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736年古籍【中华帝国全志】原件一册-沁文轩历史文化收藏馆

1736年古籍【中华帝国全志】原件一册-沁文轩历史文化收藏馆

明末以降,传教士扮演着中西文化传递的角色,他们看待中国的视角深深影响了当时正处于启蒙时代的欧洲人。依据长期居留中国的27位耶稣会传教士的报告、信札和译自中文的文稿,一生从未来过中国的杜赫德神甫撰写了鸿篇巨著《中华帝国全志》。该书成为了18世纪欧洲人认识中国的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直至19世纪末仍被视为中国问题的完整知识手册西邮寄。



















杜赫德尽管没有到过中国,但他对丰富的材料进行整理后,编辑成一本条理清晰、资料丰富的著作——《中华帝国全志》。《中华帝国全志》中的语言观代表了当时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语言认识的整体水平:
第一,对汉语特性的认识。杜赫德认为汉语和欧洲语言的最大区别在于汉语不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而欧洲各种语言都是由一定的基本字母所构成的文字。杜赫德认为所有汉字都是由六种笔画所组成的。这两个特点杜赫德抓得比较准的,他甚至突发奇想,认为欧洲文字也可以分为六个或七个笔画。
他认为中文有两种语言形式,“第一种是为普通民众所说,并依据各省的方言来发的语言茶树菇烧肉,第二种是官方语言(Mandarin language),类似于拉丁语在欧洲所处的领导地位”。
第二薛宝雯,对汉语语音的介绍唐朝好医生。用罗马字母拼写汉字是入华耶稣会士一直努力所做之事小和田雅子吧,杜赫德将传教士信中有关汉语发音的内容做了归纳漏斗子专栏。他认为汉语的发音和欧洲语言的发音方式是不同的,汉语在发音时是上齿突出贾诩论战,下齿后缩,而一般西方语言发音时是上下齿都向前突出。
第三,对中文语法的认识。从杜赫德概括传教士的材料来看,他们大体是以西方语言的语法特点为框架来解释中文语法特点的翼课网。作为一个外国传教士,当面对完全异于其语言传统的语言时也只能如此。
书中以词类为基本线索梳理中文的语法,将中文分为名词、代词、动词、介词、副词、数词等来加以逐一介绍。杜赫德认为在汉语中名词和动词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二者区别不大。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位置红色恋曲,就发挥不同的功能,或作为“名词”,或作为“动词”。
在杜赫德的著作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方面小草在歌唱,他的丰富的感情使他能想像得到除他自己的观点以外的其他观点;另一方面,他在使公众认识中国的同时,罗宏明与这个遥远的国度息息相通。他密切注视着读者的趣味,以便不伤害他们的细腻的情感。
杜赫德神甫在中国思想的传播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在18世纪,经常把中国作为榜样而加以引述的有两类作家:“自然神论者和经济学家。这两类人在耶稣会士中都有奉为大师的人”。在这些具有深刻影响的大师中,德高望重的当首推杜赫德。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08 2019 06 24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