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7年8月刊 欧科微商业简报-欧科微航天

17年8月刊 欧科微商业简报-欧科微航天

卫星发射
美国
8月3日Vector公司第二次发射小型火箭成功。Vector公司是一家开发小型运载火箭的公司,该公司8月3日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地点进行了第二次成功的低空飞行测试。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2点25分左右,这枚“vector-r”火箭从美国佐治亚州卡姆登市(Camden County)的太空港卡姆登(Camden)起飞。
8月15日猎鹰9火箭BLOCK4型一级首射发射成功。此次发射为猎鹰9Block4构型的首飞,主要改进点为继续增加梅林1D发动机的推力。SpaceX公司使用货运龙飞船执行第12次货运飞船补给任务,由于SpaceX将集中精力于载人龙飞船的研发,后续CRS-1合同下的所有货运龙飞船均将采用复用飞船,但此次任务除外,也就是说,截至目前,这是最后一艘全新的货运龙飞船。此外,此次发射还是猎鹰9的Block4型一级的首次发射,Block4型将带来运力的继续提升,直至最终到达早先宣传的22.8吨LEO的水平。
8月18日美国宇航局官方宣布,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的火箭载着NASA最新研发的名为TDRS-M的通讯卫星发射升空。该卫星与NASA的另9颗通信卫星构成第三代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星群”。这颗卫星由美国波音公司建造,主要负责收集来自中低轨道的航天器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回地球的控制与数据收集站,有助于哈勃太空望远镜、国际空间站以及其他地球观测卫星的信息收集。
8月26日军用空间态势感知卫星发射成功。ORS-5,也被称为传感器卫星(SensorSat),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建造,用于从近地轨道扫描地球同步轨道带。该星一直被美国空军视为从当前的“天基太空监视卫星”(SBSSBlock 10 )到未来小型太空监视三星星座之间的过渡,后者预计要在2021年之后发射。SBSS Block 10 处于低地球轨道的有利位置,能长期关注赤道上空36000千米处的目标,这里运行着美国至关重要的通信和导弹预警卫星。SBSS Block 10 预计在2017年结束在轨寿命。
8月27日SES 11/EchoStar 105 通讯卫星发射成功。SES11/EchoStar105不仅是第三次复用发射,而且是LC-40发射台自去年Amos-6爆炸事故后的恢复发射,至此LC-39A可以进入最终整修阶段,为接下来的载人发射和重型猎鹰火箭首射做出准备。
俄罗斯
8月17日晚,国际空间站(ISS)的两名俄罗斯宇航员手动释放了5颗纳米卫星。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颗由3D打印制作的卫星“托木斯克-TPU120”,这颗3D打印纳米卫星重约5千克,由俄罗斯研制,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为全球第一颗部署升空的3D打印卫星。它将在进入轨道后运行大约半年的时间,向地球传送音频通讯和遥测数据。这次释放部署的卫星也被用来纪念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60周年,因此卫星被贴上了特别的纪念标志。当天的出舱行走任务除了完成纳米卫星部署外,两名宇航员还在国际空间站外安装了Go pro相机,收集了研究样本,并对国际空间站进行例行维修。据介绍,这也是俄罗斯宇航员今年唯一一次太空行走。
日本
8月19日H-2A ? QZS-3导航卫星发射成功
地点:日本九州种子岛宇宙中心
火箭:H-2A 204 F35
载荷:QZS-3
客户:JAXA
发射手册:H2A F35 launchQZS-3
轨道:GTO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欧洲
8月2日欧洲阿丽亚娜航天公司一枚“织女星”小型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织女星”火箭载有意大利国防部的OPTSAT—3000地球观测卫星以及以色列航天局与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共同拥有的Vens卫星,均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建造。
OPTSAT—3000卫星重约368千克,将在距地球表面约45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可为意大利国防系统各单位提供任何角度的地球高分辨率图像,预计工作寿命超过7年。Ven s卫星重约264千克,将在距地球表面约72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通过反复飞越全球各科考地点并拍照成像对地球植被变化进行研究,并为以色列卫星电力推进系统进行飞行检验,预计工作寿命为4.5年。
中国
8月1日15时0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在轨释放一颗立方星,随即地面成功捕获立方星。本次试验是我国首次通过飞船系统采用在轨储存方式释放立方星,完成了非火工品装置的分离解锁技术、部署发射器与立方星间接口匹配技术以及部署发射器制造的材料和工艺保证技术验证,为后续我国空间站开展微纳卫星部署发射及在轨服务洛临。本次在轨释放的立方星为标准3U结构,安装在立方星在轨部署发射器内,于今年4月20日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已在轨储存104天,该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相关航天新技术试验验证。
8月25日,我国台湾首颗自研遥感卫星“福卫五号”发射成功。顺利升空後的福卫5号未来将接力“福卫2号”,扮演国内外遥测影像的工作,负责包括政府防灾勘灾、国土安全、环境监控、科技外交、学术研究及国际人道救援协助等用途。这是台湾第一颗自主研发「光学仪器酬载」的卫星,与其他国家遥测卫星所使用的「CCD」(Charged Couple Device,感光耦合元件)不同,福卫5号利用台湾半导体的产业优势,成功开发了「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互补氧化金属半导体)影像感测器。
卫星应用
四川新疆连续强震中国卫星集体紧急出动
http://www.9ifly.cn/article-12857-1.html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连续发生7.0级、6.6级强烈地震和上百次余震,各方面力量也是第一时间紧急出动救援以王之名,在太空翱翔的中国卫星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8日晚间紧急调度多颗陆地观测卫星,迅速制定了9日(高分二号/高分四号)、10日(高分三号)、11日(高分三号/高分一号WFV相机)、12日(高分一号/高分三号/资源一号02C/资源三号02星)连续多日针对灾区的成像计划。
8日当晚22时30分许,震中周边区域历史卫星影像通过应急共享通道提供给国家减灾委、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以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四川数据与应用中心等单位,后续将继续根据灾情需要,安排陆地观测卫星对灾区进行成像。
中国卫通也紧急致电四川广播电视台,迅速开通中星6A卫星Ku频段临时绿色通道,保障现场新闻实时传送。同时,中国卫通第一时间调配中星6A及亚太6号卫星资源,保障工信部及各电信运营商的应急通信需求。
8月9日上午,使用中星6A卫星资源的四川通信管理局两辆应急通信车奔赴灾区,提供现场救灾通信保障。国家气象卫星中心已经进入三级应急响应状态,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提供了丰富的灾区气象数据。针对新疆地震,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迅速制定了10日(高分二号/高分三号)、12日(高分一号/资源一号02C/资源三号02星)、14日(资源三号/高分二号)等多日针对灾区的成像计划。
8月9日上午9时许,资源卫星中心将震中周边区域历史卫星影像(高分一号影像两景、高分二号影像四景、高分三号影像一景)通过应急共享通道提供给国家减灾委、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等单位。
通信网络PNT大变革时代到来了
http://tc.people.com.cn/n1/2017/0801/c183008-29442772.html
如果没有PNT体系的三个维度和工具,我们追寻的有关“万物互联”的一切则很可能沦为“空中楼阁”——这是中科院院士、北斗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在北斗年会上表达的观点。这是一个应该被重视并基于此有所行动的观点。
PNT体系即定位(Positioning)、导航(Navigation)、授时体系(Timing)组成的时空体系,是我们得以在纷繁信息中准确描述时间和空间的关键技术。以大数据为例,其挖掘利用就有赖于用定位、导航、授时来寻找线索、发现规律从而提供决策,否则就是一堆“乱数据”“杂数据”。
目前常见的PNT信息,都是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北斗透露:未来中国拟加快推进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争取到2030年前后,构建基准统一、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PNT体系。
2020年以后,随着国内综合PNT体系的建设董大宝,中国应该不再担心军事和电力、通信等重要国家战略安全行业的应用GPS的安全问题,有效解除利用GPS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和欺诈,大幅提升国家应对危机能力、国家战略生存能力。
此外,由于自主的PTN体系形成,国外PNT低等级服务的限制解除,中国战略产业的设备的能力也将大幅提升。在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远洋航行以及众多领域,可以更便利地进行高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与超越,在全球高技术产业中,由跟随迈向平等竞争,乃至超越与引领。
统筹推进卫星互联网发展时不我待
http://www.c114.net/satellite/2515/a1020224.html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卫星互联网视为重要发展战略,美英等国相继发布卫星通信网络建设计划。与此同时,以One Web、SpaceX、O3b为代表的新兴卫星企业也加紧开展全球布局,构建卫星互联网以抢占发展先机。一时间,一场由技术革新和商业资本驱动的卫星互联网发展浪潮席卷全球。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面临基础相对薄弱、业务统筹不够和产业生态有待优化等挑战,在卫星互联网这场“暗战”中还需要迎头赶上。
深圳要求暂停投放共享单车月底前配备卫星定位智能锁
http://www.cww.net.cn/article?id=414516

即日起,暂停在深圳城市公共空间新增投放共享单车,8月30日前各企业统一配备卫星定位智能锁,8月30日前向社会公开资金监管情况,对于用户违规停放的须于30分钟内完成处置,否则收车处理。昨日下午,深圳市交委通报深圳共享单车规范管理整治行动工作安排,涉及车辆投放、运维管理、押金监管等内容。
AGM X2新款三防手机实现卫星通讯
http://www.southcn.com/nfdaily/nis-soft/wwwroot/site1/nfrb/html/2017-08/24/content_7662555.htm
8月16日,户外运动手机品牌——AGM在深圳F518举办了新品发布会,发布了《战狼2》同款手机AGMX2。AGMX2延续了AGM手机一贯的三防功能,在极地气候条件下也能使用,可在水上漂浮,售价3699元起。
除了AGMX2,发布会还同步发布了X2极客版本,X2极客版相比X2豫联吧 ,手机电量升级到了8000mAh,并新增了北斗卫星通讯。对于户外运动者而言,通过北斗卫星通讯可自动定位经纬度,实现在无信号区也能发送求救短信。
民航局运控中心年内将完成航空器追踪监控数据引接
http://news.163.com/17/0830/14/CT3G7FIH000181O6.html
按2017年航空器追踪监控工作计划,2017年8月22日至24日,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分两组前往东航、南航等8家航空公司开展航空器追踪监控数据引接调研工作,要求各航空公司切实落实工作职责,强化沟通协作,在年底前顺利实现数据传输,不断提升总体追踪监控水平。
调研中,监控中心介绍了我国航空器追踪监控体系建设实施路线,开展数据引接和集中监控的总体思路、追踪监控程序以及大厅席位职责。会各航空公司分别汇报了目前ACARS数据的应用现状,以及为下半年数据引接所做的准备工作。双方还就就数据引接中的重难点问题交换了意见。
按计划,监控中心将于年内完成相关航空公司的追踪监控数据引接,逐步形成监控中心与各航空公司和空管单位的两级追踪监控体系,同时推进系统一期工程的立项申报。下一步将会同民航大学和民航数据公司有序推进接口开发、网络联调和数据传输等工作,紧跟我国民航追踪监控体系建设步调,按期按质完成阶段性任务,为将来稳步提升运行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开展国际间数据交换打下坚实基础。
行业相关
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隆重举行
http://news.sina.com.cn/o/2017-08-30/doc-ifykpuuh9695936.shtml

2017年8月30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汇聚全球资源、共促商业航天”为主题,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荷兰、新加坡、伊朗、南非、喀麦隆等20余个国家的80余位国际专家,以及国内来自航天机构、国家有关部委、军队和地方政府,航天、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300余位国内代表,共近400位领导和专家齐聚一堂,共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计,研讨商业航天全球化项目合作和技术交流的发展态势,携手促进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共同打造商业航天产业生态。欧科微航天作为国内第一家商业航天卫星公司也应邀出席了此次高峰论坛。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开拓商业航天市场新思路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8-10/doc-ifyixipt0731678.shtml
目前,长十一主要瞄准国内低轨小卫星市场,已拿到十几亿元订单。此外,长十一项目组已对30多家卫星用户建立了名录,并与7家卫星公司协调ICD技术文件,正为10余家潜在用户做发射论证方案。
“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长十一项目组还在国际市场开疆辟土,正与白俄罗斯、乌克兰、沙特、丹麦、德国等国小卫星公司或大学团队接洽。“我们正在努力把火箭‘推’出去。”金鑫说。“目前,在国际商业发射中,小型运载发射报价一般为每公斤2~5万美元。未来,我们的发射报价将不超过每公斤1万美元。”长十一总指挥杨毅强说。
然而,仅靠在原技术型号上做减法还远远不够。目前,长十一项目团队正在研制的新型商业固体运载火箭起飞重量115吨,整流罩最大直径2.9米,700公里轨道运载能力将达1.5吨,将覆盖绝大多数低轨卫星发射需求。
2017第二届“空间信息网络”主题学术论坛在银川召开
http://www.nxnews.net/zt/2017/wxsyfzcg/wztt/201708/t20170814_4325138.html
8月10日,第二届“空间信息网络”学术论坛在宁夏银川如期举行康力士,本次论坛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年度启动的“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为依托,展示了最新技术及学术研究成果。在本次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作了以“‘天行星座’与‘海疆围栏’发展构想”为主题的报告。
其中,面向物联网建立“天行星座”——使用一颗大卫星的经费体量来建立多个星座,以实现全球航班跟踪系统、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北斗定位导航授时增强(A-PNT)、传感网数据采集(面向物联网应用的广域低速物联)等作用。
海上浮标网络“海疆围栏”——利用天行系统把大量的浮标连起来,让浮标系统形成团结协作的合力。通过浮标网络定位,实时感知每个位置阳西吧。以实现水下协同探测感知、水下声学“北斗”和水下航行器双向通讯的作用。
于全院士最后强调,今年发布的空间信息网重大研究计划年度指南:一个是面向物联网的电磁感知低轨星座系统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另一个是面向空间信息网络的分布式水声信号协同处理基理与方法研究。
上海交大爆出重大成果震动世界,中国核潜艇将迎来一场革命
https://c.m.163.com/news/a/CSTTRORH0515A5CL.html?spss=newsapp&spsw=1

根据新华网消息,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成功进行了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实验验证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来建立水下及空海一体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光学领域著名期刊《光学快报》杂志上,并被列为编辑推荐。
我国成功组织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
http://www.9ifly.cn/article-12891-1.html

8月21日,16名中国航天员和2名欧洲航天员在山东省烟台市附近海域,圆满完成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训练任务。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真实海域开展救生训练,也是首次有外国航天员参与我国组织的大型训练任务。
此次海上救生训练,由中国航天员中心组织实施,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提供训练保障,主要针对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应急返回溅落海上开展专项训练,旨在提高航天员海上自主出舱、生存和救援技能,磨练航天员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协作和实战能力。通过训练,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方案、海上营救方式。
中国家居13.5亿港元收购中国航天主题旅游小镇项目24日已交割
http://www.guandian.cn/article/20170825/190514.html
中国家居于2016年12月9日、2017年3月7日及2017年4月30日的公告以及2017年4月28日的通函所披露,中国家居、卖方与买方(订约方)已订立买卖协议,内容有关收购神舟航天城控股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
根据该协议的条款,中国航天主题旅游小镇项目相关的全部土地当中的1/4已注入目标集团并获买方合理信纳目标集团已合法拥有该土地;代价的首1.5亿港元以发行可换股债券的方式支付,剩下的12亿港元以发行承付票据的方式支付。
观点地产新媒体于公告获悉,截至本公布日期,中国家居已申请上市批准,惟上市批准尚未获授出。公告中,中国家居董事会宣布,除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批准兑换股份上市及买卖外,所有先决条件已于2017年8月24日达成,而在订约方确认下,交割已于同日进行。于交割后,目标公司为中国家居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因此,目标集团的财务业绩将于本公司的综合财务报表内综合入账。
SPACEX推出首款太空服,就像科幻片那么有型
http://www.sohu.com/a/167027924_466840

8月23日,SpaceX创始人兼CEO马斯克在图片社交平台Instagram上,展示了一套让人耳目一新的太空服——「这是第一张流出的SpaceX太空服照片」马斯克写道。跟以往NASA的宇航服或者苏联/俄罗斯、中国采用的航天服相比,SpaceX太空服的最大特点就是颇具设计感——拥有时尚线条和前卫头盔,看起来就像科幻大片里的太空服。当然,马斯克披露的这套太空服可不是什么概念装或者电影道具,而是货真价实的太空服。据马斯克介绍,这款太空服已经通过了双重真空压力的严苛考验。
按照已披露的火星之旅计划,未来8~10年,SpaceX将定期发射载人飞船——红龙号宇宙飞船,飞往火星。不论搭载火星航班,还是登陆火星,定居火星甚至殖民火星,都需要安全可靠、轻便实用的宇航服亿万公里始于足下,尽早设计自己的宇航服,袁维娅这是SpaceX必须要走的第一步。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首次地面测试成功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7/0802/c1057-29444298.html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日前完成了地面1号测试(GSEG-1),首次成功实现了望远镜与任务运行中心及地面站之间的端对端通信。NASA官网报道称,GSEG-1测试了所有通信系统,它们被要求能够支持从望远镜启动、调试到正常运行所需的全部通信功能。
韦伯望远镜项目经理斯考特·威洛夫比表示:“这是韦伯望远镜的一个伟大里程碑,整个任务又向前推进了重要一步。”
NASA、欧空局和加拿大航天局合作研制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太空观测站,旨在解开从大爆炸之后形成的第一颗恒星和第一个星系,到周围其他恒星行星大气等的一系列宇宙奥秘。
卫星排队上天太空垃圾成灾
http://news.youth.cn/kj/201708/t20170822_10562578.htm

美国《连线》杂志在线版日前刊登文章称,随着私人太空企业开始向地球轨道进军,以及低成本的立方体卫星和纳米卫星让平常人也能支付得起,太空中的一个问题—太空垃圾将会变得日趋严重。
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太空垃圾的数量已开始呈指数级增长。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6年估计,目前地球轨道上有1亿个一粒盐大小的人造物体、50万个弹珠大小的物体、2.3万个接近或超过垒球大小的物体。2009年,一颗废弃的俄罗斯卫星与美国商业卫星相撞就制造出了2000多个碎片。除了卫星,还有火箭。据估计,每年两颗苏联废弃火箭相撞的概率为1/4000,产生的碎片数量可想而知。只要与一块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碰撞,航天器就会遭遇毁灭性打击。而在1亿块环绕地球运行的太空垃圾中,直径超过10厘米的至少有2.7万块。
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情况还会更加严重。一方面是微电子、微机械、纳米等技术的进步促进小卫星设备—立方体卫星和纳米卫星的普及。另一方面,现在私人太空公司已预备在2025年前发射数以万计的卫星。
鉴于越来越多卫星正排队上天,人们开始构思一个未来能有效减少无用碎片的方法,那就是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就在上个月,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发起了一项名为“同步卫星维修机器人”(RSGS)的研究项目,按计划,这架航天器将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发射。与此同时,NASA还将展开名为“Restore-L”的机器人计划,为目前处于近地轨道的美国政府卫星补充燃料,再次将其推入新的轨道。不过,即使这两个项目都获得成功,它们只能暂缓更多碎片加入太空垃圾大军,对于目前已经漂浮在空中的那些碎片,最传统的做法仍是用激光把它们射下来,让其在地球大气层中燃烧掉。部分研究者相信,这种操作性更强的办法可以更精确、更快、更经济地清理太空垃圾。但有分析认为,该方法可能不利于处理长度小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07 2018 10 07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