱俊也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回头看,会发现网络游戏出现了今天手游类似的特征:硬件性能提高后的游戏重度化趋势,宏大世界观带来的生命周期延长,更平衡以及更多互动成为了用户粘性的关键。显然,腾讯也看到了这个大趋势的出现,很早就推出了火爆的《穿越火线》以及后来PC游戏的王者《英雄联盟》。
腾讯当年以2.31亿美元收购了《英雄联盟》的开发商Riot,对应3.43亿美元估值。那时候大家都觉得腾讯发疯了,股价也在公告之后出现了一波下跌。但几乎没有人看到未来《英雄联盟》的价值。在推出了五年多之后,这款游戏依然是全球同时在线人数最多,变现能力最强的网络游戏。这一次收购,也为腾讯未来的游戏业务,带来了巨大贡献。
相反我们看到了盛大,九城的陨落。盛大虽然代理了中国第一款全民网游,但是对于游戏业务的本质并没有很深刻的认知。
陈天桥希望将盛大打造成中国的迪士尼,但是最终发现游戏用户和其他文学,娱乐的连接非常困难。九城的朱俊更是在代理了《魔兽世界》后,完全没有理解网络游戏的本质,之后的每一次布局都是错误的。包括把我们上海的申花足球都搞废了一段时间,朱俊也之后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今天,九城的市值只有3000万美元,之后接手“魔兽世界”的网易市值373亿美元,是前者的1000倍。网易在通过和暴雪的合作中,真正学习到了游戏开发和运营的精髓,而朱俊想着的却是自己怎么赚钱。当年我也看过不少两位管理层的视频,朱俊高调自信,丁磊低调幽默。前者似乎更喜欢资本运作,后者专注于产品开发。而时间告诉我们,世界最终属于真正有能力的人。
04.2010年之后,一切围绕着移动互联网的社交
2009年底,我很幸运进入了证券行业,成为了一名机构销售。由于销售的工作就是需要和客户及时沟通各种信息,也见证了整个社交工具的变化。从短信,到飞信,再到今天的微信。
最早我们都是给客户发短信的,有一个什么重大观点,就发一圈短信给客户。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比较勤奋的销售,每个短信会单独发,前面加上客户的名字,让人有被重视的感觉。到了后来,有人跟我说其实飞信很方便,我又开始尝试飞信。其实飞信就是可以用PC操作的短信系统,我们不再需要用手机来打字(那时候手机打字很不方便,屏幕也很小)。而且发飞信不要钱,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群发短信的人来说,解决了很大的痛点。然而,这一款当年杀手级的应用,最终也快速陨落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用户体验是根本。而随着用户体验的变化,公司需要迅速做出反应,不断改善产品。从这点看,通过中移动推进的飞信本身就有着国企基因,也是其最终失败的根基。飞信的崛起和衰弱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初中移动通过其强大的用户覆盖网络红利,迅速推进飞信,让飞信基于中国移动巨大的用户成为当时最大的移动社交产品。然而,飞信的失败也正是来自于中移动封闭的系统。从整个2007到2012年,飞信一直只是针对中国移动用户的一款产品。中移动更多看重的是其用户活跃度,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增长。而没有去思考打造更好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飞信从某种意义上是一款革命运营商短信业务的产品。其发展越好,对于中国移动的短信收入打击会越大。很显然,当时飞信想着是如何快速商业后,这种思维模式在“免费”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下,显然低了一个层次。最后,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其产品更新也需要管理层一级级审批,无法做到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反应。飞信的陨落也代表运营商对于通讯垄断的时代已经结束。腾讯最早的变现来自于基于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但是十几年后,运营商已经逐渐被管道化了,这时候再长期绑定运营商就是重大的战略失误。同时,这时候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式来临:1)网络带宽的全面崛起,大部分地方都已经实现了快速上网;2)移动手机的全面普及,从iPhone开始,到后面的三星Galaxy, HTC手机,以及第一代小米。
微信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起来的。我是很后面才用微信的,那时候听到的就是很多券商分析师已经建立微信群了,在里面分享各种信息,交流也很活跃。那时候见什么人,都是拉一个微信群。这是微信最早的红利期,整个移动社交中,信息还没有过载,大家希望的都是通过微信能够迅速分享信息,并且捕捉到朋友的近况。
对于腾讯来说,微信也是一个革命性的应用,帮助他们获得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通过看《腾讯传》,也能明白张小龙当时仅仅带着十几个人和雷军的米聊在竞争。由于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有典型的网络效应,侯阁亭时间的快慢就非常关键。后来阿里也开发出了来往,但是这时候大部分用户都已经上了微信,来往要获得活跃用户就非常难。
当时每年的新年拜年都是最能体现社交应用的场景。最早的拜年都是通过短信拜年,一般会群发许多短信,告诉对方自己的存在。到后来,许多人直接通过飞信来拜年。再到过去几年,基本上就是发微信,甚至用微信的红包来拜年。在移动互联网社交起来的几年时间后,运营商越来越开始被边缘化了。
05.腾讯的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作为PC互联网社交应用的老大,腾讯并没有被后来者颠覆,继续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的老大,仅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腾讯的伟大之处。看《腾讯传》后,开始明白了马化腾最强的地方。虽然很多时候,Pony对于未来一直是一头雾水,但腾讯一直在以用户为其基础,做出更好的产品体验。本质上,Pony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许多人说腾讯在OICQ,QQ农场等产品都是来自抄袭,但背后却是更好的用户体验和粘性。从气场,布局狄迪,甚至公开场合的发言看,马化腾似乎远远比不上“开了天眼”的马云。但是马化腾知道的是,不断把产品做好,不流失用户。他自己会做许多腾讯产品的体验,从中发现各种问题。这也让腾讯在产品的研发上,强于各类竞争对手。
从大的战略看,腾讯内部总是有优秀的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也和马化腾对于优秀人才的包容有关。移动梦网产品的成立,英雄联盟游戏的收购,到后来微信的开发,马化腾身边都有许多优秀的人才,在最关键时刻帮助公司实现飞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小龙是一个天才级的程序员,可是在微信研发前,一直在腾讯广州分部碌碌无为。而马化腾根本没有给张小龙任何的工作压力。最终,张小龙成功开发了微信,回报了马化腾超过5年对其的信任。对于任何优秀管理层来说,最最重要的是保留这些优秀人才在其身边,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挥其潜能,而不是硬要改造这些人成为自己基因体系的人才。
中国人情感上的压抑,成就了腾讯的社交应用。通过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我发现美国人的表达更直接,更看重线下交流。而中国人更含蓄,更需要一个“虚拟世界”做情感上的输出。从最早的BBS,到后来的QQ,再到微博,今天的微信等,无一不是满足了这种中国人的情感输出需求。这也造就了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中国人均上网时间超过美国,而一旦三四线城市的硬件设施完全满足,这个上网时间还会更加恐怖。
06.未来的互联网还会如何变革?
如果不单纯从互联网,而是从人性的需求角度看,整个移动互联网许多变化都是遵循着满足人性的需求在进步。比如最早手机对于固定电话的取代,就是让整个通讯从几个小时变成了24小时,通讯场景从家和单位,变成了所有地方。这一点,和后来移动互联网对于传统PC互联网的取代是一样的。我们再看游戏,网络游戏在过去几年随着硬件性能提高,变得越来越重度化,游戏收入也越来越头部化。这个趋势,也在后来的手游中出现。
未来的互联网变革,由于上网时间和场景已经无法再扩张,将更多通过提高效率来变革。一旦某种技术无法再提高效率时,就会被一种新的技术迭代。中国移动在十年前就是老大,因为手机大幅提高了固定电话的效率。但是之后,中国移动无论推出什么产品,受制于本身的技术,无法再提高效率。这时候效率更高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就出现了。今天,全球的运营商都出现了管道化特征,他们未来的命运将向今天的固定电话提供商看齐。如果移动互联网受益于技术,无法再提高效率,那么其也会被更强的技术物种所代替。
当然,移动互联网还能通过数据的挖掘和使用,提高效率。今天,大部分人的社交群,信息流都已经过载,未来可能是大数据大幅提高效率的时代。每一个人看到的广告,商品都会不同,会根据其需求,更加精准的推送。人与人的感情连接,也能更加精准。过去是BBS,QQ的简单搜索,今天是附近人,陌陌和探探更准确的配对。过去是论坛,今天是颗粒度更细的社群经济。
无论何时,人与人的连接,人与信息的连接,都不会改变。所有社交类科技变革,最终都将围绕人。
延伸阅读:《财富》封面:马云和阿里巴巴正在赋能全球
4月1日,马云和阿里巴巴登上了最新一期的《财富》杂志封面。在这期杂志中,马云被评选为全球50大领袖,并高居第二。

在这期杂志中,《财富》正在带领全世界读懂马云和阿里巴巴,并向世界娓娓道来:马云以意想不到、鼓舞人心的方式,作为自由贸易和慈善的倡导者,论证了像阿里巴巴经济体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如何去帮助小企业在全球开拓更多的消费者。
虽然马云在国内已经如雷贯耳,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也扩大了海外知名度,但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马云和他的阿里仍然是一个迷。这或许也是马云去年800多个小时在飞机上,频频和各国政商界重要人士会面,主张消除贸易壁垒的原因之一。《财富》如此写道。
以下为财富杂志刊登全文翻译(作者Adam Lashinsky,译者郑立飞):
作为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马云的财富总值将近300亿美元。作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他领导着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巨无霸:一家拥有2640亿美元市值和大约4.5亿用户的公司。去年,作为代表中国企业的全球大使,他飞遍全球拜访各国王子、总统、总理以及众多商界人士,期间一共在飞机机舱内度过800小时。“有人告诉我,就连一个专业飞行员都飞不了那么长时间。”
当那些与马云会面的富翁和高官在和他挥手道别时,他们对马云本人,以及他18年前在浙江省会杭州和朋友共同创办的,目前仍然少有人知的互联网巨型企业往往又多了某些全新的认识。医学专家、现任世界银行行长的金墉四年前在一场持续三个多小时的晚宴上见到马云时,吃惊地看到这位亿万富翁脚上穿着凉鞋,手里拿着佛教念珠,盘腿坐在椅子上。马云通过专注于为小企业服务而促进全球贸易的热情打动了他。当时,这位世界银行领导人正在反思世行自身很多做法存在的问题。
其他人则被马云的为人所感动。中国网约车服务初创企业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早在很多年前就认识了马云,并把他当成自己的导师(阿里巴巴同时也是滴滴的股东)。她最近了从自己家人处了解到,马云以前曾经见过一个女裁缝。这位女裁缝生病后马云多次前去探望。柳青说:“他真的很关心周围的人。”
另外还有新任美国总统。他在就职典礼几周前第一次见到了马云。“特朗普几乎从没看到过关于阿里巴巴的报道,”曾任高盛银行家兼高盛亚洲分公司总裁,现任阿里巴巴集团总裁的迈克尔?伊文思(Michael Evans)说,正是他促成了这场会面。“中国消费者很希望能购买美国小企业的产品,他对此很感兴趣。”马云利用这次谈话的机会做出了大胆承诺:未来5年中,阿里巴巴将在美国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在当选总统的耳朵里,这句话无疑是一首悦耳的乐曲。“这是一次伟大的会见,”他在川普大厦大堂里的摄像机前宣布。站在他身旁的是同样神采奕奕的特朗普:“马云和我要做一些伟大的事情。”
特朗普总统并不是唯一一个刚刚开始了解阿里巴巴的人。尽管阿里巴巴在中国已经如雷贯耳,并且阿里巴巴2014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融资250亿美元后,西方投资者也已知道了这个名字,但是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马云的公司仍然是一个谜。原因很简单: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外很少有阿里巴巴的客户。马云当然知道到这种影响力的差距。这就是促使他一年飞行数百小时,到处推广他的公司和计划的原因。
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依靠先进科技,在阿里巴巴数字化平台上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商品采购、销售、投资和运输——近年来,马云一直把自己包装成全球商业领袖的角色。他已经成为第一位可以自豪地宣称已经冲出国界金世佳肌肉,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企业家。在他的环球之旅中,马云帮助降低贸易壁垒,推广他自己的慈善品牌,并支持小学教育等公益事业。他对自己的全球化进行了细致精巧的定义,使之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目标,以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相一致。
和这么多领导人会面,马云的动机是很复杂的。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并且仍然处在快速增长中,但是马云知道,他必须抢占新的市米店吉他谱场,才能让阿里巴巴能够保持当前的发展速度。像其他中国明星企业一样,阿里巴巴在中国国内具有强大实力,国外竞争对手难以进入它的地盘。但是,如果目前这种一家独大竞争格局出现变化,外国市场的重要性就将更为显著。与此同时,在其旗下网站因为大量出售假冒商品而遭到广泛批评的情况下,马云还需要大力改善阿里巴巴的声誉,从而赢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信任。
马云拥有独一无二的机遇。几个世纪陷入停滞后,他的国家最近正在努力恢复其作为世界领袖的地位,正如他的阿里巴巴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企业的行列。在直觉指引下,今年52岁的马云似乎意识到,现在正是他超越单纯的名气,成为全球最受尊崇的商界领袖的最好时机。
阿里巴巴 VS 亚马逊
如果硬要比较的话,马云和一位秉性固执的美国电商企业家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很相像。贝佐斯在去年《财富》年度世界最伟大领袖名单中位列首席。两人都以他们的坚忍不拔、管理理念、以及日益扩大的风投企业清单而闻名(和贝佐斯一样,马云现在也拥有一家知名报纸)。目前,两家公司已经开始在其各自的本国市场外发生实质性对抗。出乎人们意料的一个事实是,阿里巴巴的业务发展已经超过了亚马逊,至少其盈利能力已经超过后者。另外,无论在北京还是华盛顿,马云与政府的关系都要比贝佐斯更为紧密。要知道,贝佐斯拥有的《华盛顿邮报》已多次引起特朗普的愤恨。
然而,马云目前与白宫的良好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对特朗普总统许下了创造就业岗位的承诺。那个大胆承诺与马云最初的说法存在些微差别。具体而言,马云预测,阿里巴巴将与100万家美国小企业签约,帮助后者入驻他的多个电子商务平台,其中主要包括专做C2C生意、流量巨大的淘宝网;以及专为成熟消费型企业打造的高端电商平台天猫。在中国,共有1000万家小企业入驻阿里巴巴旗下各家电商平台。据估计,这些小企业总共聘用了3000万名员工。早在1年前,马云就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专栏文章,提出了帮助美国小企业将产品卖到中国,从而为美国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的计划。据阿里巴巴估计,每个加入阿里巴巴下属各电商平台的美国小企业都会增聘一名员工,这就是100万个新就业岗位的来源。
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一大胆承诺的马云是一位天生的推广者和沟通者。常驻中国的投资顾问,同时也是2016年上市的著作《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一书作者的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把马云的这种习惯描述成“戏剧般”的和有效的。“我认为,它至少化解了紧张,”克拉克说这番话的同时,美中关系正在日趋恶化。“马云非常善于和各色人物打交道。”就在他说这番话后几个星期,马云控制的阿里巴巴下属企业蚂蚁金服宣布将以8.8亿美元收购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的支付平台速汇金(Moneygram)。然而,这笔潜在交易仅仅在几周之后就被美国企业Euronet“截胡”。阿里巴巴恐怕需要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才能成功拿下这笔竞购。
很多人认为,马云和特朗普的关系预示着阿里巴巴将打入美国消费市场。目前,阿里巴巴宣称更愿意帮助美国企业将其产品出售给中国消费者,而不是反过来。“人们不停问我:‘你们的美国战略是什么?你们的美国战略是什么?’”阿里巴巴集团总裁伊文思说。他说,应该说我们的美国战略并不是要在美国市场与亚马逊火并。实际上,阿里巴巴的美国战略分为三个层面:与成熟品牌合作在天猫上销售产品;帮助对解决就业问题价值最大的小企业通过淘宝网销售产品;在公司最早推出的业务Alibaba.com外贸平台上为美国整机制造商和中国零部件制造商牵线搭桥。伊文思说,天猫上目前有7000家美国品牌在运营。阿里巴巴没有透露其他两个电商平台上的美国企业数量,原因可能是因为数量太少了。
阿里巴巴一直津津乐道于这家位于曼哈顿苏荷区、名为Stadium Goods的运动鞋寄售店的发展史。伊文思饶有兴致地回忆起一年多前阿里巴巴邀请这家小公司参加纽约的一场会议的情景。这场会议的目的是培训他们如何通过阿里巴巴平台销售产品。后来,Stadium Goods的员工人数从寥寥几人迅速扩大到60人。这是真的,Stadium Goods的创始人兼CEO约翰?麦克菲特斯(John McPheters)说。在这么多员工中,只有3名会中文的人直接操作阿里巴巴平台。对于这家公司来说,中国代表着巨大的商机。今年,他们共向中国售出价值1亿美元的商品,其中90%是通过网购渠道售出的。他说,通过阿里巴巴平台达成的销量占其网售总量的10%左右,并且全部是通过阿里巴巴集团的高端平台天猫售的,天猫对假货的打击力度比其他平台要大得多。“我们最核心的商业原则就是只卖真货,”他说。“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审查制度确保销售的产品全部为正品。中国消费者非常看重商家的诚信。”
麦克菲特斯很会说话。他一直在强调,他的公司很看重阿里巴巴的天猫平台。这实际上是在暗示他不愿意通过假货猖獗的淘宝网平台做生意。淘宝网的假货问题非常严重,12月,美国贸易代表再次把淘宝网列入其“恶名市场”名单。建立这个名单的目的是为了敦促美国以外的问题市场自查自纠(淘宝网在名单上位于俄罗斯网站Rutracker.org和非法下载网站Pirate Bay之间)。过去几年来,阿里巴巴一直在努力解决假货问题。他们一直说自己尽了最大能力巡查淘宝网,马云自己也提出了更为极端化的对策。在最近发表于一家中国社交媒体网站上的贴文中,马云呼吁要像对待醉酒驾车者一样处罚制售假货的不法分子。在中国曾经极为猖獗的酒驾问题一直到中国政府对酒驾者采取刑事处罚才告解决。“对待制假售假者,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他在贴文中写道。
《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一书作者克拉克说,马云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公众对打击假货行动的大胆呼吁。“他们没法得到品牌和某些投资者的信任,”他说。“这正是漂浮他们头上的一朵乌云。”
走向世界舞台
拥有科学家般的好奇心是马云取得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他儿时在故乡杭州通过看英文电影,以及与西方游客对话学习英语,成年后的第一个职业是英语教师。它是最早发现互联网的中国企业家之一,他拥有变色龙般的能力,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展现自己。例如,1997年,当他在创业的间隙为中国商务部短暂工作期间,得到了一个为来北京访问的雅虎公司联合创始人杨致远担任翻译的机会。“他很爱问问题,很自信,对数字化和互联网的世界十分好奇,”杨致远说。他的雅虎公司于2005年向阿里巴巴投资10亿美元,杨致远也由此成为阿里巴巴的董事之一(雅虎手里的阿里巴巴股权现在价值400亿美元)。
马云喜欢当别人的老师。“过去12年,我一直把自己称作‘首席教育官’,”他在杭州总部的办公室接受远程采访时表示。2013年,他辞去阿里巴巴集团CEO职位(现任CEO张勇于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马云自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一家复杂庞大的公司,没有人怀疑马云对这家集团及其众多下属企业的所有重大决策的影响力。事实上,他时常把阿里巴巴和自然环境作类比,他自己很关注环境问题,同时也担任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董事。在马云看来,环境和他的公司是同一枚结构复杂的硬币的两面。马云说,就像大自然的各个组成部分需要在生态系统中彼此协作那样,“阿里巴巴也需要与社会、政府和所有类型的组织合作。”他说,如果可能,他想精简公司。“但是做不到。”
在提升阿里巴巴和他自己声望的过程中,马云也和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去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任命马云为年轻企业家和小企业特别顾问,他同时也是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常客。很少有中国高管人士能够与西方企业界的关系如此密切。
2015年,就在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两年之后,阿里巴巴收购了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和贝佐斯一样,马云基本不干涉报纸的经营,只是安排他的长期心腹、阿里巴巴副总裁蔡崇信担任报社总裁,然后偶尔和报社员工开开会。贝佐斯自称收购《华盛顿邮报》是为了支持这家对于民主制度而言必不可少的机构。但是马云却说,他投资收购《南华早报》的目的是让不懂中文的读者获得与中国有关的高质量信息。
马云认为,他自己必须行事高调。“运营规模如此庞大的商业体系”。他指的是每年在阿里巴巴各个平台上完成、总价值高达4850亿美元的商业活动。“你必须承担义务和别人分享你的想法。我们的创意、政策、决策会影响到5亿人的生活。”阿里巴巴的经营范围比亚马逊要更加广泛。尽管阿里巴巴220亿美元的年收入只有亚马逊的1360亿美元的零头,但是阿里巴巴的利润却超过后者:截至12月31日,阿里巴巴的年度运营利润为67亿美元,而亚马逊则只有42亿美元。但是深入分析一下就能知道,亚马逊不仅拥有自己的仓储设施,还拥有其大多数货物库存的所有权,这足以解释其巨大的销售额数字。相较之下,阿里巴巴只是一个轻资产式的技术平台,其大部分收入来源是广告费以及其他与销售有关的收费。
“作为阿里巴巴这只商业巨兽的掌门人,马云知道,最好的自我保护方式就是进入不同领域,并且实现跨国经营,”中国研究专家和记者、纽约中美关系亚洲协会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说,他早在10多年就已和马云相识。家住伯克利的夏伟说,几年前,马云造访了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上学的儿子,说很希望在这里住上一阵。“他买了一栋房子配齐了家具,希望每年有一半时间住在这里远程遥控他的生意,同时充实精神生活,”夏伟说。“但他最终还是没能敌过把生意做大、做到全球的诱惑。”
马云下一步想做什么?
马云对未来的计划让人大跌眼镜:他想退休。他说,早在他只有45岁时,脑子里就已经出现了退休的念头。同时,他也不希望到七老八十时依然列席董事会会议。“应该给年轻人机会,”他说。他拒绝给出具体的退休时间,但很乐意告诉别人现在有哪些事情正在占据他的工作日程。讲课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是休闲放松郑家尧。“我有自己的时间表,”他说。“死在办公室,不如死在沙滩上。”
然而,据接近阿里巴巴的多位人士称,阿里巴巴的所有重大决策都要他亲自拍板,他同时也继续参与规划阿里巴巴的未来战略。他并非公司控股人,持有股份比例不到8%,但是人人都知道他是阿里巴巴的实际老板。史蒂夫?乔布斯的股份比例比马云还低,但却一样控制着苹果公司。同时,马云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国同样也是为了服务于阿里巴巴雄心勃勃的全球化战略。一年前,马云投入10亿美元获得东南亚电商企业来赞达(Lazada)的控股权。同时,阿里巴巴和中国领先支付平台支付宝的运营商蚂蚁金服也投资入股印度电商企业Paytm。尽管阿里巴巴还未曾大张旗鼓地打入美国市场,但它已经投入大量资金收购Magic Leap、Lyft和Snap等美国初创企业的股权金原崇。阿里巴巴集团总裁伊文思说:“我们必须紧跟可能影响到商业的任何领域的新生事物,这一点对我们很重要。”
与此同时,马云正在努力实现两个目标:消除贸易壁垒和促进小企业发展。在大公司中,阿里巴巴的使命声明最为简洁:“让做生意更容易。”在中国,阿里巴巴收购了一个名叫“菜鸟”的物流网络的47%股权,面对中国效率低下的官办邮递系统,“菜鸟”的业绩一直节节攀升。支付宝已经把经营范围由支付处理扩展到提供贷款,由此遭到了中国规模庞大的国营银行的嫉恨。马云给这些新商业计划起了一个新名字:世界电商平台(eWTP)。这个包罗万象的词汇足以反映出阿里巴巴对其电商系统进行全球性整合的目标。
10年前,人们不会认为中国最大电商企业的领导人会成为世界贸易的最大吹鼓手。马云说:“我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伟大的开端,但它只是开始而已。”全球化是“一个婴儿,”他说,“婴儿也有成长的烦恼,”这明显是在暗指特朗普大张旗鼓地宣称将对中国开展贸易遏制。“我们不能因为婴儿啼哭就把他杀死。”
马云相信,通过商业的力量能够实现政客所无法实现的目标。“和政府相比,可能商业界才是真正能推进全球化的力量,”他说王茂设。“200位国家元首汇聚一堂想要实现点什么目标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200位商人聚在一起,可能就会马上出来新点子。”
假如真有这种超级商界聚会的话,发起人恐怕也只有一个人:
马云自己。
这不是马云和阿里巴巴第一次被全球老牌媒体《财富》,以封面报道这种聚焦的形式关注、研读、喝彩,而且距离上一次登上封面已经过去10年之久。回顾马云创办阿里巴巴并一路走来的历程,得到全世界的夸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从过去17年来这些老牌外媒的点赞来看是如此。
1、《福布斯》国际版封面,2000年7月

马云前后四次登上过福布斯杂志封面,其中2次是国际版封面,2次中文版。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上图这张照片。照片里的马云穿着大一号的衬衫,紧握双拳,他的笑容就像在对全世界宣告阿里巴巴这个新生“孩子”的活力。
福布斯以《小虾米的B2B》报道了这家中国公司和它的创始人马云。《福布斯》说道:“马云的方向是正确的。美国只有20家大公司有购买1集装箱锤子的需求,但有555个五金批发商。20900个零售商只要买一箱或一盒锤子,这些(制造锤子的)小企业就对阿里巴巴非常感激。”
那时候,阿里巴巴还只是B2B为主业的创业公司。但是短短1年多时间,他们就聚集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会员,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之一,并且还在每天保持着高速增长。
这张照片让马云第一次亮相世界,但那时候没人想到这个年轻人会以怎样的方式改变世界。即便是福布斯最资深的读者,看完之后脑海里,也只是一闪而过地认识到,在遥远的东方,那个世界还认为较为沉闷的土地上,有一家活力的企业和年轻人值得让人刮目相看。
2、《财富》杂志封面,2007年11月

马云第二次登上全球顶级杂志封面,是在2007年11月的《财富》杂志。
《财富》这家全球权威的财经杂志,第一次选择了中国科技公司CEO作为封面。
这篇《马云之道》为标题的文章说到,这是中国第一的互联网公司。彼时的阿里巴巴,已经从一家B2B网站蜕变为集合B2B、C2C、电子支付等业务在内的多元科技公司。经过多年努力,阿里巴巴B2B业务已经成熟,风头正劲。更值得称赞的是,阿里巴巴不断发现创新点,淘宝于2003年诞生,支付宝于2005年诞生......
但是,彻底征服《财富》的,则是马云率领淘宝网击败了当时堪称超级科技巨头的eBay,并将后者彻底驱逐出了中国市场。从2003年大战开始,到了2007年淘宝市场占有率达到83%,eBay仅剩7%。这一年的马云和阿里巴巴无愧亚洲之光,《财富》也将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称号给了马云,因为他们让全世界知道,美国科技巨头们不是所向披靡的,至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是。
3、《经济学人》杂志封面,2013年3月

马云和阿里巴巴第三次登上全球顶级财经杂志封面,是在2013年的《经济学人》。传言巴菲特每期必看的《经济学人》是全球最著名的杂志之一。这一期的封面用“阿里巴巴现象”来第一次深入解读这家中国科技公司。
距离上一次《财富》的报道,已经又过去了6年之久,这家公司通过不断创新迅速增长,并且改变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时候,阿里巴巴还没有上市,外界也并不清楚这个巨无霸到底有多大,到底如何在短短十多年里改变的中国,他们对此充满好奇。对很多外国人而言,阿里巴巴似乎是一个谜,他们看不懂。
《经济学人》介绍到,2012年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天猫总交易额超过eBay和亚马逊两家公司的交易总额。它会成为全世界第一家一年可处理1万亿美元交易的电子商务公司,它可能超越Facebook,创造全球最大IPO(首次公开募股)。
如今,外界的好奇已经满满消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阿里巴巴,理解这个在全球范围内创造纳税就业机会、“透明创新的、实打实的经济实体”,其中甚至包括特朗普总统:阿里巴巴希望赋能别人,它帮助全球的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寻找到自己的客户,而不局限于一镇一市,它让物理距离在每一个消费者和商家的鼠标点击之中消失,让全世界的人发现电子商务这个驱动世界经济的新动力。
正如《财富》在最近一期报道中所说,马云的愿景是在全球范围内,在阿里巴巴各个数字平台通过技术实现买卖、支付、物流。他堪称第一个可以真正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商界领袖,堪称中国商业的全球大使。
4、《彭博》封面,2014年12月

2014年9月阿里巴巴上市创造了全世界最大的IPO纪录,阿里巴巴成为了全球最耀眼的公司,马云也在这一年成为了“首富”,这吸引了彭博的关注。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马云和阿里巴巴开始进入放大镜之中观察,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公益贡献也逐渐被人所关注到。多年以来尹国驹,阿里巴巴始终将自己年收入的千分之三投入于公益事业之中。马云也担当着大自然保护协会、桃花源基金会许多公益机构的责任。
2014年,马云一次性捐出2%的阿里巴巴的总股本用于成立公益基金会,投入在各项公益行动之中。如果用阿里巴巴今天的股票价格计算,这部分捐款价值超过54亿美金,超过350亿元人民币。马云公益基金会成立的乡村教师奖、乡村校长奖等诸多公益奖项,推动了社会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度,这也在后来得到了中国教育部的称赞。
不仅以个人行为投入公益,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金服、菜鸟也在不断投入到公益行动之中,包括支付宝的蚂蚁森林,包括淘宝天猫平台上商家们设置的公益宝贝,以及菜鸟的公益寄件等产品,从马云个人到阿里巴巴等公司,再到阿里巴巴经济体内的企业和商家,都开始被全社会发现,这一家改变了数亿人生活的公司,也在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撬动全社会去做哪怕一点点更好的改变。
5、《巴伦周刊》封面,2015年9月

这一期的《巴伦周刊》怀揣的并不完全是好奇心,而是带着一颗子弹。
虽然阿里巴巴已经从股价的高点跌破发行价到70美元左右,但这篇文章依然作出预测,马云的阿里巴巴股价会再跌去50%。主要原因是认为中国经济放缓——然而,现实回击了他们一个很火辣的巴掌,阿里巴巴股票逐渐回归,并逐渐攀升到如今的107美元以上。
这段经历再度说明,外国人并不是那么了解中国经济和阿里巴巴,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中国人买买买好像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对全球性衰退的免疫力也没有外界预测的那么低。
这种误解,也许不会在短时间内可以消除。
一方面,阿里巴巴的发展的确已经和中国经济发展牢牢捆绑,但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的国际化也在撕裂着外人的想象。正如2000年《福布斯》看马云,2007年《财富》看马云,再到2015年,外国人几乎每次都难以认识到今天所看见的,就是之前所披露的那个阿里巴巴。这是一家依靠创新火箭式飞跃的公司。
2016年,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来收购Lazada,一家东南亚在线零售商的控股股权。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投资了Paytm,一家印度电子商务公司。此外,虽然阿里巴巴对美国市场尚未展开超大声势,但已经投资数家美国创业公司,包括Magic Leap、Lyft和Snap。
此外,阿里巴巴对全球的影响,还在深入一个又一个微小的“细胞”之中。阿里巴巴集团总裁白求恩曾经提到过一个美国小企业主的故事。Stadium Goods联合创始人、CEO约翰·迈克彼得斯证实,阿里巴巴给Stadium Goods提供了巨大的机会,阿里巴巴将在其线上销售中占到约10%的业务份额,帮助他们从只有几个工人快速发展到60个雇员。
另一方面,哪怕和外国人熟知的亚马逊相比,或许还是无法完全读懂阿里巴巴,阿里巴巴220亿美元的收入和亚马逊1360亿美元的营收相差很多,但阿里巴巴盈利能力远超亚马逊。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完全不同,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解释阿里巴巴不是“中国的亚马逊”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亚马逊就像是一个帝国北人食菱,它控制一切,从商品供应链到销售到用户数据,所有的交易过程它都要经手插足并加以控制。它就像把几千年来传统概念里的店铺搬到了网络并不断扩建,再扩建。
而阿里巴巴的哲学超越了亚马逊对于外国人的教育,阿里巴巴是要打造一套生态系统,为别人做嫁衣,赋能生态里的商家、服务商和年轻人,帮助生态里的商家销售商品,为他们提供服务,帮助他们不断壮大实力并在全世界范围寻找消费者、客户、供应商。阿里巴巴希望这个生态里1000万个小卖家也能成为撼动微软和IBM这些苍天大树的力量。
“我们的目标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让每家公司都变成亚马逊”,马云说。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模式,阿里巴巴GMV可以冲击全球20个GDP最高的国家,占据了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超越了沃尔玛,也远远超过了亚马逊数倍,但员工数量却只是亚马逊的不到七分之一。
如果按照亚马逊的方式来,要满足阿里巴巴平台上售卖货品的物流需要,阿里巴巴需要雇佣500万物流员工。“一家公司怎么可能雇佣500万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帮助物流公司发展壮大,确保它们能高效运作并获取足够的利润来扩大规模”,这就是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哲学。
坚持这个哲学并不容易,当年阿里巴巴对外国人表示不会复制亚马逊和eBay,而是会走自己的路时,被许多人看作离经叛道。然而从今天回头看,从eBay和亚马逊中尝试领悟阿里巴巴的他们,结果注定失败。
马云表示:“这世界可不止一条成功之路。”马云说道。“如果人人都要遵循同样的成功法则,世界也未免太无趣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会坚定的走下去。”
6、《福布斯》国际版,2015年12月

马云再次登上了《福布斯》,但这次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文章之中提出了“假货”问题,网络上的误解纷至沓来。有人怀疑阿里巴巴没有打击假货,有人认为一家公司无法为全社会扛起解决假货的责任。
我们不该去怀疑阿里巴巴打击假货的决心。携程网联合创始人梁建章就在个人微博上这样说到,“任何商场都有假货和次品,电子商场也一样。那么究竟是大商场容易控制假货和次品,还是小商场呢?显然是大商场,因为大商场必须更注重品牌和信誉。电商是最大的商场,不仅更有意愿,也更有能力和技术去控制质量和假货问题。”
阿里巴巴始终视自己为一家社会企业,多年以来不遗余力地打假更是获得了公安机关的多次称赞。仅2016年,阿里巴巴的平台治理部就协助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880名;捣毁涉假窝点1419个;破获案件涉案总金额超30亿元。2016年主动拦截删除的商品量是同期权利人投诉删除商品量的26倍。换句话说,在品牌权利投诉删除每条疑似侵权信息前,阿里巴巴早已主动删除了26条。仅是神秘抽检一项,2016年就投入超8700万元。
不久前,马云呼吁全社会“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其一条微博便赢得了20万网友的称赞。
马云的提议也在法学界商业界,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柳传志、雷军等知名企业家代表纷纷响应和支持。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也在两会上表示赞同马云的提议,“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造假行为,我是赞成的。”
综合:财富中文网(id:FortuneChina-WeiXin)、长江商业评论(id: CKReview)
商界智库
商业管理类公众号10强
100万企业决策者的商业智慧
微信号:sjzhiku
微博:@商界智库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10 2017 10 13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