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17岁获得280个国际摄影大奖,世人却只看到了他拍的情色片-正商秘文

17岁获得280个国际摄影大奖,世人却只看到了他拍的情色片-正商秘文


“何藩是唯一一个拍摄 50、60 年代香港的人,他对光影的表达充满戏剧性。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试图去记录香港,而是用镜头捕捉人物,普通的香港人。从他的照片中我看到人性,感到暖心,那些照片里的人像自己家人一样有亲切感。”
——《何藩:香港回忆录》
走向世界的华人摄影大家,要么以纪实、人文深得西方社会青睐,如李振盛、吴家林;要么以强烈的光影魅力得到世界的激赏,如何藩。
在我看来,何藩对光影的捕捉丝毫不亚于布列松,他更以其极致画卷的完美构图被誉为“香港的安塞尔·亚当斯”。
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流行影视文化在大陆刮起一阵阵旋风,让一代人对“香港”二字念念不忘,而对于更早的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我们几乎无从知晓。
何藩的摄影,专注这一时期的香港街头,在市民社会中执意东方,感悟世态炎凉与真美。
他的摄影,既严守现代摄影的构图美学意识和画意摄影的神髓,又真正体察凡夫俗子三教九流的市民社会,一个车夫,建筑工人,盲人乐手,对现实生活做出异常高超的艺术升华。
很难想像,这些照片都是何藩在十七八岁到二十七八岁时所拍摄,例如最著名的Approaching shadow,阳光对角线和女人(图5),拍摄于1954年,何藩1937年生人,这时他才17岁!年纪轻轻便获得了280个国际摄影奖项,和美国摄影学会颁发的连续八届“世界摄影十杰”的称号。
可以说这些作品是何藩最诚挚的热血青春,和他后来的情色电影导演生涯没有任何关系,同时这也是香港曾经走过的足迹。
让我们在一曲《浪子心声》中,细细品味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香港社会的稀有风景,罕见记忆……


01香港街头摄影 “一代宗师”
“我是从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这两句得到灵感的。
我在想象可能这位漂亮的少女愁眉苦脸,心里在惦念战乱里失散的、渺无音信的爱人身在何方,是否已经天人永隔。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何藩
何藩将此照片取名为《勿忘我》(Forget me not)
何藩说他从小喜欢视觉艺术,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画画。
父亲深知其所好,在他 13 岁小学毕业那年,送了一部原始的 Brownie 相机作为毕业礼物。
年少的他带着相机,走到哪里就拍到哪里,这也成为了他日后惯有的摄影方式。
“那时,我在外滩,看到黄昏日落时的归舟,觉得有点诗情画意,就拍了下来七宫智音错错错莫莫莫。”
——何藩
后来,何藩在父母的鼓励下,带着这张诗情画意的相片参加了美术比赛,竟赢得了冠军。
自此奠定了何藩摄影中古典唯美的意境。
欣赏一组诗情画意的“归舟”



18 岁时,何藩随家人移居香港。
他无心继承父亲的织造工厂,于是他拿着舅舅送的 Rolleiflex 双镜头相机,游荡在香港街头。



何藩当时是电影迷,对欧洲,尤其意大利人费里尼的电影《八部半》、《甜蜜生活》等如数家珍。
他常从半山麦当劳道的家走到中环的娱乐戏院或皇后戏院看电影,随身带着相机,看到什么就拍什么。
自那时起,他在中环、西环、上环、湾仔等步行所及之处拍了大量照片,石板街、大马路、楼梯、街市皆是他的拍摄场景,苦力、商贩、在街上玩耍或做功课的孩童都是他的拍摄对象。
“我对中下层的穷苦大众、弱势群体有比较特别的同情关怀,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直觉。可能受到我读的很多文学作品如雨果的《悲惨世界》、狄更斯小说或者电影的影响。意大利电影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就是小人物的那种悲惨的生活与奋斗。我很自然的喜欢拍这类照片。”
——何藩
在何藩看来,修养之于摄影尤其重要。
“我读很多书阮裕焚车,文学名著、音乐、绘画、电影都给我很多的灵感和启发。其实,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比很多导演的蒙太奇效果更棒。”
——何藩

《夜幕降临》,摄于 1954 年咱俩换换吧。
何藩当时感受到北周文人庾信《哀江南赋》中那种“日暮途远,人间何世”的意境,于是拍下这张照片。
此照片经过五十年的考验,仍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我很喜欢海明威说的一句话‘你可以毁灭我,但不能打败我’,香港人就是有这种拼搏精神,为生活奋斗绝不言败的决心。”
——何藩



“50、60 年代有句民谣‘鬼叫你穷啊李美熹,顶硬上啊’就是说谁叫你穷啊,咬紧牙关去力争上游。对于这种草根精神,我当时很感动,想要人道主义地去歌颂他们。所以我很多照片都是拍这些籍籍无名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何藩





02光影的决定瞬间东方布列松
“我觉得影子比物体本身更吸引我,有一种抽象的味道,充满神秘感。”
——何藩
凭着从小对光影的敏感,何藩打破了摄影陈规,捕捉运用自然光线,形成天然的几何图形与线条,来呈现画面感和戏剧性。
他会在清晨时分,拍下黄包车夫拉着车走在空荡的大街上,他的影子印在地面的照片。

他会在午后的中环街市,记录下几位身穿黑色长衫的妇女背对镜头边走边聊,被阳光勾勒出人形光环的瞬间。

他会从楼顶俯瞰,等待有人走过两栋楼影子间隙的阳光地带,然后留下影像。

欣赏一组充满张力的“戏剧性”作品







为了拍摄完美的作品,何藩总是一连数日在同一地点守候,只为等待适合的光线以及人物出现在最佳位置的瞬间,便按下快门,一气呵成。
由于常在中环街市拍摄,他摸清了那里楼梯最佳光线的时间,总在下午三时四十五分至四时去中环拍摄。

何藩的这种拍摄手法与摄影大师布列松(Henri Cartier Bresson)的“决定瞬间”(Decisive Moment)极为相似,所以他被誉为“东方布列松”。
在何藩看来,“决定瞬间”考验的是判断力,这不仅仅是技巧,更要心、脑、眼、手并用,去捕捉感人的瞬间。

不同的是,何藩并不喜欢把摄影当做一面镜子去反映事实,而是希望通过光影去保留想象的空间。
“后来,我老等不到理想的人物出现,于是就自己带人去拍。毕竟我不是拍光影,而是拍人物。”
——何藩
获奖无数的作品《靠近阴影》便是他特别设计而成。

《靠近阴影》
当年,何藩在铜锣湾的英皇书院看到一面白墙,他就思考加入一些元素构图,于是找了表亲站在角落拍摄,然后在暗房里加工出三角阴影效果。
从“决定瞬间”到设计构图,从被动的“等”到主动的“做”,这就为何藩之后出任导演打下了基础。
03电影梦想 终为五斗米折腰
“我和布列松除了拍摄风格相似,遭遇也很像,他很爱电影,原来也想做导演的。但电影这个媒介,不能让他有更好的表现,摄影可以,所以他离开了电影圈。”
“电影受到老板投资人、观众票房的压力,不能太自我表现。我曾经坚持拍艺术片,结果票房一败涂地,后来拍性与暴力的三级片反而变成票房导演。我得到一个教训,电影一定要懂得商业,摄影则可以天马行空,自我创作,完整发挥个人艺术。”
——何藩
这位(何藩)邵氏的“明日之星”,脸孔很漂亮,是典型的时代青年。
1961 年,何藩加入邵氏电影公司,最初担任场记极品天尊。
后因为外形俊朗,转任演员,直至 1965 年在《西游记》中扮演唐僧崭露头角,而后出演了该片续集《铁扇公主》、《盘丝洞》及《女儿国》。
此时的何藩早已在摄影界扬名,但他执着于追求电影梦想。
何藩(左二)在邵氏版《西游记》中饰演“唐僧”
1966 年,何藩开始创作实验电影,作品先后入选不少国际电影节。
1972 年他首任导演,执导电影《血爱》。
1994 年由他执导的电影《浮世风情绘》,入选为德国世界电影年鉴“东方古典电影代表作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出于商业的压力,公司要求他转而拍摄唯美派艳情片,导演了《春满丹麦》、《长发姑娘》、《我为卿狂》等二十几部作品。
对此他也耿耿于怀,戏谑自己“为五斗米而折腰”。
尽管何藩凭借其导演身份,可以结交很多明星和各色名流,但却从未想过把明星、名流作为摄影作品里的主角,因为他对这些人没有感觉。
欣赏一组“香港市井风情”作品







这种对市井小民的关注从何藩的摄影作品延伸到他的电影中。
他执导的实验电影《大都市小人物》就是用香港的大都市作背景,描写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这部电影受到影评人推崇,在日本等地获过奖,目前由香港电影资料馆永久收藏。

04学无止境PS赋予老底片新生命
“既然不能外出拍摄,那就在家里把旧底片翻新吧。”
——何藩

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何藩深受腰患之苦,致使他无法再走街串巷捕捉精彩的瞬间。不过,他并未因此停止创作。
近年来,他学习了 Photoshop,开始把以前 1000 多张底片找出来加工,用电影手法叠印、剪裁、拼凑、蒙太奇化,赋予其新的生命。
“现在有好多不同的方式将底片改头换面、移花接木,如果放在暗房里搞是相当费力的。”
——何藩

但他始终认为在光房处理没有暗房的特别效果。
“所谓有得必有失吧。用电脑处理就变得机械化,每张照片都一样。在暗房处理每一张都不一样裂锦番外,除了剪裁影像,还要处理整张照片的色调、明暗、层次,所有一切都用手来,像弹琴一样。”
——何藩
“手在每一张照片上花的时间都不一样,特别是在加跟剪的明暗控制和调整方面,好像以光来绘画,利用放大机放射出来的光,用手来做不同的特效。”
——何藩
“双手捧住的照片就像捧住一个 Babyuu淘世界,你好像赋予他灵魂和生命。但现在在光房,电脑面前按来按去,感觉完全不同,没有艺术作品的一种投入感、参与感、亲切感。”
——何藩










































Ho Fan
何藩,1937年生于上海,摄影师、电影演员、导演。幼年随家人移居香港。1950-1960年代专注于香港社会街头影像。其作品连续八届赢得美国摄影学会“世界摄影十杰”的荣衔,获得280个国际摄影奖项fzdm 。何藩的摄影有着强烈的东方美学意境和现代意识,构图开阔,光影迷人,戏剧性十足,被称赞为"香港的安塞尔·亚当斯",是华人世界难得一见的艺术摄影大师。何藩于1961年加入邵氏电影,出演作品三十多部。1972年任导演,拍摄的唯美艳情片及爱情文艺片影响一时。如今古稀之年的何藩已退休,定居美国,依然通过二次创作在世界各地展览自己的摄影作品,热情不减。2015年斩获全球华人摄影大奖“年度致敬人物奖”。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17 2018 02 02  
« 上一篇 下一篇 »