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9世纪中叶的武夷秘史(五)——帝国的衰落和茶种的变迁-一甸惠岩

19世纪中叶的武夷秘史(五)——帝国的衰落和茶种的变迁-一甸惠岩
上一回讲了罗伯特.福琼在寺庙考察的情况。本回则涉及道观。
离开寺庙后,福琼沿着九曲溪调研。九曲溪现在是著名的竹筏漂流收费景点。福琼以他博物学家的眼光敏锐地发现,九曲溪北侧产的茶叶比南侧的要好。他说的非常对,正岩是在北侧。只是他在世时分不清正山小种和岩茶,书中写到,溪水北侧当时出产一种特别高级的“小种茶”和“白毫茶”,不卖给欧洲的九天凌云志。这个逻辑古今中外都有,福琼也领悟到了,中国最好的茶是不出口的。他说的小种是典型的红茶。但白毫是什么茶,不可考。武夷山在晚清确实曾生产过白茶,也许这是一种白毫银针,或者是白毫显现的一种已经失传的轻发酵乌龙茶?当代与它最接近的可能是刘锋的“王威王”,13.9万元一斤,依照挖掘出的古代石碑描述所制成。

福琼一行人来到了九曲溪边的一个道观。里面住着一位很老的道士和他的老婆。按那时风俗,道士给了福琼烟丝,边抽烟边喝茶。这座道观,依悬崖而建赤子成龙,不停地有水从崖顶滴到道观的屋顶上,给人一种总在下雨的感觉。
那个年代,就有乘船在九曲溪游玩赏乐的,而且顺流而下的速度很快。观光客喜欢仰望悬崖上一处处的寺庙和道观,但懒得爬上去,所以和尚道士们不指望从游客那里拿到香火钱。

福琼发现,悬崖上有很多奇特的记号,他的语言体系里没有摩崖石刻这个词儿。不过他已发现实现记号的方法,达官巨富来山里玩的时候,雇人找一些石头上刻上大字,然后把这些石头嵌到悬崖里去。

老道士生活窘迫,道观边上可以种粮食的土地太少,难以维持生计。信徒也少,不够供养。如同陆羽【茶经】里描写的“上者生烂石”,粮食产量不行,但种出来的茶往往不错。福琼在道观附近采集了四百多株茶树幼苗tukui。书中得瑟道,“这些幼苗后来完好地运到了上海,现在都在喜马拉雅的帝国茶园里茁壮成长呢。”

老道士和老婆点不起蜡烛,也点不起油灯,所以养成很早睡觉的习惯。随从辛虎与福琼住在阁楼房间里,辛虎对这个道观很警觉,福琼在中国期间也形成了习惯,哪怕很小的声音都可以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深夜,阁楼的地板门缓缓打开,福琼眼睛马上睁开,看到一个人的脑袋伸了出来。福琼决定静静地躺着,暗中观察。紧接着辛虎也突然惊醒,从床上跳起来大喊大叫。“雨水从屋顶滴到我床上了”原来是老道士,他找到漏雨的地方,放了些物件堵住,说道“放心,山里面没什么东西会来伤害你们”王乡长离婚,然后爬下楼。

辛虎出面对外宣称福琼是满洲官员,于是在道观住的这几天里,经常有路过的农民来好奇地围观福琼,甚至有人愚昧地磕头,福琼赶忙解释不必行大礼。鲁迅对清末民国时期的这种普遍现象痛心疾首过多次,升华到国民性角度了。

福琼在道观住宿期间考察了武夷山核心地带,然后要离开前往当时在国际茶圈内闻名的贸易集散地星村镇。临行前福琼和轿夫、搬运工们重新签了一份新合同,把钱的事儿说清楚,以免自己被卖给土匪。老道士让福琼等一下,从他的茶园里挖了一些茶树幼苗作为礼物。福琼是识货的贝贝宫得,把它们的根部小心地用潮湿的苔藓包裹起来,然后外面再裹上一层油纸,这样可以避开阳光,也避开一路上其他人刺探的目光。

陈丹青在【局部】里讲起易县的罗汉像。这批代表着唐代以来中国写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宗教雕塑,全部流散在国外。溥仪退位那年,德国汉学家去易县,目睹了地方官员善价而沽的嘴脸。不久,易县的罗汉像全部被倒卖到国外。但如果留在国内的话落难少爷,也许会毁于军阀混战或者文革,当然这事儿不能瞎做假设。

雨下了一整夜,福琼在凉爽的清晨忽然惊醒,想起道观里的雨夜。喜马拉雅山麓里,林木茂密,鞠倩伟高山下有个美丽的小湖,山坡上散布着当地人的房子。四周高山的缺口中,可以看到延伸到远方的印度平原。大片的云彩缓缓移动,云彩的高度比湖面还要低。在这片仙境中,福琼看到茶园里冒出了萌芽,在云雾绕缭中形状似罗汉。福琼懵了半响,这不就是老道士给我的茶苗么。

本篇的补充说明:
集泉茶庄创立于乾隆四十六年仇晓飞。罗伯特.福琼的年代,茶庄老板施济候捐了一个四品的道台,在武夷山、建瓯这些闽北地区行走,地方官吏都会礼仪迎送。在林馥泉写的岩茶江湖的“九阴真经”里,也讲过这个事儿。
集泉茶庄经营多种武夷茶,当时铁罗汉每斤四十八元,水仙每斤十六元,雪梨每斤六元四角,梅占每斤八角。铁罗汉是茶庄最名贵的茶,但和现在大家的认知不一样,铁罗汉是精选正岩茶拼配而成的,并驰名中外,即它居然是拼配岩茶的花名。
更奇异的是鹅蛋的吃法,集泉的铁罗汉的配方里既有新岩茶也有陈放多年的老岩茶。这种新老拼配在当代未曾听哪个茶农哪个品牌会这么做。如同在晚清、民国时期,西湖龙井最大的茶庄里,有新老龙井拼配的规格,为了既有新茶的香也用陈茶来缓解新茶的性寒。
抗日战争之前,集泉的生意一直很好。许多常年来往海路的东南亚商人,争相购买铁罗汉当作日常防暑祛病的饮料。那个年代就有假冒的,集泉为此在外包装上盖了“假冒天诛”的字样。
解放后,因为茶业品质把关不好,质量低劣,一落不振。1956年公私合营后冯铭潮,这个百年茶庄彻底消声灭迹。
本人喝过多个不同出处的铁罗汉,一直无法找到它的辨识度杨凯迪,毕竟它是岩茶四大名丛之一,为此略有困扰。5月份在刘锋那里品了他做的铁罗汉后,我就释怀了,连刘老师的功力都无法把铁罗汉做出辨识度,只能佐证林馥泉在“九阴真经”里的猜测,铁罗汉茶树品种在清朝中后期已经失传。也许它去了印度?不可考。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05 2017 07 26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